我的矽谷之旅心得:Win or Go Home!

When we talk about Silicon Valley, we never talk about how much VC money there is. When we talk about Silicon Valley, we only talk about its people and its culture. The VC money is only there because of the people and the culture.

–Jamie, AppWorks

今年 10 月底,我們舉辦了一趟矽谷學習之旅,與九位 AppWorks 創業者一起,先後參訪了 Evernote、Anchorfree、Yahoo、Zynga、Google、Facebook、LinkedIn、Twitter、Square 等網路公司,500 Startups 與 Plug and Play 兩家創業加速器 ,以及知名創投 Andreessen Horowitz。

藉由此篇文章,我想與台灣所有創業者分享我在矽谷所見所聞。

How It All Started?

追朔回至從矽谷發展歷史,其中 Traitorous Eight,是讓矽谷成長至今盛況的關鍵因素。因為這八個擁有抱負的年輕人於 1957 年成立 Fairchild Semiconductor,一家生產電晶體公司,率先提出了商業化生產積體電路的方法,成為當時矽谷成長最快速的公司。

60 年代,Fairchild 變成年輕人跨進矽谷半導體產業的大門,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菁英人才,但隨著母公司不公平分配盈餘,Traitorous Eight 紛紛出走自立門戶,其中較著名的公司為 AMD 與 Intel。一批批從 Fairchild 走出的菁英創造了矽谷的創業熱潮。80 年代的一本著名暢銷書 Silicon Valley Fever 中提到:矽谷大約有 70 家半導體公司,之中約有 50% 的比例是從 Fairchild 走出的菁英所創建。從各個地方來的菁英人才為矽谷發展史上最重要關鍵因素。

The Mafiosos

矽谷社群裡面有一個非常特別的 Mafia 生態,這個詞從 PayPal Mafia 開始。PayPal Mafia 以 PayPal 創始團隊和早期員工為核心,形成的一個企業家關係網,並從中引薦人才、導入資金與技術,讓新創事業邁向正向循環。之後開始出現 Google Mafia、Apple Mafia 等等,像是被 Facebook 以十億美元收購的 Instagram 創辦人 Kein Systrom 曾任職於 Google;另一個著名案例就是大家熟知的開放原始法手機系統 Android 的創辦人 Andy Rubin 則是從 Apple 公司出來的,矽谷像是這樣的 Mafia 連結不勝枚舉。開辦公司有成的創業者,將投入自身所累積的創業各種能量、Know-how、人際關係與資金,再投入到新一代的創業者上,生生不息,成為矽谷生態系的重要基礎。

The New Golden Rush

90 年代至今,矽谷有近百家網路、軟體相關企業掛牌上市,從市場募得數百億美元的資金。當公司上市,員工常常也一夕成為百萬,甚至是億萬富翁。大批大批人才持續湧入矽谷,為的就是一圓淘金夢。舉近期例子來說, Twitter 於 11 月上市後,開盤首日漲幅高達 72% ,收盤後公司市值已超過 300 億美元,甚至有報導指出此次 Twitter IPO 造就矽谷新增加 1,600 位百萬富翁!

在矽谷,坐在旁邊喝咖啡,或是擦肩而過的路人,每一個人都在聊網路產業、聊新想法、聊著無限可能與無限希望。對矽谷每一個年輕人來說,到網路公司上班,是畢業後第一目標,不只賺進人生第一桶金,還可以累積經驗之後再自行出來創業。這些網路公司不僅讓年輕人嚮往,也讓美國投資客趨之若騖。那種氛圍,就很像早期台灣高階人才都想到竹科園區當科技新貴一樣,每年員工配股分紅是讓新一代年輕人再也嚮往不過的。

Make The Right Connections

這次參訪的其中一站 Anchorfree,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負責公司商務發展的副總裁 Craig 是個連續創業者,同時也負責管理數個 PE (私募股權投資) 與 VC (創業投資) 的投資項目,並在不少國家工作過,像是台灣 (對!沒錯,他在台灣待了好幾年!)、東京、倫敦等。當大家都不懂他為何要到新創公司當副總裁時,他卻只是笑笑地回答我們的疑慮:「我創業這麼多次,也做過很多事情,現在我只想要把這些經驗回饋給有需要的人。」

