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 KKday 完成 A+ 輪融資 700 萬美元

KKday Founder, Ming Chen

今天 AppWorks 很榮幸完成與新加坡 Monk’s Hill Ventures 共同領投,並由香港 MindWorks Ventures、國泰創投、Substance Capital (HK) Limited 跟投,對跨國旅遊電商 KKday 的 A+ 輪 700 萬美元融資。

本輪資金主要將用於在東南亞、東北亞市場進行規模化擴張,於亞洲主要的 10 個國家成立營運中心,擴張後 KKday 將名符其實地成為亞洲最大旅遊體驗平台。

身為台灣少數從一開始就放眼國際的跨境旅遊電商,KKday 自去年九月獲得 A 輪融資 450 萬美元後,陸續開發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 5 大重點國家,搶得先機競逐超過 2.2 億人口的海外旅遊市場,現在平台上來自 53 個國家的 6,000 種行程中,有三分之二都來自日本、韓國、東南亞。

今年的海外市場營收更是創下佳績,佔總營收將近一半,因此在這回的 A+ 輪融資中,吸引香港、新加坡等新的國際投資者青睞。目前 KKday 平台更備齊日文、韓文、英文、繁中、簡中等 5 大語系,推出符合亞洲各國旅客需求的行程內容。

自 2015 年初上線以來,KKday 營業額每季皆創下新高,今年第三季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 9 倍。KKday 的營業額得以在兩年內倍數成長,歸功於不斷力求產品差異化,以及平台服務品質的提升。

針對 A+ 輪融資資金,陳明明表示:「KKday 接下來將採取兩大策略,一是深耕東北亞,二是延長東南亞戰線。」在東北亞市場,A 輪後主要進行的是產品開發,但 A+輪後,將加強韓國與日本在地市場的行銷,提升兩國旅客海外旅遊動機,以及使用 KKday 平台的頻率;而針對東南亞市場,將陸續完成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海外辦公室的設立。

AppWorks 合夥人林之晨也指出:「今年各大國際旅遊網站紛紛搶進『目的地旅遊』市場,突顯『目的地旅遊』的賽道將成為下一波旅遊產業顯學,更證明 KKday 的商業模式走在旅遊趨勢的最前線。而 KKday 在今年創下的佳績也印證了該團隊經營策略的精準度與強大的執行力,相信 KKday 在陳明明的帶領下,將成爲市場上的新霸主。」

另外,陳明明也強調:「深度的當地體驗的旅程,將取代走馬看花式的安排,成為未來絕對的旅遊趨勢。」以往團體旅遊的制式行程,與自由行規劃的難度,都將不再困擾旅客。KKday 有十足的信心,以特色行程、合理價格,以及亞洲在地的優質服務, 讓旅客自由組合出每一段真正享受的旅程。

在此恭喜 KKday 完成 A+ 輪增資,也祝福他們繼續乘風破浪。

AppWorks School / iOS Class #3 開始招生 ─ 目標就業、全程免費、重視實作的新時代軟體人才訓練計畫

AppWorks School

AppWorks School 由 AppWorks 於 2016 年成立,專注於新時代數位人才教育,提供想投入網路與電商的新鮮人、轉職青年,一個與業界高度整合的培訓計畫。

AppWorks School 特色

1. 目標就業 / AppWorks School 的目標在幫助你投身網路業,找到最適合的工作,除了紮實的技術力養成外,我們也將協助你透過履歷與面試展現個人特質,並在畢業前安排就業媒合活動,協助你找到理想舞台,一展長才。

2. 翻轉教育、重視實作 / AppWorks School 採翻轉教育,重視實戰經驗,將引導你循序漸進實作各種功能,獨立自主完成專案,累積深厚的開發功力。

3. 同儕、助教一起解惑 / 與同儕共同學習摸索、相互討論,可以提升學習動力與效果,AppWorks School 助教群的適時協助,更可以避免時間的浪費與不必要的挫折感。

4. 與網路業高度整合 / 由活躍於業界第一線的 AppWorks Startups 技術長與高級工程師組成助教群,這些高手除了教程式,也會幫助你了解網路公司的文化、組織、工作方法,讓你更快進入狀況。

