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三種主要迷思,女性也可順利轉職軟體工程

15198147976_fc2051a4d5_k

Enid Tian, Head of AppWorks School (田育欣 / 之初學校校長)

Team AppWorks 原生成員,2011 年起以實習身份加入,畢業後升格為投資分析師,而後轉任 AppWorks School 校長。台大財金系畢,輔 AIESEC & 國標系。

AppWorks School 自 2016 年初開班以來,收到許多之前沒有程式、資訊科系相關背景,但想轉換跑道、成為軟體工程師的女性的申請表。

這些女同學的學歷和工作經驗南轅北轍,有人是科技製造大廠的專案經理;有人是幼兒補教老師;有人在生技領域擔任了 5 年的檢測員;還有人是錢景看好的金融業儲備幹部,但大家都不約而同在申請過程中出現某些擔憂和恐懼,像是「我快 30 歲才決定轉換跑道,會不會太晚?」、「參加短期集訓計畫,結業之後真的能夠跟本科系學生競爭嗎?」、「工程師大部分都是男生,文組的女生也學得起來嗎?」、「我對現在的工作雖然沒有熱情,但也還算穩定,轉職後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狀態都不一樣,所以,害怕與焦慮也不盡相同。以下我便針對女性轉職軟體工程最常見的三種迷思,分享我的見解,希望可以幫助你釐清想法,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迷思一:___ 歲才轉換跑道,會不會太晚?

無論你在上方空格中填入的數字是多少,只要有足夠的決心,都不會太晚。我相信,你之所以想轉換跑道,一定是因為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型態、生活模式,又或者是看不到該產業的前景,想另求發展。與其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倒不如早點離開,把握時間去做些對自己來說有意義、更有未來,可以激發熱情的事。

一般來說,現代人至少會工作到 60 歲,60 減去空格中的數字,就是你還需要在職場工作的時間,而這個數字同時也代表著如果你不儘早嘗試轉換工作,就還有這麼多年要困在原本那個讓人不甚滿意的狀態中,然後,抱著遺憾,結束整個職涯。

當然,堅持在原有的跑道上繼續奮戰,或許會有意外轉機,讓你重拾對那份工作的熱情,你可以評估這個轉機出現的可能性,繼續等待,或是毅然決然採取行動,擁抱新領域的未知風景。

AppWorks School 的校友 Jing,大學主修心理,之前在非營利組織、品牌代理商工作,亦曾參與公共事務,多次跨領域嘗試挑戰,就為了找尋最能夠吸引自己、又具發展性的職涯領域。她在 28 歲時接觸程式後發現自己的熱情,選擇加入 AppWorks School,透過積極學習,她成功進入軟體開發領域,於 UDN 集團擔任 iOS Developer,享受充實工作的每一天。

迷思二:參與像 AppWorks School 這樣的短期集訓計畫,結業之後能夠跟資訊科系的畢業生競爭嗎?

要拿短期集訓的成果跟資訊科系 4 年的養成做比較,本來就不甚合理,這感覺就像是明知站在不同的起跑點,卻硬要比較誰跑得比較快、誰比較厲害一樣。

實際上,資工、資管系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的,多半是關於電腦 (計算機) 的運作、系統結構設計等理解電腦與系統本身運作機制的課程,以下是台大資工系的課程地圖:
螢幕快照 2017-08-17 下午3.08.27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除非學生自己有興趣接觸特定的軟體程式開發,選修如網頁程式設計、手機應用程式設計等課程,否則無法具備相關技能,這也是資訊科系與軟體網路業界產生「 學用落差」 的主因。

而像 AppWorks School 這樣的短期密集班,是針對如 RoR, iOS, Android 等特定程式開發框架,讓學員習得針對 Web 開發、iOS App Developer、Android Developer 等特定職務所需的技能。若想成為一個 iOS Developer,事實上是不太需要修習像 「數位電子與數位電路」 這樣的資工必修課程。