之後在行動支付公司 Square 的 House Warming Party 時,我親眼看到了像 Ron Conway 等知名天使與創投,也在 Party 現場積極的與創辦人 Jack Dorsey 交流資訊。

到矽谷知名創投 Andreessen Horowitz 參訪時,接待我們的合夥人也表示,一個投資案如果沒有可靠的推薦人推薦,他們幾乎不會理會送上門的新創團隊。

也就是說,對新創公司來說,在矽谷「名聲」非常重要。做出了好產品,吸引了忠實使用者還不夠,你必須還得創建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圈,無論是 Angels 或是 Mentors 都必須要慎選,才有機會幫助公司建立對的關係。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外的團隊,初到矽谷時都會先加入當地較知名 Accelerator,再透過 Accelerator 的人際關係鏈,找到適合的投資人。

Win or Go Home!

矽谷創業圈有句諺語:「Go big or go home!」經過一週的洗禮後,我認為這句話更該寫成「Win or go home!」

為什麼呢?就如同大家所熟知的,矽谷是一個創業聖地,有充足的資金、名校的人才、成熟的創業環境再加上人們對創業的支持。也因此,這裡聚集了千上萬的新創團隊。這些人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頂尖人才,有技術、有熱情、有想法,你有的他們都有,所以矽谷也是極高的競爭環境。你如何讓好人才加入你?如何讓創投投資你?如何讓你的產品征服全世界用戶?誰說在矽谷創業很輕鬆?這裡的人們一週工作 60-80 個小時是基本的。

因此,如果沒有成為第一名的決心,不如及早放棄算了。矽谷雖然是個充滿成功故事的地方,也是新創團隊最殘酷的死亡墳場。

無論如何,一趟矽谷之旅讓我成長許多,身為創業者的你,不論有沒有要往美國市場發展,我認為都應找機會到矽谷朝聖。當你親身去那邊感受他們的熱情與夢想,還有他們為了實現理想所付出的努力與代價,你才會真的體會,創業的真諦。

(Photo via Wikipedia, CC Licence)

初探矽谷心得

5257811584_5a2d33d6e4_b

Gaga (劉佳倫) is Analyst at AppWorks.  She dissects Internet compan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makes her findings useful to all AppWorks Startups.

踏入台灣網路圈環境近兩年至此,今年有幸與資策會團隊、AppWorks CEO 們一訪深受網路創業者嚮往的矽谷,且能在本次參訪之旅中一窺矽谷知名網路公司 Google、Facebook、Twitter、LinkedIn、Zynga……等、知名天使投資人 500 Startup、知名創投 Andressen Horowitz 之樣貌,令人感到非常榮幸且興奮,以本篇網誌與各位分享此行心得。

良性互動比競爭關係更為重要

首先,此行讓我感到最印象深刻的是:大部分的新創公司創辦人在分享公司近況時,不吝與在場所有人分享所觀察到的現況與數據、甚至是內部營運方式,儘管部分公司會要求參訪者簽署 NDA,但是如此一來參訪成員仍能夠獲得寶貴的參考資料,作為營運上參酌使用。網路產業能夠在矽谷如此發達,想見團隊間的友善互動創造了極大助益。

矽谷正在經歷第三、四個網路企業的世代交替,延續者緊密關係

本次參訪中,我們親眼看到公司董事親自向所有人介紹公司、業務近況,甚至網路公司、 Accelerators 非常積極建立新創團隊與其它大型企業的緊密合作關係,例如:Evernote 以提供 API 的方式,與全球 3 萬多位開發者合作,除作為優化產品的動力,同時開發潛在用戶需求。矽谷歷經多個世代的演化,Yahoo、Google、Ebay、Amazon、Facebook 等網路公司輪替領頭的生態圈內,其 Partnership 發達程度令人羨慕、令人印象深刻。

台灣新創團隊初次面對矽谷團隊、創投合夥人

另外,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所有 AppWorks CEO 初次面對陌生關係的應對,因為 CEO 們對於 AppWorks 的熟悉度,平時對話時感覺不到另一面、面對外部時的他們,而本次拜訪各公司的過程,對我來說,無形中也是另一種認識 CEO 們的方式。進入職場後,多次對談中也讓我深深感受到,除了以簡短自我介紹、讓人馬上認識自己,對於產業或時事的想法都是社交場合上的重要課題!