5. 全程免費 / AppWorks School 完全無需學費,也沒有任何隱含費用,你只需帶上一台電腦,其他的交給我們。

iOS Class #3 開始招生,限額 25 名

AppWorks School / iOS Class #3 將以最符合業界需求的 Swift 及 Objective-C 語言教授 iOS App 開發,透過精心設計的實作訓練內容,帶領學員熟悉業界工作型態與實務開發技能,在結業後,你將升級成爲網路業的即戰生力軍。

  • 學習期間:
    • Remote 4 Weeks:2017/1/16 (一)– 2/12 (日)
    • On-Site 14 Weeks:2017/2/15 (三) 開學 – 5/23 (二) 結業
  • 招生人數:僅限 25 名
  • 上課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 178 號 2F
  • 課程內容規劃:
    • Remote 預習 (4 Weeks):遠距,每週約 10 小時的學習量,將提供線上預習資源,幫助學員為開學後的高強度課程預做暖身。
    • On-Site 專案實作 (12 Weeks):每週約 75 小時的學習強度,第一階段將透過 AppWorks School 集結業界實務工作所需規劃出的指定專案,練習完成第一個 App 作品。第二階段將由學員自主規劃、設計並動手開發心目中的 App 產品,直接實踐創意與想法,完成獨一無二的個人作品。
    • On-Site 就業準備 (2 Weeks):AppWorks School 將規劃履歷撰寫、模擬面試等工作坊,並與 Hiring Partners 合作,舉辦 Hiring Day 活動,幫助學員加速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
    • 技術專題 / 實務分享 / 企業參訪:每週固定安排,藉由 CTO、Senior Developer 分享實務經驗、公司組織文化、開發流程等專題,幫助學員熟悉網路公司的運作,瞭解未來將面對的機會與挑戰。

課堂討論

dsc_4587

企業參訪

DSC_3174

DSC_3116

技術專題 / 實務分享

DSC_2963

dsc_2847

畢業學員心得

在這三個月中,除了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AppWorks School 也很積極地安排我們參訪不同的新創公司或是企業,讓我們不僅有機會了解企業內部的運作,也知道企業對員工技能、態度的要求。而在每次參訪過後,也都會保留提問的時間,感覺就像去企業訪談。這些企業參訪確實打開了我的眼界,並且也讓我對職涯的規劃有更多想法。

— Josse, iOS Class#1 (現於 CHOCOLABS 擔任 iOS Developer)

AppWorks School 是一個起點,幫我跨越初學的巨大障礙並理解業界現況,同時,它也提供就業媒合服務,讓我真的站上起跑點、拿到入場券。至於站上舞台後可以走多遠、走多久、走到哪裡去,就是每個人的選擇了。如今我獲得了想要的能力,在職涯上選擇更廣、機會更多、待遇也更好。

— Jing, iOS Class#1 (現於 UDN Shopping 擔任 iOS Developer)

申請資格

  • 年滿 20 歲,合法居留於台灣
  • Remote 4 週、On-Site 14 週,全程參與的決心
  • 如經錄取,能自備 Mac 電腦參與課程

申請方式

  • 作業日程:
    • 2016/11/30 (三) – 12/16 (五) 中午 11:59 前接受申請
    • 2016/12/30 (五) 前個別 Email 通知申請結果
  • 申請方式:AppWorks iOS Class #3 申請已經截止,如有意願申請其他班次,歡迎你填寫 iOS Class #4 Waiting List,我們將於第一時間通知你新的班次資訊。

想成為優秀的 iOS 開發者,加入網路與電商業界,參與改變百萬、千萬、甚至上億人生活的產品,歡迎申請。

FAQ

想參加 AppWorks School 需要具備哪些相關技能?不會寫程式也可以嗎?
只要你符合申請資格 – 年滿 20 歲、在台灣合法居留,以及具備全程參與的決心,不限學經歷、科系背景,都歡迎你填寫報名表。

On-Site 每週 75 小時的課程規劃內容為何?上課時間是?
AppWorks School 規劃每週 75 小時的課程內容,包含每週一至週五,早上 9:00 到傍晚 6:00 在 AppWorks School 教室學習與實作,以及週間晚上與週末的指定閱讀與功課。晚間與週末的時間你仍然可以彈性安排,只要自律地完成學習進度即可。

我是全職上班族,可以部分參與 AppWorks School 的課程嗎?
由於 AppWorks School 以就業與實作為目的,因此課程內容非常繁重 (是的,需要有心理準備),為了讓學員有最佳學習效果,我們需要您的全程參與。

