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自己後路,才能走得更遠,現金回饋網 ShopBack 如何在三年內成為區域龍頭

Joel.1

Yvonne Wu, Chief Editor (吳怡文 / 編輯長兼自媒體輔導長)

主導文字與編輯輔導。曾任 ⟪HERE! 台北情報共鳴誌⟫ 副總編輯,帶領團隊上山下海,報導永遠讓人開心的休閒資訊。而後進入天下文化,深入挖掘方塊字的魅力。 2014 年,轉往網路世界繼續挑戰自我,任新蛋全球生活網總編輯,努力讓消費者在優雅的氛圍中感受購物的愉悅。畢業於政大廣電,曾遊歷日本兩年,主修人生,副修日文。深信文字的力量,追求觸動人心的那一刻。

 

「很多人喜歡矽谷的創業家,但我喜歡馬雲。矽谷太過美好,中國比較像東南亞,那是一個很亂的地方,你必須在很激烈的競爭中闖出自己的天地,用自己團隊的力量讓自己變成第一名,走的是一條更困難的路。」
—–Joel Leong, Co-founder of ShopBack

當台灣的網路公司才正要南下拓展,來自星國的 ShopBack 已經帶著亮眼的成績,從新加坡、馬來西亞,進攻到菲律賓、印度、印尼,而台灣是他們的第六站。

在白熱化戰場找到新切點,打造三贏局面

台灣網購平台的競爭已臻白熱,人們幾乎可以透過網路買到所有想要的東西,而且還能不斷比價,尋找最便宜的賣家。面對如此便利的購物環境,消費者自是樂得開心,但平台為求生存,利潤卻是越來越薄。

去年,ShopBack 到台北參加 AppWorks Accelerator ,同時,正式登陸台灣。雖然做的也是電商生意,但他們沒有跟著一起殺入紅海,而是在這個火熱的戰場找到一個未經開發的空間:現金回饋網站,只要是透過 ShopBack 網站前往其他購物平台消費,便可獲得現金回饋。對消費者而言,這自然是一項誘人的利益;對電商平台來說,與其拿行銷費購買未必能變現的流量,跟 ShopBack 這樣的現金回饋網站合作,雙方共享利潤,當然更能提高獲利。

「這個模式在美國和中國都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東南亞卻沒有人經營,所以我們想開發這個市場。」ShopBack 的共同創辦人 Joel Leong (梁永祥) 解釋當初選擇這個領域創業的原因。新加坡的網站成立 6 個月後,他和夥伴確認這個商業模式確實可行,於是開始向外拓展。

如今,ShopBack 已是東南亞最大的現金回饋網站,他們擁有全球 165 萬名會員,每 5 秒鐘完成一筆訂單,一年有超過 58 億台幣的生意在這個網站成交。我們可以說,Joel 和他的夥伴在東南亞電商這個日益熱絡的市場找到新的切點,打造出電商平台、消費者和 ShopBack 三贏的完美模式。

因為沒有後路,只能不斷向前

說起 Joel 的創業契機,或許可以用水到渠成來形容。創業之前 ( 2013 年),他曾在 ZALORA 任職,因為這家公司原本就是來自德國的「新創製造機」Rocket Internet 旗下的一支,透過工作,他學到許多新創相關的知識和想法,同時,由於負責的是 Partnership,必須經常飛到不同國家尋找合作夥伴,他看到各種不同的電商模式,也更了解東南亞市場,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創業之心蠢蠢欲動。

一年多後,他決定辭掉工作,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開創自己的事業。「過程中當然會有低潮,但當你已經沒有後路時,就會一直向前衝。如果創業的同時還在上班,因為你還有一個選擇,通常無法真正下定決心。」創業者可能遇到的打擊和挫折,Joel 一樣也沒少 ,但他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也是沒有後路的選擇,所以他無法放棄,只能設法突破眼前的難關,然後,繼續前進。

有人說,99% 的人都適合當上班族,只有不到 1% 的人適合創業,其中,能夠成功達陣的更是屈指可數,畢竟,想安然度過 0 到 1 的漫長黑暗期,又要在 1 到 100 的成長階段順利起飛,除了極其出色的能力,也需要某些性格上的特質。問到 Joel 自認哪一個特質適合創業,他不假思索的說:固執,特別是當別人不看好我的時候,我會變得更固執。