AppWorks Startup Mixer in Bay Area

Silicon Valley_Mixer

本次矽谷之旅,為了讓旅美的台灣人能夠和本次遠道而來的 Startups CEO 有機會彼此交流,利用週五晚上,AppWorks 在舊金山市區的 The Drake 酒吧舉辦了一場 Startup Mixer,總共吸引了 50 多人參加。除了矽谷的 Startup founder,也有許多來自知名企業的工程師、設計師等,幾小時的熱絡的交流中,我深刻體會到這個 Startup Founders 夢寐以求的地方已經有存在許多台灣人,會面時都非常積極地交流心得。畢竟,能夠在 Bay Area 遇見身處同個產業領域、同個故鄉的人,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

Lessons Learned

許多在矽谷創業、工作的台灣人,在矽谷,他們默默耕耘事業與生涯 ; 群聚一堂時,所散發的活力,不輸給當地的創業者。本次矽谷行讓我深刻體會到身在台灣的我們,更應該認知我們有地理位置的優勢、同時也認清我們的過於保守、拘謹行事的弱勢,甚至與產業先進接軌的同時,更應該多充實自己、多蒐取資訊,並訓練問、答的能力,才能夠與業界的人互動與競合。

長久以來待在台灣,我從社會環境學到了謹慎、保守的習性,倘若一輩子僅接受同樣的社會洗禮,可能將自己養成極端保守的心態,在矽谷參訪後,我認知到積極的態度是身處瞬息萬變的網路產業的一大前提,必須自發性提升能力與爭取機會,才能跟上產業進步的速度、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資源。

期待將來自己能夠更加進步外,更希望見證 AppWorks 透過串起台灣、矽谷的網脈,打出台灣網路產業的一片天。

Let’s be awesome!

Be Awesome!

(Evernote 國際市場負責人 Troy Malone 圖解他們的早期產品 KPI)

___

AppWorks 每年舉辦矽谷搭橋之旅,歡迎申請 Accelerator,成為明年參訪團的一員

(Photo via Marc Aumarc, CC Licence)

Silicon Valley In My Eyes

Stanford Campus

Enid (田育欣) is Analyst at AppWorks.  She is responsible for conducting industry research and using her findings to help AppWorks Startups.

一個月前與 AppWorks 一群 CEO 們到矽谷參訪,一路上我們走訪了十餘個地點,包含了 Google、Yahoo 兩大老牌網路公司;Evernote、Facebook、LinkedIn、Twitter、Square 等新創事業,還有 500 Startup 的 Match-Making Event ,以及矽谷知名創投 Andreessen Horowitz,透過與內部工作者的互動、與投資人的對談以及親身去感受整體的文化氛圍,我才逐漸明白矽谷之所以能讓新創事業蓬勃發展的原因 :

普世的創業家精神

一直以來好像沒有人能完美定義「Entrepreneurship」,但我們總是能感受到某個人身上具備這樣的特質。在我們參訪的第一站,Evernote 的亞太區營運總監 Troy Malone 就展現了他創業家地氣質,並且給我們上了激勵人心的一課。

We built Evernote for us!

因為一直找不到好用的筆記工具,他們決定自己來開發最好的產品。Troy 記得有人在初期問過他:「 What’s your KPI for Evernote ? 」他很驚訝有人會對新創公司提這個問題,卻也回答了:「 Be Awesome !」這個巧妙的答案。

正是這樣不受傳統框架侷限,以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為第一目標的精神,讓他們在全球能不花一毛行銷費用,而是透過 Word-of-Mouth 病毒傳播,就達到了 7,500 萬用戶的規模。而這樣的創業家精神不僅是存在特定人身上,我遇見的幾個新創公司員工,他們的工作時間其實都長達 12 小時,但是讓他們工作這麼久的原因都不是公司要求加班,而是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熱忱、享受在工作中不斷嘗試錯誤、找出原因、解決問題的過程。

廣納人才的企業文化

鄰近 Stanford University 和 UC Berkely 兩大名校,這裡的新創公司在取得優秀的人才上已經有地利之便,再加上重視人才的企業文化,讓世界各地的人才都願意離鄉背井在這裡聚集。

You have to get the right people before you can build the right products.