換言之,這兩種學習的目標都是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是學習途徑有所差別。資工系所學生從了解電腦 (計算機) 開始,而短期集訓的學員則從實作軟體應用程式著手。只要學員願意持續投入學習,從 AppWorks School 畢業後,也可以繼續透過線上資訊,修習資訊科系的課程,讓自己的基礎變得更加紮實。

AppWorks School 的校友 Zoe 在結業後,就因為想嘗試結合原有的音樂專業寫出音樂遊戲 App,選擇繼續在家自學 Unity,後來,她做出有 AR 功能的音樂遊戲作品,還受邀到東京電機大學與當地學生分享。但她沒有因此自滿,還繼續在 Coursera 上繼續修習網頁前端、Machine Learning 等課程,順利成為自由接案的獨立開發者。

若非要把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倒不如來比較誰的目標比較明確。如果只是剛好聯考分數落到資工系,大學四年渾渾噩噩,對學習並不積極,最後的成果可能還不如有著明確動機與目標的轉職者。

迷思三:工程師幾乎都是男性,女性學習者也學得起來嗎?

或許是台灣過去的體制與文化,並不鼓勵女性從事數理、工程、資訊科技等相關領域的工作,使得整體社會對女性產生刻版印象,也讓女性在無形中自我設限,產生自我懷疑,甚至壓抑自己的想法。

根據經營 AppWorks School 的經驗,我們發現,女性朋友在學習上通常比男性學員更具耐心與細心,更願意仔細閱讀技術文件、在程式碼的撰寫上考慮更周詳、風格更乾淨,在結訓的成果上也更顯突出。再者,在以男性為主的軟體工程領域,部分雇主也想找女性工程師來平衡團隊文化,或為團隊帶來新的刺激與想法,但往往因為遍尋不著只好作罷。在這樣的狀況下,女性工程師在職場上或許反而更能受到企業主青睞。

Celeste 是 AppWorks School / iOS Class #3 中唯一的女性學員,即使過去沒有任何程式、資訊相關背景,她憑著每天朝九晚十的耐力全心投入,快速培養 iOS 開發的能力,還被其他男學員戲稱為學霸。在我們與企業夥伴合作的招募過程中,她與其他 4 位男性同學一同前往面試,憑藉著針對面試所做的周全準備與積極的態度,馬上在一群面試者中脫穎而出,受到面試官賞識,沒多久就順利拿到 Offer。

正因為工作幾乎佔了每個人一天三分之一的時光,人們才會對轉換跑道產生諸多恐懼,怕做錯選擇。如何化解恐懼,挖掘心中最真實的渴望,是每個轉職者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我們希望上述的經驗分享,可以幫助對程式設計有興趣的朋友,我尤其希望看到更多女性朋友,勇敢踏出第一步,不再遲疑。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前輩的經驗,AppWorks School 的幾位校友都在我們粉絲專頁的網誌上,分享了他們的轉職經歷,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___

AppWorks School / iOS Class #5 女性專班限額招生中,熱情歡迎妳的加入 (申請只到 8/31 止)

分析阿里巴巴的東南亞戰略

螢幕截圖 2017-08-04 00.53.08

Brandon Chiang, Associate (江旻峻 / 經理)

負責投資。加入 AppWorks 前,在鴻海集團服務負責「互聯網+健康」相關服務之開發與推廣。鴻海之前,在台灣大哥大負責通路管理與 KPI 設定,後來參與 myfone 購物之經營分析管理。更早之前,敏盛集團負責連鎖醫院經營之事業規劃與募資,並參與盛弘醫藥之上市櫃流程。台大數學系、商研所畢業。喜歡籃球跟音樂,特別是讓人融化的 Smooth R&B。

馬雲 2017 年 3 月宣布要和馬國政府合作,在馬來西亞建立數位自由貿易區 (Digital Free Trade Zone, DFTZ) ,同時,還帶著阿里巴巴集團 CEO 張勇、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彭蕾、菜鳥網絡 CEO,以及阿里雲總裁胡曉明等幾名旗下大將陪同前往。這樣的大動作在東南亞網路圈掀起了一股熱烈討論,為何阿里巴巴要挑這個時候大規模落地馬來西亞,背後含義究竟為何?除了馬來西亞,馬雲是否還會將阿里巴巴的版圖擴張到東南亞其他國家?