原來,創業之初,Joel 和夥伴曾經試著申請新加坡政府的創業補助,原本自信滿滿的以為十拿九穩,沒想到最後竟然沒有獲得批准,一直到今天,那封拒絕信還被擺放在公司最顯眼的地方,藉以激勵團隊要更加努力來證明自己。「我和我的夥伴一樣,我們不相信別人講的,也不太聽從大眾的想法,一定要自己試過才算數。那次被拒絕後,更是讓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闖出一番成績。」Joel 將這種不願輕言放棄的性格稱為固執,實在過分謙虛,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毅力堅定」。

拋棄本位主義,先求在地化才有國際化

只花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將版圖迅速擴張到六個國家,當然值得欣喜,但他們緊接著要面對的,就是各國的市場經營和團隊管理,對大部份創業者來說,這都是個巨大的挑戰。

對此,Joel 的策略非常清楚:「想真正打入當地市場,一定要用當地人,在 ShopBack,我們會提供空間和資源,讓各個國家的 Team Leader 用自己的方法做事,讓他覺得是自己在創業。」當 Joel 和夥伴決定新的發展據點後,便會馬上在當地找一位專業經理人,請他依據當地的文化民情與遊戲規則,來經營當地的市場和團隊,讓公司達到真正的在地化。「若一時找不到好的人選,我寧願繼續等待,也絕不會勉強用一個不適合的人。」

除了 Team Leader,Joel 也非常重視每一位團隊成員,「這個行業的變化很快,公司策略也必須跟謢隨時調整,但我們相信,只要團隊要夠強,就可以找到新的和有趣的方式打贏對方。」Joel 提到,擁有各國經驗與陣容堅強的團隊是 ShopBack 的兩大優勢,你或許無法找到百分之百適合的員工,但一定找要認同公司文化的人一起打拚,因為唯有如此,大家才能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 ShopBack 每個月會召開一次「跨國會議」,會議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每一個國家的成績,大家交換彼此的經驗和心得,在良性競爭下追求成長。

Joel.2
ShopBack 的台北辦公室採開放式設計,氣氛輕鬆活潑,也方便夥伴們隨時進行溝通

在艱難的創業過程中證明自我的價值

不管在哪一個國家都一樣,Joel 覺得最辛苦的永遠都是開疆闢土的階段,因為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你必須說服廠商跟你合作,也要想辦法開發會員,同時,還要打造當地團隊,大腦隨時處於工作模式,沒有關機的一刻。

然而,這一步一腳印的開拓過程,也是 Joel 的成就感來源。他喜歡為合作夥伴創造價值,期待為他們帶來更多利益,「當你達到目標時,你的團隊也可以感受到,這種感覺是非常明確的,在政府部門工作,有你沒你可能沒什麼差別,但在新創團隊,沒有你這些事就不會發生。」對 Joel 而言,創業縱使萬般艱難,卻隱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甜美滋味,他嚮往的不是平穩緩慢的成長,而是在激烈的戰鬥中,迅速克敵制勝。

在矽谷幾乎和「新創」二字劃上等號的今天,許多創業者都巴不得能有機會前往這個創業天堂歷練、取經,但 Joel 卻說:「我知道很多人喜歡矽谷的創業家,但我喜歡馬雲。矽谷太過美好,中國比較像東南亞,那是一個很亂的地方,你必須在很激烈的競爭中闖出自己的天地,用自己團隊的力量讓自己變成第一名,走的是一條更困難的路。」在 Joel 眼中,矽谷像一個神話,因為那裡太「安全」了,資源也多,他覺得能在中國那種打落牙齒和血吞的環境中站起來,才是真正禁得起考驗的強者。

積極和當地創業圈交流,加強與台灣的連結

除了自己的國家新加坡,在印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Joel 也都可以靠著過去在 ZALORA 累積的豐富人脈,找到熟識的朋友幫忙轉介人才或打入當地市場,唯獨人生地不熟的台灣例外。在這裏,他們真的得「白手」起家,再加上發達的網路購物也讓台灣消費者變得挑剔,你必須用盡力氣,才能讓他們買單,對 ShopBack 來說,這些樣樣都是挑戰。

