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 appWorks 育成計畫面談過程,終於在上周五圓滿結束。參與的 22 隊,大多都有非常好的產品創意,也有不錯的技術能力。不過也就像上篇文章提到的一樣,不少人對於如何開創一個 business,需要更全面的了解。 所以,本周四 (3/25) 的 Jamie’s Startup Mixer,我特別請來 Taiwan MBA Group 共同主辦。Taiwan MBA 有 2,000 多名會員,其中許多來自全球頂尖的商學院。所以,透過這次兩個社群的接軌,我希望能夠讓大家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View Larger Map 地點和上次一樣,在安和路的香檳。一樣不收門票,怕肚子餓的人,一樣有免費的手指食物 (薯條、雞翅等等)。為了鼓勵大家早早出現,前 65人也一樣提供免費飲料。 歡迎大家來跟我們來同樂,不過由於現場有可能會爆滿,我想請大家先預約。(萬一爆滿,將以有預約者優先。) 我們星期四見了!
Bird Liang, Chief Engineer (梁子凌 / 技術長兼工程輔導長) 負責 AppWorks 技術策略與佈署,同時主導工程輔導。人生的第一份正職工作是創業,之後在外商圈電子業中闖蕩多年,經歷過 NXP、Sony、Newport Imagining、Crossmatch 等企業,從事無線通訊、影像系統、手機、面板、半導體、生物辨識等不同領域產品開發。熱愛學習新事物,協助團隊解決技術問題。放棄了幾近退休般的生活加入 AppWorks,為的是幫助更多在創業路上的人,並重新體驗創業的熱情。台大農機系、台科大電子所畢業,熱愛賞鳥、演奏管風琴,亦是不折不扣的熱血 Maker。 隨著 Facebook 開放一般帳號直播,現在我們只要拿起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直播。回想幾年前 AppWorks 剛開始進行 Demo Day 直播時,還要將 HDMI 訊號接進 PC 中、再編碼打進 YouTube 的複雜度,實不可同日而語。 但用手機或平板直播最大的問題往往不是影像而是聲音。iPhone 或 iPad 上的攝影機,感度和解析度早已不輸數年前的專業攝影機,只要現場光不太差,大概都可以拍出令人滿意的畫面。但直播的聲音一直是個大問題,手機上的麥克風跟人耳所聽到的聲音其實有很大的差距,在比較大的場子裡,光是仰賴內建麥克風的收音多半無法有令人滿意的效果。
Gaga (劉佳倫) is Analyst at AppWorks. She dissects Internet compan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makes her findings useful to all AppWorks Startups. 踏入台灣網路圈環境近兩年至此,今年有幸與資策會團隊、AppWorks CEO 們一訪深受網路創業者嚮往的矽谷,且能在本次參訪之旅中一窺矽谷知名網路公司 Google、Facebook、Twitter、LinkedIn、Zynga……等、知名天使投資人 500 Startup、知名創投 Andressen Horowitz 之樣貌,令人感到非常榮幸且興奮,以本篇網誌與各位分享此行心得。 良性互動比競爭關係更為重要 首先,此行讓我感到最印象深刻的是:大部分的新創公司創辦人在分享公司近況時,不吝與在場所有人分享所觀察到的現況與數據、甚至是內部營運方式,儘管部分公司會要求參訪者簽署 NDA,但是如此一來參訪成員仍能夠獲得寶貴的參考資料,作為營運上參酌使用。網路產業能夠在矽谷如此發達,想見團隊間的友善互動創造了極大助益。 矽谷正在經歷第三、四個網路企業的世代交替,延續者緊密關係 本次參訪中,我們親眼看到公司董事親自向所有人介紹公司、業務近況,甚至網路公司、 Accelerators 非常積極建立新創團隊與其它大型企業的緊密合作關係,例如:Evernote 以提供 API 的方式,與全球 3 萬多位開發者合作,除作為優化產品的動力,同時開發潛在用戶需求。矽谷歷經多個世代的演化,Yahoo、Google、Ebay、Amazon、Facebook 等網路公司輪替領頭的生態圈內,其 Partnership 發達程度令人羨慕、令人印象深刻。 台灣新創團隊初次面對矽谷團隊、創投合夥人 另外,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所有 AppWorks CEO 初次面對陌生關係的應對,因為 CEO 們對於 AppWorks 的熟悉度,平時對話時感覺不到另一面、面對外部時的他們,而本次拜訪各公司的過程,對我來說,無形中也是另一種認識 CEO 們的方式。進入職場後,多次對談中也讓我深深感受到,除了以簡短自我介紹、讓人馬上認識自己,對於產業或時事的想法都是社交場合上的重要課題! AppWorks Startup Mixer in Bay Area 本次矽谷之旅,為了讓旅美的台灣人能夠和本次遠道而來的 Startups CEO 有機會彼此交流,利用週五晚上,AppWorks 在舊金山市區的 The Drake 酒吧舉辦了一場 Startup Mixer,總共吸引了 50 多人參加。除了矽谷的 Startup founder,也有許多來自知名企業的工程師、設計師等,幾小時的熱絡的交流中,我深刻體會到這個 Startup Founders 夢寐以求的地方已經有存在許多台灣人,會面時都非常積極地交流心得。畢竟,能夠在 Bay Area 遇見身處同個產業領域、同個故鄉的人,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 Lessons Learned 許多在矽谷創業、工作的台灣人,在矽谷,他們默默耕耘事業與生涯 ; 群聚一堂時,所散發的活力,不輸給當地的創業者。