這是 Marissa Mayer 在出任 Yahoo! 執行長時這麼說,所以在 Mayer 上任後開啟了一連串的併購案,有七成都是看中創始團隊的能力,要吸收進來為 Yahoo! 注入新血、創造更好的產品。我們拜訪的一位 LinkedIn 的資深員工也向我們介紹,在 LinkedIn 的文化中,人才第一 (Talent First),然後是技術 (Technology)、產品 (Product),最後才是創造營收 (Monetization)。

真正的「風險投資」,正向循環的資本環境

在創業這件事上,錢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對於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而要放大營運規模的新創事業來說,在矽谷絕對有豐沛的資源等著他們。沿著 SandHill Road,所見都是 Venture Capital,有募資需求的創業者就一路拜訪到底,總會獲得其中幾家的青睞。這次我們拜訪的 Andreessen Horowitz 在成立 5 年內就進行了兩百多筆投資案,從種子輪、A 輪一路到 E 輪投資都有,這裡的 VC 願意承擔非常早期的風險,甚至也願意投資在團隊成員,而非是已經獲利的商業模式。「Venture Capital」一詞在台灣被譯成「創業投資」,但我一直認為「風險投資」更能反映真實的投資與報酬關係,因為這裡的 VC 願意承擔風險,讓創業者萌芽的想法有機會成長茁壯,同時給 VC 帶來的報酬讓他們願意繼續投入成為正向的循環。

Seeing is Believing

從加入 AppWorks 擔任實習生,開始接觸網路、投資和新創事業到現在,半長不短已經兩年了。在過去這段期間裡,總是只能透過閱讀網路文章和書籍中來窺探與想像矽谷的真實情境,儘管網路在資訊上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但沒有親身經歷還是無法打從心裡感受 AppWorks 想在台灣創造的文化與環境,所以感到很幸運能有機會親臨現場,在過程中深切地體會矽谷的生態環境,從人才、想法到資本無一不齊,才能孕育出這些全球性的網路公司。

回過頭來看台灣,我們的確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而我會期許自己從每天的閱讀、分享開始,至少能夠影響身邊和我一樣的社會新鮮人,走出僵固的價值認同,勇敢地加入新創公司;同時,也從幫助 AppWorks 創業者,以及定期的聚會交流中慢慢建立起大家相互分享、幫助的正面文化,使台灣的網路創業圈能夠蓬勃發展,吸引更多的人才與資源投入,成為一個更健全的生態,也會是台灣下一個繁盛時代的驅動力。

___

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創業者的六種惡魔果實

每週三早上, appWorks 的 Speaker Series 都會邀請網路業界赫赫有名的創業家們來分享他們的故事。最近的一次,我們請到飛翔駱駝創辦人葉奇鑫先生,他的演講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稍稍整理過後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了解,創業不是把產品做出來就會成功的。而創業的成功也需要好幾個正確的分子碰撞在一起才能產生出所謂的化學作用。而你,一個創業者,到底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根據葉奇鑫先生的說法,至少有以下六種。

1. 故事力

「人愛聽故事,也是天生的說故事能手。」 –Howard Gardner《改變想法的藝術》

你有沒有發現相較於樸實的敘述,人們更容易選擇相信「故事」?一個動聽的故事能建立起人跟人之間的信任,協助人們快速了解你想要表達的事情,進而被你說服。

說故事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溝通方式。創業者請好好培養你說故事的能力,不管你是面對共事的同伴還是投資人、消費者還是合作夥伴,你必須充分地向對方說明,並使他們願意對你產生信任且支持你。

案例練習:我為什麼想要創業….. (請自由發揮)