為了深入了解台灣市場,籌備台灣分公司的同時,Joel 帶著團隊參加了 AppWorks Accelerator。透過多次諮詢,他了解在台灣創業應該留意的諸多事項,包含公司登記、薪資水準、人才招聘等技術性細節。同時,他也經由 AppWorks 的介紹,認識了台灣的銀行、電商和電信業者,並進一步達成合作,加快 ShopBack 進入台灣市場的速度 。Joel 說:「那些公司因為相信 AppWorks ,所以也願意相信 ShopBack。」

在東南亞數位產業交流日益熱絡的今天,人才的流通也極為頻繁,Joel 認為,有兩種東南亞團隊特別適合參加 AppWorks Accelerator 的加速器計畫:一是將來計畫將生意拓展到台灣,另一則是所選擇的創業題目在台灣已建立出完整、良好的商業模式,如電商與單車租賃。Joel 甚至建議 AppWorks 在東南亞設立分部,藉以幫助更多東南亞創業者。

身在異鄉,處境和心情完全不比在自己的國家,挫折時更需打氣與慰藉。Joel 在 AppWorks 也認識不少同在創業的朋友,「聽大家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時,有種莫名的療癒,因為你會知道原來不是只有自己這麼苦惱。」Joel 笑著說。「在地化」不僅是 Joel 拓展海外據點的策略,也是他自己面對台灣生活的態度,畢竟,把自己隔絕在之外,勢必永遠無法融入當地,更遑論要了解在地居民的消費方式。

DSC00741

螢幕快照 2017-04-18 下午12.25.53
ShopBack Taiwan 已和 momo、奇摩購物中心、淘寶網、Expedia 等各大知名網購平台展開合作,提供消費者 2-12% 的購物現金回饋

Joel:「每一個東南亞國家我們都想去!」

儘管 ShopBack 成長快速,面對發展日益蓬勃,競爭也越形激烈的東南亞市場,Joel 依然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放鬆。「你要懂得運用過去的經驗,並且把握機會,因為機會瞬間就會消失。」在創業這個人生戰場上,Joel 的信念是,一定要多做嘗試,因為沒有試就不知道答案,沒有做就一定是零,真的動手去做,可能大部分時候都會失敗,但至少有成功的機會。

繼台灣之後,ShopBack 將往泰國邁進,同時,他們還計畫推出如旅行、電影票、美食外賣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垂直,希望能將服務範圍擴大到消費者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而不只是現行的電子商務。

ShopBack 可以在東南亞站穩腳步,固然是基於一個理想的商業模式,然而歸根結柢,創業者的堅定信念與快速的試錯、修正,才是他們勝出的最大原因。未來,ShopBack 必將繼續進攻第八、第九,甚至是所有東南亞國家的電商市場,一如 Joel 所言,對我來說,創業是沒有後路的選擇,只能不斷前進。

如果你也和 Joel 一樣,從東南亞來到台灣,想為事業開創更多可能,竭誠歡迎你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在這裡,你不僅可以透過同儕的交流,深入理解台灣的的各個層面,我們亦將盡可能提供協助,讓你在異鄉創業這條滿布荊棘的路上,獲得最佳奧援。

Photo by Tim Tu

AppWorks 電商新創,有哪些消化庫存的好方法?

螢幕快照 2017-04-12 下午3.19.14

Ching Tseng, Analyst (曾意晴 / 分析師)

負責投資。學生時期曾在 AppWorks 實習一年半,也曾加入 PIAD 拍廣告,與兩位共同創辦人一起尋找商業模式,對於電商特別喜愛。畢業於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嚐鮮是最大的興趣,熱愛音樂及旅遊。

因為上手容易、商業模式相對成熟,周邊生態系又很健全,電子商務一直是一類十分熱門的創業題目。然而,就也因為較易著手,所以競爭者眾,想在這片紅海中殺出重圍並不容易,選品、管理、行銷、販售,樣樣都是關鍵。

想追求利潤,優化庫存是關鍵

一如實體商店,經營電子商務時,所有經營者都希望貨品可以快速銷售一空,畢竟商品銷售就是主要收入來源。但現實未必那麼美好,賣不掉的商品留在倉庫,很容易就會造成資金上的壓力,也會提高倉儲成本,造成更多現金流出。