本次矽谷行讓我深刻體會到身在台灣的我們,更應該認知我們有地理位置的優勢、同時也認清我們的過於保守、拘謹行事的弱勢,甚至與產業先進接軌的同時,更應該多充實自己、多蒐取資訊,並訓練問、答的能力,才能夠與業界的人互動與競合。 長久以來待在台灣,我從社會環境學到了謹慎、保守的習性,倘若一輩子僅接受同樣的社會洗禮,可能將自己養成極端保守的心態,在矽谷參訪後,我認知到積極的態度是身處瞬息萬變的網路產業的一大前提,必須自發性提升能力與爭取機會,才能跟上產業進步的速度、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資源。 期待將來自己能夠更加進步外,更希望見證 AppWorks 透過串起台灣、矽谷的網脈,打出台灣網路產業的一片天。 Let’s be awesome! (Evernote 國際市場負責人 Troy Malone 圖解他們的早期產品 KPI) ___ AppWorks 每年舉辦矽谷搭橋之旅,歡迎申請 Accelerator,成為明年參訪團的一員 (Photo via Marc Aumarc, CC Licence)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從近 170 個申請的團隊中,最後邀請了將近 40 隊加入。也就是說,有 130 個團隊還在找尋他們的歸屬。現實來說,這數字可能更少,因為據我側面了解,有許多團隊收到「抱歉信」時,轉身就到人力銀行找尋人生的下一步了。 這著實可惜,可惜了這份的決心、可惜了好不容易提起的勇氣。其實,個別團隊的創業成功機率跟有沒有選上 appWorks 育成計畫之間沒有絕對關係。所以無法加入育成計畫的團隊們,請堅持下去!請不要輕易放棄! 堅持的第一步,請替設定產品的上線期限,越短越好!讓團隊才會發揮最大的潛力。產品是你跟消費者中間最重要的橋樑,每個產品都能教你很多事情,所以趕快把它推出去,才是學習的開始。然後請多多參與各種創業活動,認識不同的創業者,聽聽他們的故事,從中得到啟發,像是 TechOrange Startup Mixer 或是資策會、創投公會、工研院等單位舉辦的講座,都是很好的開始。 最後,也歡迎你繼續與我和 appWorks 保持互動。例如,每個月舉辦的 Open House,就非常歡迎你來參加(此活動不定時舉辦,請注意本網誌上的公告);當然還有半年一次的 appWorks Demo Day,更是不能錯過大型創業聚會。 有心,你會找一百個方法,即使沒有錢。沒有心,你會找一百個藉口。–Daivd Liu, VideOhya, Class 2 創業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一種磨練,是為了你自己,而不是為了任何其他人。 加油~ (Photo via Ryan Fitton, CC License)
appWorks 作為一個專注於網路業的創投,經常收到創業團隊來信,希望我們給予他們產品開發、商業模式,以及經營行銷上的建議。他們往往會附上程度不等的商業計畫書讓我們參考,假如我們有興趣進一步深談,他們會再提供更詳盡的資料。 這時候有些團隊就會提到「NDA」 (保密協定/Non-Declosure Agreement)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希望在與 appWorks 分享任何商業資訊之前,簽署NDA,以這份法律文件確保我們不會向第三方揭露會談的內容。 問題是,絕大多數創投是不簽 NDA 的,主因是創投在尚未了解新創公司之前,根本不確定是否會投資,冒然簽署一份法律文件,等於作繭自缚。況且創投經常同時跟數家新創公司會談,同一個時間的趨勢就那麼幾個,不同團隊之間可能具有相似性。假使跟其中一家簽訂協定,最後卻投資另外一家,那將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只有在非常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創投會破例和新創團隊簽訂 NDA ,也就是已經投資了這家公司,產品也在開發階段,該公司希望在上市之前能夠保密,以免競爭對手得知佈局。 appWorks 也有不簽 NDA 的政策,而且比起 NDA,我們更重視團隊的 DNA,例如:團隊是不是具有好的執行能力、有什麼相關的經驗讓他們可以開發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能不能根據使用者的回饋快速修正方向等等。如果 NDA 保護的是最初的創意,那具備好的 DNA,則讓團隊可以把這些 idea 帶到市場,經歷消費者的考驗,不斷 pivot,創造出人們真正需要的產品。這,才是我們在意的。這樣創造出來的進入門檻,才是難以在短時間內被外人所複製的。 俗話說「情、理、法」,法律是道德的最後防線,情非得已誰都不想用到,畢竟那費力又費時;看一份 NDA,少說要花掉幾十分鐘,這還不包括書信往返。appWorks 身為創投,目標是從旁協助,讓創業團隊能用最少的資源,達到最大的效果。在我們看來,這些不必要的法律程序,更像是種資源的浪費。 因此,各位未來的潛力新秀,別再想 NDA 了,比那更重要的是,請把你的注意力移到 DNA 上吧! PS. 2011 #1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創業人同樂會開始報名囉!活動頁在此: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55735214478564 (Picture via Christian@flickr under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