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矽谷之旅心得:Win or Go Home!

When we talk about Silicon Valley, we never talk about how much VC money there is. When we talk about Silicon Valley, we only talk about its people and its culture. The VC money is only there because of the people and the culture.

–Jamie, AppWorks

今年 10 月底,我們舉辦了一趟矽谷學習之旅,與九位 AppWorks 創業者一起,先後參訪了 Evernote、Anchorfree、Yahoo、Zynga、Google、Facebook、LinkedIn、Twitter、Square 等網路公司,500 Startups 與 Plug and Play 兩家創業加速器 ,以及知名創投 Andreessen Horowitz。

藉由此篇文章,我想與台灣所有創業者分享我在矽谷所見所聞。

How It All Started?

追朔回至從矽谷發展歷史,其中 Traitorous Eight,是讓矽谷成長至今盛況的關鍵因素。因為這八個擁有抱負的年輕人於 1957 年成立 Fairchild Semiconductor,一家生產電晶體公司,率先提出了商業化生產積體電路的方法,成為當時矽谷成長最快速的公司。

60 年代,Fairchild 變成年輕人跨進矽谷半導體產業的大門,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菁英人才,但隨著母公司不公平分配盈餘,Traitorous Eight 紛紛出走自立門戶,其中較著名的公司為 AMD 與 Intel。一批批從 Fairchild 走出的菁英創造了矽谷的創業熱潮。80 年代的一本著名暢銷書 Silicon Valley Fever 中提到:矽谷大約有 70 家半導體公司,之中約有 50% 的比例是從 Fairchild 走出的菁英所創建。從各個地方來的菁英人才為矽谷發展史上最重要關鍵因素。

The Mafiosos

矽谷社群裡面有一個非常特別的 Mafia 生態,這個詞從 PayPal Mafia 開始。PayPal Mafia 以 PayPal 創始團隊和早期員工為核心,形成的一個企業家關係網,並從中引薦人才、導入資金與技術,讓新創事業邁向正向循環。之後開始出現 Google Mafia、Apple Mafia 等等,像是被 Facebook 以十億美元收購的 Instagram 創辦人 Kein Systrom 曾任職於 Google;另一個著名案例就是大家熟知的開放原始法手機系統 Android 的創辦人 Andy Rubin 則是從 Apple 公司出來的,矽谷像是這樣的 Mafia 連結不勝枚舉。開辦公司有成的創業者,將投入自身所累積的創業各種能量、Know-how、人際關係與資金,再投入到新一代的創業者上,生生不息,成為矽谷生態系的重要基礎。

The New Golden Rush

90 年代至今,矽谷有近百家網路、軟體相關企業掛牌上市,從市場募得數百億美元的資金。當公司上市,員工常常也一夕成為百萬,甚至是億萬富翁。大批大批人才持續湧入矽谷,為的就是一圓淘金夢。舉近期例子來說, Twitter 於 11 月上市後,開盤首日漲幅高達 72% ,收盤後公司市值已超過 300 億美元,甚至有報導指出此次 Twitter IPO 造就矽谷新增加 1,600 位百萬富翁!

在矽谷,坐在旁邊喝咖啡,或是擦肩而過的路人,每一個人都在聊網路產業、聊新想法、聊著無限可能與無限希望。對矽谷每一個年輕人來說,到網路公司上班,是畢業後第一目標,不只賺進人生第一桶金,還可以累積經驗之後再自行出來創業。這些網路公司不僅讓年輕人嚮往,也讓美國投資客趨之若騖。那種氛圍,就很像早期台灣高階人才都想到竹科園區當科技新貴一樣,每年員工配股分紅是讓新一代年輕人再也嚮往不過的。

Make The Right Connections

這次參訪的其中一站 Anchorfree,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負責公司商務發展的副總裁 Craig 是個連續創業者,同時也負責管理數個 PE (私募股權投資) 與 VC (創業投資) 的投資項目,並在不少國家工作過,像是台灣 (對!沒錯,他在台灣待了好幾年!)、東京、倫敦等。當大家都不懂他為何要到新創公司當副總裁時,他卻只是笑笑地回答我們的疑慮:「我創業這麼多次,也做過很多事情,現在我只想要把這些經驗回饋給有需要的人。」

之後在行動支付公司 Square 的 House Warming Party 時,我親眼看到了像 Ron Conway 等知名天使與創投,也在 Party 現場積極的與創辦人 Jack Dorsey 交流資訊。

到矽谷知名創投 Andreessen Horowitz 參訪時,接待我們的合夥人也表示,一個投資案如果沒有可靠的推薦人推薦,他們幾乎不會理會送上門的新創團隊。

也就是說,對新創公司來說,在矽谷「名聲」非常重要。做出了好產品,吸引了忠實使用者還不夠,你必須還得創建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圈,無論是 Angels 或是 Mentors 都必須要慎選,才有機會幫助公司建立對的關係。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外的團隊,初到矽谷時都會先加入當地較知名 Accelerator,再透過 Accelerator 的人際關係鏈,找到適合的投資人。

Win or Go Home!

矽谷創業圈有句諺語:「Go big or go home!」經過一週的洗禮後,我認為這句話更該寫成「Win or go home!」

為什麼呢?就如同大家所熟知的,矽谷是一個創業聖地,有充足的資金、名校的人才、成熟的創業環境再加上人們對創業的支持。也因此,這裡聚集了千上萬的新創團隊。這些人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頂尖人才,有技術、有熱情、有想法,你有的他們都有,所以矽谷也是極高的競爭環境。你如何讓好人才加入你?如何讓創投投資你?如何讓你的產品征服全世界用戶?誰說在矽谷創業很輕鬆?這裡的人們一週工作 60-80 個小時是基本的。

因此,如果沒有成為第一名的決心,不如及早放棄算了。矽谷雖然是個充滿成功故事的地方,也是新創團隊最殘酷的死亡墳場。

無論如何,一趟矽谷之旅讓我成長許多,身為創業者的你,不論有沒有要往美國市場發展,我認為都應找機會到矽谷朝聖。當你親身去那邊感受他們的熱情與夢想,還有他們為了實現理想所付出的努力與代價,你才會真的體會,創業的真諦。

(Photo via Wikipedia, CC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