因此,想經營電商,就必須學習如何優化庫存。事實上,從進貨、進倉,到銷售、出貨、退貨,每個過程都會對庫存造成影響,創業者在每一個階段都必須謹慎處理。

經營時間較長久,或是對零售較有經驗的團隊,對管理庫存或許已經十分熟悉,但初次進入電商領域的小團隊,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學習。

從 AppWorks Accelerator 畢業的 320 家活躍校友新創中,以電子商務為主要營業項目的團隊便多達 53 個。在與這些電商團隊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在管理庫存時,經常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但多數團隊都可以針對自己產品的特質,找出解決的方式,沒有讓庫存阻礙業績成長。

為了撰寫本篇文章,我訪談了幾個對庫存管理有豐富經驗的電商團隊,整理出一些優化庫存的方法,在此與電商業者及有志經營電商的朋友分享,希望能幫助大家加速前行。

管理庫存,從分類、掌握完整數據開始

電商公司通常會視自家的商品特質、資金與營運狀況,設定出理想的週轉天數和允售天數,好對庫存進行系統化管理。

舉例來說,假設今天進貨一款商品,若期望在商品進倉庫後 100 天內售出,100 天便是這批商品的週轉天數。若商品有效期問題,則要為商品設定允售天數,亦即至少要在商品過期之前多少天,將商品售出。

而電商新創在管理庫存時,首先會將庫存區分為一般庫存和呆滯庫存。

所謂一般庫存,指的是銷貨速度符合原本預期週轉天數的庫存,它們通常可以在預期的週轉天數內銷售完畢;已經超過週轉天數的庫存則稱為呆滯庫存,這類庫存便需要更積極的處理,讓庫存在一定的時間內售完,以順利將現金轉回。而在呆滯庫存中,尚未低於允售天數的商品,有經驗的經營者通常會選擇以適當的成本處理掉;至於已低於允售天數的呆滯庫存,處理的重點將不再是成本,而是要想辦法透過單品促銷或是捐贈,讓庫存商品離開倉庫,避免造成損失。

本次訪談的 AppWorks 團隊都根據過往的銷售紀錄、銷貨速度和該次的進貨量,訂定適合的週轉天數,再以系統記錄每種進倉商品的週轉天數與允售天數,搭配每個月的人工檢視,判斷要用何種方式來銷售呆滯庫存,藉以提升庫存管理的精準度。

呆滯庫存的處理方式

之所以會產生呆滯庫存,有可能是沒有挑中顧客喜愛的商品、定價超過顧客預期、擺放的版位不適當,或是和其他商品產生排擠。想處理呆滯庫存,直接請倉庫報銷當然是最快速的方式,但成本也最高,用成本價賣掉也是一個方法,畢竟這麼做至少還能回收當時的進貨成本。

除了上述兩種方法,也可以針對商品的銷售方式做一些包裝,讓顧客覺得有趣或是物超所值,藉以促進銷售。

包裝商品時,可以針對商品本身或消費者的特質設計不同的變化,以下提供幾種給大家參考:

一、滿額贈:舉辦滿額贈活動,把呆滯庫存當成贈品,可以藉機消化掉呆滯的庫存,同時也能藉由滿額的門檻來提昇原本的客單價。不過,並不是所有商品都適用這種方式,以寵物飼料來說,因為寵物通常有慣吃的品牌,所以飼主在購買時,並不會因為非自己寵物愛吃的品牌在舉辦滿額贈活動而受到吸引。

二、福袋:福袋可以一次售出較多商品,也可以藉此組合毛利高與毛利低的商品,讓平均毛利維持在一定水準,甚至拉高客單價。有時,呆滯庫存被單獨購買的誘因不夠強烈,但若把它們包裝在福袋內,或許就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藉此售出呆滯庫存。

三、紅標配綠標:紅標商品指的是消費者經常購買的熱門商品,銷售時可維持平常的售價,綠標則是想要消化掉的呆滯庫存,可將價格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毛利範圍。不過,這種促銷方式需要系統的配合才能執行,可能不適合所有電商。

四、贈送顧客:大部分電商團隊在第一時間都不會想到這個方法。事實上,若可以在適當的時間點送給既有顧客,通常會產生不錯的效果。舉例來說,寵物吃的飼料品牌通常都是固定的,要飼主更換並不容易,但若能以小包裝送給客戶,當作試吃包,除了消化庫存外,也可以進行顧客意見的蒐集。