2. 魅力

魅力是什麼?是讓別人莫名其妙喜歡你的原因,是讓員工願意跟你一起打拼的信賴,是讓投資人不管你賺錢與否都會願意投資你的魔力,是一種能夠吸引、感染別人的無形力量。

魅力透過臉部表情、身體語言、說話方式傳達給別人。外表絕對不等於魅力,要將自己特色融合心智慧才是真正的魅力所在。每個人的魅力都不一樣,模仿別人反而覺得作假。

創業者應該去找出自己最獨特的魅力是什麼?然後,拿去迷惑命中註定被你迷惑的人 XD

3. 多才多藝

人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想要什麼都學什麼都懂勢必就會什麼都不專什麼都不精。但是這個淺規則不適用於初期新創團隊,創業者應當要增加自己的見聞,去嘗試各種新奇的事物,去做些自己從來不會做的事情。「技術長」是公司需要職能分工的頭銜;早期創業者的頭銜應該是「財務規劃長+品牌公關長+業務總監+…」

所以舉凡跳火圈、胸口碎大石、赤腳走釘床、鐵頭工等十八般武藝,都是必備條件。如果上面這些伎倆你無法在短期內學會的話,那麼請牢記一條鐵規-就是「極盡所能的厚臉皮」。不管是在哪種場合,建立自己跟公司的品牌跟形象都很重要,這時候若你害羞地躲在一旁,那麼你就錯失機會了~

4. 決策力

到底要下什麼決定?哪個決定好?要 Pivot 還是照原路走下去?要收錢還是不收錢?那要收多少使用者才會員願意付費?

我知道創業者每天要做大大小小的決定,不下數十種。你是不是常常覺得,如果當初選擇了另一個決定,結局是否就會不一樣~但是哪一個對,哪一個比較好?沒有人知道。你只能不斷地從失敗中學取經驗,去分析找出失敗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要增加 Know-How 來提高決策正確度。

身為創業者的你,不能因為害怕迷路就停在迷宮的入口。

5. 財務力

員工沒錢怎麼生活?公司沒錢怎麼運作?想要完成你的夢想,可以,但第一步就是請你先餵飽每一個人的肚子。跟投資人做募資報告、向 3F ( Friends, Family & Fools ) 增資,或是直接從消費者荷包中賺錢。

身為創業者也是公司的 CEO ,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確保公司未來六個月還有足夠的現金可使用!當然,還要多少學習基本財務知識,才不會發生財務危機時,不知道怎麼自救。

6. 執行力

最後來到一個創業者最最最重要的能力-完成任務的能力。若沒有執行力,策略無法落實、Vision 只是淪為口號。即使有再棒的想法,若不去實行終究也只是一場美夢,一場無法實現的美夢。

所以各位創業者,這六種惡魔果實你已經吃下了幾種呢?當然創業沒有這麼簡單,即使吃下這六顆果實,也不保證一定能找到 One Piece。不過,要在這個偉大的航道前進,沒有練就這六個能力,是很難到達充滿寶藏的對岸的。

(Image via  Swamibu, CC License)

不同階段的人生對我來說是…

你有沒有想過: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想要做什麼樣的事情?對你來說,未來到底是責任、是負擔,還是你的人生。

學生時期的我,完全沒有想過這件事情,因為腦海中完全是家人的耳提面命-「錢」途有多重要。他們說:念書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找到好工作是為了更好的薪水;富有是為了花更多的錢…他們說:為了你的未來,你要乖乖聽話;他們說:有錢的話就不用愁吃穿… 這個時候,我認知的人生是努力念書這四個字。

工作一段時間的我,開始對只是例行地上班下班感到麻木,對沒有熱情工作的自己感到厭倦。每天都在等下班、每週都在等週末、每個月都在等領薪水… 這個時候,我認知的人生是工作賺錢這四個字。

旅遊澳洲後的我,開始想創造自我的價值,對台灣對社會都好。我終於知道身為一個人,我有權力選擇人生,有權去考慮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想要做什麼樣的事情… 這個時候,我認知的人生是自我價值這四個字。

我花了 8 年以上的時間,找到我自己,而還是學生的你,可以提早開始這個過程,「實習」其中一個好方法。因為實習可以讓你提早認識職場環境、找到自己的喜好、興趣、看清自己的未來。至於要選擇什麼樣的公司呢?就是 5945 呼叫師傅實習生 Andro 在他的文章中說的:「我可以隨時提出那些瘋狂的想法,有些甚至真的會被採納」那種。

12 月 1 日,appWorks 會有 29 個團隊參加 2012 NTUEA 新創企業實習冬季媒合會 ,歡迎你來找我們聊聊你的人生。

(Image via  jobsin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