我想學習 iOS App 開發以外的其他的技能,AppWorks School 會開設其他班次嗎?
AppWorks School 將依據網路產業的職缺需求來規劃課程內容,也歡迎你填寫調查表單,讓我們知道你有興趣的課程,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通知你開班資訊。

AppWorks School 不收學費,那你們要靠什麼賺錢?
AppWorks School 的初期營運費用由 AppWorks 全額負擔。當我們培養出網路公司需要的人才,則會得到介紹費,可以支持學校的營運。因此 AppWorks School 可以專注教育網路公司需要的人才,是更有長期思維、以人才與公司雙贏為目標的機構。

AppWorks 為什麼要經營 School?
在實體經濟衰退,網路與電商持續顛覆各行各業的時代,加入 Internet 無疑是 21 世紀人才最佳的職涯選擇。然而,網路需要的專長,像是日新月異的開發工具,或是行為標籤、資料科學、成長駭客 (Growth Hacking)、開發營運 (DevOps) 等新領域,都是傳統學校體系難以跟上腳步的。也因此,我們觀察到學校與 Internet 業界之間的學用落差、數位落差日益放大。

從 2010 年開始,AppWorks 長期推動網路產業在台灣的發展,透過 AppWorks Accelerator 創業加速器與 AppWorks Funds 創投基金,幫助、投資網路創業者,目前已經支持 EZTABLE、Pubgame、91APP、KKday、創業家兄弟等超過 300 家網路與電商公司,全體年產值超過 255 億台幣,雇用員工人數達 3,776 人。隨著生態系的快速成長,我們也發現在人才的質與量上,都越來越難滿足所有公司的需求。

為了幫助年輕人成為新時代網路公司需要的人才,也為了幫助 AppWorks Startups 找到更多優秀的生力軍,在 2016 年,AppWorks 決定成立 AppWorks School。

AppWorks School 與 AppWorks Accelerator 有什麼不同?
AppWorks Accelerator 提供「創業者」需要的策略輔導、行銷資源、財務、法務諮詢等服務,幫助創業者逐步打造出一流網路公司;而 AppWorks School 則專注於培養網路產業所需的一流軟體人才,學習開發技術、大小型專案管理實務等技能。

寫在電視圈的榮耀典禮之後:被金鐘遺棄的網路劇

13%e9%87%91%e9%90%98%e7%8d%8e-1

Scylla Tsai, Senior Associate (蔡依玲 / 資深經理)

負責新服務發展。加入 AppWorks 前在台哥大集團任職 10 餘年,期間歷練橫跨固網、無線與加值應用,率領團隊孵出包含 myVideo 在內的 8 個 App 服務,並談下 NBA、MLB 與 Major Studios 等授權。更早前在中科院參與天弓飛彈計畫,也曾於 SiS 任韌體工程師。臺大數學系、交大統計所畢業,喜歡把所學應用在市場與人性分析。田徑不太擅長,但努力讓腦袋跑在時代尖端,熱愛深度旅遊與甜點。

第 51 屆金鐘獎在失誤不斷與罵聲連連中落幕了,大約有 340 萬台灣用戶觀看,平均收視率 4.33,號稱創 5 年新高。戲劇類節目由公視的「一把青」抱走 6 項大獎,堪稱最大贏家。其餘的,除東森電視的「必娶女人」外,恐怕都沒能讓觀眾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事實上,今年的金鐘獎不僅缺乏觀眾共鳴,也引發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那就是網路原生劇(以下簡稱網路劇)如何才能進入金鐘評選之列。

蓄勢待發卻始終被拒於獎項門外的台灣網路劇

網路劇的發展日漸蓬勃,近期各平台都有動作,如愛奇藝台灣站、KKTV、CHOCO TV 等皆推出自製原創內容,與國外的發展相呼應。這樣的趨勢看似美好,然而,一旦談到鼓勵與肯定,例如,這些網路劇是否可以一起角逐金鐘獎,便立即陷入無解的窘境。因為金鐘獎目前的規定與宗旨是鼓勵電視事業及其從業人員,包括電視節目製作業、廣播電視節目發行業、廣播電視廣告業,其中,電視事業指的是無線電視事業及衛星廣播電視事業,並不包含網路劇。