五、捐贈給公益團體:若商品快超過允售期間還繼續銷售,可能會讓客人在收到商品後認為效期不夠,產生負面感受,因此,除了上述方式,也可以選擇捐贈給適合的公益團體。不僅可減少資源的浪費,也可幫助弱勢。

同一種消化呆滯庫存的方法,不見得完全適合每一個團隊,使用這些方法時,需要依照自己的商品及顧客特性做動態調整,以滿足消費者,同時達到減少呆滯庫存的目的。

銷售呆滯庫存只是管理庫存的方法之一,我們也可以從進貨、倉儲、運輸等各種不同階段就開始優化庫存管理。日後,我會再針對這些主題進行研究,與大家分享。

電商新創,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跟我們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優化商業模式,建立長期、健康的成長引擎。

Photo Credit: Gwan Kho, CC Licensed

AppWorks 領投 AI 影音廣告新創 intowow A 輪 500 萬美金融資

FrankChen_intowow

由前 Yahoo 台灣區董事總經理陳建銘創辦,致力運用分散式人工智能投遞影音廣告 (Decentralized A.I. Ad Serving Technology),打造極致廣告用戶體驗的 intowow 點石創新,宣佈完成由 AppWorks 領投的 A 輪融資,規模達 500 萬美元,資金主要將用於拓展北美市場和技術研發。

Intowow 由執行長陳建銘 (Frank)、營運長邱建華與技術長李盈璁於 2014 年共同創辦,專注於改善 App 內原生影音廣告的用戶體驗,吸引高質量品牌視頻廣告投放,以提高 App 發行商 (Publisher) 的變現效益。

目前 intowow 的發行商夥伴用戶已遍佈全球市場,包括美國、歐洲、中南美洲、中國、俄國、印度、東南亞各國,每日服務上億次的廣告要求。未來,intowow 的 App 影音廣告供應端平台 (SSP / Supply-Side Platform) 將整合供應端廣告平台、程序化購買機制與領先的分散式人工智能影音廣告投遞技術,此外,intowow 更獲得視頻廣告可視曝光第三方監測單位 MOAT 的認證 (Video Ad Viewability Certification),朝向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視頻廣告供應方平台 (Video SSP) 的目標前進。

AppWorks 負責該案的合夥人林之晨表示:「AppWorks 致力推動台灣成為區域級網路產業聚落,當 Frank 還在 Yahoo! 服務時就已經多有合作。這次 Frank 離職創業,我們看好他帶領 intowow 成為國際級行動影音廣告 SSP 平台的機會,同時也欣賞他們在 AI 行動影音廣告技術上的領先,因而決定支持 intowow。」

Intowow 廣徵各界好手 待遇優渥無上限

Intowow 往後將積極進行北美、日本等主要市場的商務開發,並持續投入技術研發與市場行銷,面對 未來的發展,intowow 需要更多了解數位網路的各界好手加入。陳建銘表示:「intowow 是一個網路新創公司,擁有無限的潛力與前景。我們做的事自根本創新、顛覆傳統思維,設計出的解決方案無前例可循,intowow 歡迎願意挑戰、創新、有拼勁的年輕人,即便是社會新鮮人我們也非常歡迎。」

為吸引更多具潛力的夥伴,intowow 更祭出最優渥、無上限的待遇與福利,如補助工程師自由添購適合個人使用習慣的電腦硬體和作業系統,優秀員工不限年資,均可得到幅度無限的薪資調整等,希望廣邀各界精英加入團隊。

想轉職工程師?AppWorks School 校長:你要先開始,才能變厲害

2582856823_1c0dbbf5d9_o

Enid Tian, Head of AppWorks School (田育欣 / 之初學校校長)

Team AppWorks 原生成員,2011 年起以實習身份加入,畢業後升格為投資分析師,而後轉任 AppWorks School 校長。台大財金系畢,輔 AIESEC & 國標系。

AppWorks School 於 2016 年開辦,希望提供想轉職成為軟體工程師的朋友,一套整合業界實作開發的學習計畫。在過去三屆 iOS 班的招生過程中,我收到許多信件,詢問若現階段無法離職投入培訓,該如何開始學習?到底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成功轉換跑道?在參與過近 30 位學員的學習與轉職歷程後,我想分享幾個心得與學習方法,給有志轉職成工程師的朋友參考。

以兼職學習為起點,想轉職仍須全心投入

現在,網路已經成了人們吸收資訊最方便也最主要的來源,即使是想要學寫程式,也可以找到各種教學網站或大學線上公開課程,幫助你兼職學習。如果能每天固定花 2 – 3 個小時研究,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對某種特定程式語言的語法和運作規則有基本的掌握。

但若要寫出一個能在商業世界中應用的產品,除了程式語言本身,你還必須了解開發環境、API 規範、套件的使用與修改,並具備設計模式等實作經驗,這些都需要開發者投入大量的時間,並在實作中不斷累積經驗,才能熟練操作,而這也才是轉職為軟體工程師的 「真正」門檻。

我認為,這個門檻必須離開兼職學習的狀態、投入全職學習才可能跨越。因為在兼職學習之下,若不能為自己設定目標,嚴格的自我要求,很可能會演變成:今天下班後很累,雖然勉強看了一篇技術文件,但還來不及實作,就因為隔天還要上班而先休息了,隔天晚上回家,發現之前看過的已經忘了,又得重看一次 —— 如此反反覆覆,絕對會影響學習效果,更遑論可能經常有公司活動、運動健身、家庭聚會等事務會佔據你的學習時間,轉職之路遙遙無期。

有人說,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要累積 10,000 小時的努力;想跨越新手門檻,則至少要投入 1,000 個小時的學習。我建議想轉換跑道的朋友,可以先為自己存下 3 – 6 個月的基本生活費,然後投入全職的學習。每天花 10 – 12 個小時練習開發實際專案作品,你才能快速累積、成長,在半年以內學會程式設計師所需的基本技能。

找社群組織共學,團結力量大

轉職這件事無疑是辛苦的,特別是在家中自學時,經常會有遇到問題,但沒有人可以請教的窘迫與孤獨感。為了避免這種閉門造車導致的學習效率不彰,我建議轉職者不妨藉助外部力量,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或學習組織一起學習。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主流的技術框架都有社群活動,與 iOS 開發相關的有 Swift Taipei 與 Cocoaheads Taipei,Android 開發也有 Android Taipei 等交流社群。參與這些社群的技術愛好者,通常也樂於幫別人解決問題,你不妨帶著自己遇到的難題,前往交流請益。如此,絕對可以幫你縮短學習時間,不用自己埋頭苦幹, debug 到凌晨 3 點半,而且,你還可以在過程中吸取他人的經驗,學習高手解決問題時的思考方法。

當然,你也可以自行號召,組成學習小組,或是參與像 AppWorks School 一樣的學習組織,透過規劃好的階段性目標,和學習進度一致的同儕各自針對專案開發的功能做研究,再回頭討論、交換意見,達到加速與強化理解的效果。

先蹲後跳,持續投資自主學習

跨越新手門檻後,最大的挑戰無疑是尋找第一份工作。少了相關學經歷的背書,肯定會遇到企業 HR 或面試者的質疑。這時千萬不要自損信心,你一定要表現出在這條道路上持續學習與成長的決心,並拿出過去快速累積的成果作為證明。

根據我的經驗,大部份 HR 與技術主管都是透過專案作品來瞭解應徵者開發過哪些功能、是否與公司產品需要的技術有關,甚至也會實際檢閱程式碼來了解你的架構設計。我建議新手在嘗試與他人合作專案前,要先有自己獨立開發並上線的作品,這樣你才會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更能獲得雇主的青睞。

無可諱言的,就職後,你依然不能停止學習。如果你期望在這個領域持續發展、進而升遷為團隊主管、技術長的領導角色,你還需補足如資料結構、演算法等資訊工程的相關知識,為自己打下更紮實的基礎,才能帶領團隊開發出更好的產品,並為自己的職涯開創出更寬廣的舞台。

在 AppWork School 過去的經驗裡,真的不乏從 0 開始學習、 3 個月後順利轉職成軟體工程師的學員案例。有人加入正在快速發展的新創團隊,也有人投入已具規模的大型網路公司,除了薪資較上一份工作成長,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更喜歡現在的生活。我們很榮幸能成為轉職的推手,更期望未來可以協助更多人才踏上 Coding 之路,並且如己所願的成功轉換跑道。