說起台灣的網路劇,我們可以回溯到 2011 年痞客邦率先嘗試的「萌的或然率」與「租屋大戰」,以及 2013 年 Fans TV 社交電視上推出的「PM10-AM03」。近年,LINE TV 也很用心在經營台灣市場,與其它公司合作推出了「迷徒 Claire」、「我的鬼基友」和「舞吧舞吧在一起」。而近期在行銷上用盡力氣的「Mr. Bartender」,則是用募資的方法來製播。但這些用心製作的好內容,因受限於金鐘獎的提名僅限於電視事業,所以從來不在評選之列。

法規的轉彎帶動美國網路劇迅速發展

反觀美國, Amazon 與 Netflix 等業者自製的網路劇,近年在艾美獎屢有斬獲,這是因為代表美國電視圈的主辦單位電視藝術科學學院,從 2013 年起就正視這個新潮流,開放網路劇角逐艾美獎。今年的艾美獎有 80% 的入圍影集來自 11 家平台業者,其中,不乏台灣觀眾熟悉的影集,像是 HBO 的「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FX 的「美國諜夢」、Netflix 的「紙牌屋」、PBS 的「唐頓莊園」、AMC 的「絕命律師」、USA 的「駭客軍團」和 Showtime 的「反恐危機」等。拿下艾美獎不僅被美國無線/有線電視頻道,以及網路串流影音業者視為一種榮譽與肯定,更是全世界觀眾收看影集的重要指標。

讓我們來看兩個有趣的數據:以電視頻道的入圍數量來看,可以發現今年美國傳統無線四大電視台 NBC、CBS、ABC、FOX,史上首次全數跌出入圍獎項總數的前三名。 HBO、FX 兩個有線電視頻道,以及大家應已不再陌生的網路影音串流業者 Netflix 則包辦了入圍數量的前三名[1]。

HBO 十多年來穩居入圍獎項數量的榜首,今年首度呈現衰退,從去年的 126 項減少到今年的 94 項,下降幅度達 25%。其版圖主要被三家業者吞蝕:一是靠著美國犯罪系列風光再起的 FX 有線電視頻道,作品「美國犯罪故事」獲 22 項提名,若只算演員、導演、編劇與影集等主要獎項,也有 13 項入圍,領先入圍 10 項的 HBO「副人之仁」與入圍 9 項的「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也因此「美國犯罪故事」有新劇王之稱。此外,FX 還有「冰血暴」拉抬,使得入圍總數來到 56 項。其次是入圍獎項創新高,來到 54 項的 Netflix,以及另一個可敬的對手—-網路串流影音業者 Amazon Prime Video。Amazon 雖然用戶數及製作的影集數遠遠不及 Netflix,但今年入圍的獎項也來到 16 項。若論得獎數,HBO 可能更笑不出來了,因為他們去年得到 43 個獎項,今年卻只拿到 22 座。

快速竄起、佳作倍出的美國網路影音串流業者

2012 年開始經營自製內容的 Netflix,於 2013 年推出以黑暗政治為主題的「紙牌屋」,成功打響名號,並於當年獲得 14 項入圍。之後,他們更加碼投入大量資金在原創影集,不過 3 年多的時間,今年便以 8 部影集獲得艾美獎 54 項入圍,不但入圍數量高居第三,入圍成長率也達 59%,一舉擠下四大傳統電視網。根據報導,光是 2016 年,Netflix 就投入至少 50 億美金的製片預算,製作超過 600 小時以上的劇集,最終贏得 9 個獎項。Netflix 的目標當然不單是艾美獎,他們也正努力在美國各大影視獎項中刷存在感,包括金球獎及奧斯卡獎,其中, 他們在 2015 年發行的兩部紀錄片,就獲奧斯卡提名,算是跨出了第一步。

電子商務巨人 Amazon 2013 年開始進軍原創節目,隔年就以講述變性人家庭故事的「透明家庭」獲艾美獎 12 項提名,並奪得 5 項大獎。今年 Amazon 以歷史影集 「高堡奇人」、「叢林中的莫札特」(Mozart in the Jungle),以及「透明家庭」共入圍 16 項,並拿下 6 座。其中,「透明家庭」的男主角傑佛瑞坦伯爾(Jeffrey Tambor)今年還抱走喜劇類影集最佳男主角。Amazon 執行長貝佐斯曾發下豪語:我們的目光不會只在艾美獎,之後一定會奪下奧斯卡。

Netflix: The company is helping change the way people watch television.