往後,AppWorks School 將持續提供想投入網路與電商產業的人才,高效且與業界實作結合的培訓計畫,包含現行的 iOS Class 和其他規劃中的班次,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按讚追蹤我們的專頁,我們將定期分享學員的學習過程,並在第一時間發布開班資訊。如果想加入 AppWorks School / iOS Class #4,歡迎瞭解詳情後報名。

AppWorks School / iOS Class #4 限額招生中 – 全程免費、目標就業、實作導向的新時代軟體人才訓練計畫

iOS Class #2 Logo

 

AppWorks School 成立於 2016 年,致力提供想投入網路與電商產業的人才,高效、與業界實作結合的紮實培訓計畫。其中, iOS Class 自開班以來,已成功協助超過 20 位學員投身網路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在校友與企業雙方面的肯定下,我們將開設 iOS Class #4,持續培養更多新時代的數位人才。

iOS Class #4 特色

  • 目標就業
    AppWorks School 的目標在幫助你投身網路業,找到最適合的工作。除了紮實的技術力養成,我們也將協助你透過履歷與面試,展現個人特質,並在畢業前安排就業媒合活動,協助你找到理想舞台,一展長才。
  • 翻轉教室、實作導向學習
    AppWorks School 重視實戰經驗,將透過專案的階段性目標,引導你循序漸進的從實作各種功能到獨立自主完成專案,累積經驗並建立個人作品集,從中培養出「解決問題」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 同儕、助教、校友一起解惑
    與同儕共同學習摸索、相互討論,可以提升學習動力與效果,而 AppWorks School 助教提供的適時協助,更可以避免時間的浪費與不必要的挫折感。即使在結業之後,依然可以透過 AppWorks School 的校友網絡相互切磋、精進技能。
  • 整合業界實務
    由活躍於業界第一線的 AppWorks Startups 技術長與高級工程師組成的業師群,將直接與你分享網路公司的技術架構、組織文化、工作方法,讓你更快了解業界實務。
  • 全程免費
    iOS Class #4 完全無需學費,也沒有任何隱含費用,你只需帶上一台 Mac 筆電,其他的交給我們。

即日起開放報名,限額 15 名

  • 學習期間:
    • Remote 預習 (4 Weeks):5/22(一) – 6/17(日)
    • On-site 實作 (14 Weeks):6/21(三) 開學日 – 9/26(二) 結業日
  • 學習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 178 號 2F
  • 內容規劃:
    • Remote 預習 (4 Weeks)
      遠距,每週約 10 小時的學習量,將提供線上預習資源,幫助學員為開學後的高強度課程預做暖身。
    • On-site 實作 (14 Weeks)
      每週約 75 小時的學習強度。第一階段將透過 AppWorks School 集結業界實務所需規劃出的指定專案,練習完成第一個 App 作品。第二階段將由學員自主規劃、設計並動手開發心目中的 App 產品,直接實踐創意與想法,完成獨一無二的個人作品。
    • 就業媒合
      AppWorks School 將規劃履歷撰寫、模擬面試等工作坊,並與 Hiring Partners 合作,舉辦 Hiring Day 活動,幫助學員加速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
    • 技術專題 / 實務分享 / 企業參訪
      每週固定安排,藉由 CTO、Senior Developer 分享實務經驗、公司組織文化、開發流程等專題,幫助學員熟悉網路公司的運作,瞭解未來將面對的機會與挑戰。

實作討論

IMG_9811

img_3790

企業參訪

iOS Class #3 Visit

DSC_3174

技術專題 / 實務分享

iOS Class #3 Sharing

iOS Class #3 Mentor Lunch

校友心得

學程式以來,我 90% 的時間都在自學、跟 Google 打交道,所以,我完全理解自學者是很孤獨的,自學者卡關時沒有人可以一起討論,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時間是不是花在該花的地方,久而久之,內心的熱情也會燃燒殆盡。但 School 把孤獨的自學者聚集在一起,情況就徹底改變了。一群受到興趣驅動而學習的人聚在一起學習是很有熱情、很歡樂的,產生的化學效應也是很大的!
— Chris, iOS Class #1 (現於 BraveKnight (知識王) 擔任 Software Engineer)