I think just the fact that they’ve been so successful so quickly should tell our friends in the industry that something dramatic is changing here……It’s not just that Netflix got lucky a couple times, it’s that there’s something systematic allowing them to make great content.

—–Michael D. Smith, Professo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rketing,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內基美隆大學研究資訊系統與行銷的 Michael D. Smith 教授認為, Netflix 改變了大家看電視的方式,他在接受《財富雜誌》訪問時提到:「我認為,他們如此迅速的獲得成功,就是在告訴產業界的朋友們,巨變已經到來,」他告訴記者:「並不是 Netflix 走了一兩次狗運,而是他們的系統機制能讓他們製作出優質內容。」

在風起雲湧的影音業者大戰中,美國網路影音串流業者掌握超過一億用戶對觀影的喜好 (截至 2016 Q3 ,Netflix 全球用戶數累計為 8,670 萬,Amazon Prime 美國會員數則為 6,300 萬),並投入大量的資源與智慧,證明他們製作的內容正在顛覆傳統又龐大的媒體影視產業。而台灣法學商界,至今卻還在討論 「OTT 的適法性」,以及網路劇是否符合金鐘獎資格。

開放才是王道,墨守成規只會將市場拱手讓出

看看國外,再看看台灣,政府實在應該多鼓勵業者努力從數據來瞭解台灣觀眾的觀影偏好,製作優質並可國際化的好內容。所謂的 OTT,一直以來就只是個假議題,因為只要是可以讓用戶趨之若鶩的內容,不管用戶的終端設備是電視還是手機,也不管這是大陸劇還是韓劇,消費者都會拚了命的用可取得的方式收看。打破國界且熟稔用戶喜好的網路串流影音業者已兵臨城下,政府若再不集中焦點,用對的方式扶持真正的內容提供者 (Content Provider),台灣只怕會淪為數位內容的被殖民者,再也看不到屬於台灣的好內容。

Content is king, platform is queen. 在內容世界的運轉邏輯中,始終是國王主宰著誰是皇后,或能有幾個皇后。
___

CHOCO TV 追劇瘋 (AW#2) 近期推出多部自製原生戲劇,包括「我們是歐爸」、「X 情人」、「HIStory」等,期望以新媒體力量寫下台灣戲劇新篇,歡迎大家多多捧場。

[1] 2016 艾美獎,美國各大電視台與影音串流業者的入圍數量分別如下:HBO 94、 FX 56、 Netflix 54、NBC 41、CBS 35、ABC 35、FOX 29、PBS 26、 AMC 24、Showtime 22。
返回文章

從近年本土網路公司 IPO,看台灣資本市場的過時

stock

本文由 Annie 與 Jamie 共同完成

Annie Su, Analyst (蘇怜媛 / 分析師)

負責投資,表面上是個冷靜理性的金融人,但其實對創業有莫名的熱忱,立志成為台灣網路創業家與資本市場的橋樑。先前於凱基投顧擔任 Research Associate,主要負責產業研究和財務分析。台大財金系畢業,大學時期活躍於創意創業學程、不一樣思考社。

Jamie Lin, Partner (林之晨 / 合夥人)

2010 年放棄綠卡與美國生活,專程回台創辦 AppWorks,為了推動台灣產業升級,成為 21 世紀的數位經濟強國 。

近幾年,越來越多網路公司陸續上市櫃,相較於十年前的遊戲股掛牌潮,這波網路 IPO 的類型更為多元,其中不乏知名平台電商富邦媒體 (2014/12)、多元網路平台營運商數字科技 (2014/1)、交友社群網站尚凡 (2013/6)、團購網站夠麻吉 (2016/1)、手遊發行商隆中網絡 (2016/9),以及甫上櫃的垂直電商創業家兄弟 (2016/10)。

但很少有人談的事實是,台灣當局因循苟且,名為保護投資人,實以實收資本與淨利率兩項過時指標做為掛牌條件。所以,這波網路公司 IPO 潮背後,其實人人有段坎坷的過程。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11-23-%e4%b8%8b%e5%8d%884-44-45表一:台灣上市櫃條件與其他國家比較 (via 證券櫃買中心TEJ)

與時代脫節的實收資本額 IPO 門檻

台灣上市櫃條件之一:公司申請上櫃,實收資本額須達 NT$ 50M,申請上市則須達 NT$ 600M [1]

有規模經濟優勢的公司,長期營運穩定性較高,較適合公開市場投資人。因此,公司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能進入資本市場,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但以實收資本額來衡量營運規模與風險,觀念較為落伍。

實收資本額反映的是股東投入一家公司的資金,充其量只能反映公司商業模式所需資金的規模,並不代表公司營業規模的大小,或是商業模式的可防衛性。因此,台灣的鄰近國家,包括香港、新加坡與日本的證券主板早以「市值」,這個更接近一家企業商業模式規模價值的指標,作為 IPO 門檻,台灣應該儘早跟上潮流。

獲利率與成長性的拮抗

台灣上市櫃條件之二:公司申請上市,須達到以下獲利條件:(1)不得有累積虧損。 (2) 最近兩個會計年度之稅前淨利 / 股本須達 6%,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之獲利能力較前一年度佳。 (3) 近五個會計年度之稅前淨利 / 股本須達 3% [2]

公司若想持續成長,就應該加碼投資技術與客戶基礎,而非注重短期獲利。再者,網路公司將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做法尚未普及,多數公司仍將研發網站或軟體的支出於當期費用化,而非按使用年限攤銷,相較於早期電子業將廠房設備資本支出長期折舊的做法,更不利於當期獲利。另外,由於員工分紅費用化的規定,一家前景看好的公司若有發放員工認股權憑證,此選擇權的價值會隨著公司未來發展性而提高,認列的費用也越多,進而對獲利造成衝擊。因此,投資人應該要仔細觀察市場競爭態勢與公司基本面,有時候 bottom-line 虧損的公司說不定才是真正值得投資的標的。

固守舊法只會一再錯過網路產業的明日之星

1997 年 Amazon 於 NASDAQ 上市時仍處於虧損狀態,期間為了擴大營收,不斷投入基礎建設及行銷資源,直到 2003 年才開始獲利,而其股價也從金融海嘯後的 US$50 一路漲至今日的 US$780,成為市值僅次於 Google 和 Microsoft 的網路公司。要是用台灣這一套上市櫃管制方法,即便台灣有像 Amazon 這般的明日之星,大概也無望進入資本市場。

近期的例子則有今年七月於紐約與東京上市的 Line Corporation,從其 2013-2015 年的財報可發現,公司於這段期間仍不斷擴張,2013-2015 營收年增率分別為 509%、119%、39% (表二),其行銷與員工相關費用也同步增加。若細看員工相關費用科目,則可拆出裡頭的員工認股費用 (Share-based payments) 也是逐年增加,分別為 JPY 804M、2,975M、11,213M,這正是認股權公平價值增加的結果 (表三)。基於以上策略,Line 在今年三月底仍有 JPY 19B 的累積虧損,近幾年也尚未穩定獲利,但因其市值已達日本上市條件,故能順利上市。雖然公司未來成長性仍為未知數,但所有詳細資訊皆已揭露於公開說明書上,接下來就是投資人各憑本事,考量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後做出投資決策,而非由政府假借保護投資人之名義,一概拒絕往來。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11-23-%e4%b8%8b%e5%8d%884-43-36表二:Line Corp. 2013-2015 損益表 (via Line Form F-1)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11-23-%e4%b8%8b%e5%8d%884-44-16表三:Line Corp. Share-Based Payments 細節 (via Line Form F-1)

卸責的小門制度

雖然櫃買中心也規定,若公司屬於科技事業、農業科技或農業新創事業、文化創意事業,則不受該獲利能力的限制,但負責認定公司是否屬於該產業,以及向櫃買中心推薦上市櫃的單位,卻是經濟部工業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文化部。首先,這些單位的專業職責,並不包括評估個案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及風險,只能依賴外部「學者專家」來評審。如果是這樣的流程,放在櫃買中心執行不是更合理?資本市場的主管機關、經營者以卸責、要求其他政府單位掛保證的方式來開小門,只是在逃避問題。徹底檢討國內上市櫃規則的落伍,透過整體制度的改善讓它跟上時代,才能真正讓我們的資本市場更健康。

結論

公司的商業模式有千百種,不可能有萬無一失的門檻,可以確保上市櫃公司未來必定一路順遂。當局該做的是確保公司揭露充足且正確的資訊,放手讓資本市場自行辨別值得投資的公司。否則,未來只能眼睜睜看著「露天市場」這般有前景的公司持續出走至香港掛牌。