AppWorks School 是一個起點,幫我跨越初學的巨大障礙並理解業界現況,同時,它也提供就業媒合服務,讓我真的站上起跑點、拿到入場券。至於站上舞台後可以走多遠、走多久、走到哪裡去,就是每個人的選擇了。如今我獲得了想要的能力,在職涯上選擇更廣、機會更多、待遇也更好。
— Jing, iOS Class#1 (現於 UDN 行動商務部擔任 iOS Developer)

報名方式

  • 申請資格
    • 以學習程式開發,成為優秀的數位人才為目標
    • 年滿 20 歲,合法居留於台灣
    • Remote 4 週、On-Site 14 週,全程參與的決心
    • 如經錄取,能自備 Mac 電腦參與課程
  • 作業日程:
    • 2017/3/31 (五) – 04/19 (三) 23:59 前接受申請
    • 2017/5/05 (五) 前個別以 Email 通知申請結果
  • 申請方式:

FAQ

想參加 iOS Class #4 需要具備哪些相關技能?不會寫程式也可以嗎?
只要你符合申請資格 – 年滿 20 歲、在台灣合法居留、想成為軟體工程師,以及具備全程參與的決心,不限學經歷、科系背景,都歡迎你填寫報名表。

On-Site 每週 75 小時的課程內容規劃為何?上課時間是?
iOS Class #4 規劃 On-site 每週 75 小時的課程內容,包含每週一至週五,早上 9:00 到傍晚 6:00 在 AppWorks School 教室學習與實作,以及週間晚上與週末的指定閱讀與功課。晚間與週末的時間你仍然可以彈性安排,只要自律地完成學習進度即可。

我是全職上班族,可以部分參與 iOS Class #4 的課程嗎?
由於 iOS Class #4 以就業與實作為目的,因此課程內容非常繁重 (是的,需要有心理準備),為了讓學員有最佳學習效果,我們需要您的全程參與。

我想學習 iOS App 開發以外的技能,AppWorks School 會開設其他班次嗎?
AppWorks School 將依據網路產業的職缺需求規劃課程內容,也歡迎你填寫調查表單,讓我們知道你有興趣的課程,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通知你開班資訊。

AppWorks School 不收學費,那你們要靠什麼賺錢?
AppWorks School 的初期營運費用由 AppWorks 全額負擔。當我們培養出網路公司需要的人才,則會得到介紹費,維持學校的營運,藉此, AppWorks School 可以專注教育網路公司需要的人才,是更有長期思維、以人才與公司雙贏為目標的機構。

AppWorks 為什麼要經營 School ?
在實體經濟衰退,網路與電商持續顛覆各行各業的時代,加入 Internet 無疑是 21 世紀人才最佳的職涯選擇。然而,網路需要的專長,像是日新月異的開發工具,或是行為標籤、資料科學、成長駭客 (Growth Hacking)、開發營運 (DevOps) 等新領域,都是傳統學校體系難以跟上腳步的。也因此,我們觀察到學校與 Internet 業界之間的學用落差、數位落差日益放大。

從 2010 年開始,AppWorks 長期推動網路產業在台灣的發展,透過 AppWorks Accelerator 創業加速器與 AppWorks Funds 創投基金,幫助、投資網路創業者,目前已經支持 EZTABLE、Pubgame、91APP、KKday、創業家兄弟等超過 300 家網路與電商公司,全體年產值超過 255 億台幣,雇用員工人數達 3,776 人。隨著生態系的快速成長,我們也發現在人才的質與量上,都越來越難滿足所有公司的需求。

為了幫助年輕人成為新時代網路公司需要的人才,也為了幫助 AppWorks Startups 找到更多優秀的生力軍,在 2016 年,AppWorks 決定成立 AppWorks School。

AppWorks School 與 AppWorks Accelerator 有什麼不同?
AppWorks Accelerator 提供「創業者」需要的策略輔導、行銷資源、財務、法務諮詢等服務,幫助創業者逐步打造出一流網路公司;而 AppWorks School 則專注於培養網路產業所需的一流軟體人才,學習開發技術、大小型專案管理實務等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