而投資人也應該要認真做功課,研究公司的長期基本面,而非只注重短期獲利狀況,接受公司為了佈局長線,而呈現短期獲利較差的狀態。否則,即便未來真的放寬了上市櫃公司的獲利限制,有心打長線戰爭的公司仍舊無法獲得資本市場青睞,那麼我們可能很難再看到體質好的公司出現在台股市場了。

___

AppWorks 持續投資台灣新創、推動本地資本市場現代化,歡迎優秀創業者向我們募資

寫給想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的你

_12a7560

Alyssa Chen, Analyst (陳敬旻/分析師)

負責 Accelerator,陪伴創業者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火箭。來自台中,加入前任職於華山文創園區,負責台灣新銳文創品牌的營運招商與媒體合作。除關注設計藝文議題,也喜愛網路新創產業的活力。曾於 AppWorks 實習一年。畢業於政大德文系、政大國際傳播所。喜歡旅遊與花草,最愛亞洲食物。

AppWorks Accelerator 是位於台北的創業加速器,自 2010 年創辦至今,每半年招收一屆,對象是來自台灣、東南亞,與世界各地的網路新創團隊,目前每期錄取 35 個團隊進駐。成立 6 年以來,已經畢業的活躍團隊有 320 個、共 720 位創業者,全體加總年營業額超過 7.9 億美元、員工人數達 3,721 人,形成一個非常緊密且強大的新創網絡,領先全亞洲。

現在,我們正在招募 AppWorks #15 團隊,身為創業者,你為什麼必須加入?想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申請時又該留意什麼?

新創團隊加入創業加速器可以得到什麼幫助?

創業一開始常會經歷一段撞牆期,也就是 0 到 1 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創業者往往需要嘗試很多方法、犯很多錯誤、從中學習、調整,直到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PMF),也就是做出一個受到目標客群熱愛的產品為止。

為了幫助這個階段的團隊,AppWorks 提供一個共同工作的環境,讓同一期的優秀團隊可以在一起工作,互通有無,增加達到 PMF 的機率。同時間, AppWorks 也會協助團隊媒合已經走過 0 到 1 的「成功」網路創業者作為 Mentors,讓團隊在卡關時可以諮詢他們過去的經驗。

處在這樣的環境裡,創業者可以從各個層面獲得不同的刺激,進而醞釀出新的想法,透過汲取前輩的經驗,以及與其他創業者的相互討論,可避免浪費太多時間在錯誤的產品上,加快從 0 跨到 1 的速度。

如果你想申請進駐 AppWorks Accelerator

如果 AppWorks 所提供的幫助確實是正在從 0 到 1 的你所需要的,歡迎你申請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的申請流程分為兩階段,首先,請填寫線上申請表。通過第一階段的資料審核後,我們會邀請有潛力的新創團隊來到 AppWorks ,進行第二階段的面談。除了與 AppWorks 所有工作同仁碰面,瞭解未來將朝夕相處的工作團隊之外,也能親自感受 AppWorks 空間的氛圍。

在此,也要和大家分享 AppWorks 招收團隊時特別注重的幾個特質。我們稱為「3H」:
1.Heart:你是否有創業的決心?是否願意全心全意投入?對在解決的問題有多強的熱情?
2.Head:是否能用最快的速度學會最多的東西?
3.Hand:是否具有實踐力?

除了上述三個關鍵指標,我們也建議你嘗試聯繫從 AppWorks 畢業的創業者,請他們推薦你的團隊。當然,你也可以同時請他們就你的創業題目提供建議。如果你打開我們的申請表,就知道這是我們相當重視的項目。

最後,身為創業者,不論你是否決定加入 AppWorks,我們都建議你思考這些問題:你觀察到的市場問題為何?目標客戶是誰?競爭對手有哪些?你過去的經歷如何應用在本次創業?我們也建議你參考 Jamie 的「創業必讀」系列文章,裡面分享了許多創業路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心魔,並提出應對的態度,其中觀念也正是 AppWorks 的核心精神。

AppWorks Accelerator #15 第一階段申請開放至 5/8 (一),根據我們的經驗,有一半以上的人會拖到最後一天才提交報名表,反而容易埋沒在眾多申請書中。我們的審核機制是按申請時間排序,先通過篩選的團隊立刻錄取。所以,不要猶豫,當早鳥的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