馬雲選擇以馬來西亞為南下起點的主因

馬雲在馬來西亞的積極布陣,其實是去年併購 LAZADA 這個政策的延續。他的考量估計有以下幾點:
1. 以 LAZADA 目前的活躍用戶來看,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它在馬來西亞的滲透度是比較高的。下圖為 SimilarWeb 統計的各國 LAZADA 之造訪數與 Statista 提供的上網人口數,兩者相除可以大致看出 LAZADA 在各國的滲透度與活躍度。印尼無庸置疑是東南亞最大的市場,但若考量到人口數及上網人數,其實馬來西亞的表現也不差。

螢幕快照 2017-06-30 上午11.21.00
資料來源:SimilarWeb, Statista                  整理:AppWorks

2. 馬來西亞位於整個東南亞的中心,從物流的角度來看,很適合作為轉運樞紐 。
3. 馬來西亞在貿易上對中國的依賴度很高,過去一年,馬雲推廣數位化世界交易平台 (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 eWTP) 的觀念時,馬來西亞也是立刻買單,且願意傾全國之力來協助。
4. 馬來西亞華人佔馬來西亞總人口數 23.4%,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華人的比例和絕對人口數的排名均數一數二,選擇馬來西亞對於語言與經濟的銜接,都有實質好處。

阿里巴巴併購 LAZADA 的長遠戰略

想經營跨境電商,必須打通語言、金流、物流、外貿平台,以及相對應的雲計算服務等關卡。之前,LAZADA 已因應東南亞各國的狀況,打造自己的金流與物流系統,因此去年併購 LAZADA 之後,阿里巴巴基本上就已經獲得連結到東南亞各主要市場的線上渠道。加上在阿里巴巴自己的主場 – 中國,已有上述相關服務的發展經驗,包含螞蟻金服、菜鳥網絡、一達通與阿里雲,若將兩者加以連結,定能加速阿里巴巴在馬來西亞的發展。

物流金流雙管齊下

中馬合作的 DFTZ 計畫背後,其實就是馬雲 eWTP 觀念的落實,其中有幾個比較重要的項目:
1. 在 KLIA (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興建 eFulfillment Hub(數位化轉運樞紐),打通物流脈絡:馬來西亞機場公司與菜鳥網絡將合作興建區域型的電商物流樞紐,今年底前,阿里巴巴、菜鳥網絡、LAZADA 與大馬郵政 (POS Malaysia) 會一起啟動,可望在 2019 年完成。
2. Alipay 進入馬來西亞,健全金流系統:Alipay 在馬來西亞跟 MayBank 以及 CIMB 合作行動支付,讓整個金流系統可以真正暢行無阻。
3. MDEC (Malaysia Digital Economy Corporation) 和馬來西亞專門投資數位產業的 CATCHA GROUP 將合作興建吉隆坡網路城 (KLIC, Kuala Lumpur Internet City),打造整體生態系:藉此便可吸引一流的國際及區域性網路公司進駐。

全面揮軍東南亞

事實上,不只馬來西亞,2017 年 4 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就合併了 LAZADA 的線上支付平台 HelloPay,把品牌重新定位為 Alipay Singapore、Alipay Malaysia、Alipay Indonesia,在星、馬、印尼各國提供金流服務。從去年的通路獲取 (併購 LAZADA),到今年的金流整合 (合併 HelloPay),都不難看出阿里巴巴經營東南亞的野心,未來若有其他物流方面的合併,大家應該也不用太意外。

另一方面,LAZADA 在四月時也推出了 LiveUp 會員服務,集結了 LAZADA、RedMmart、Uber、Netflix 等服務,只要支付年費,消費者就可以獲取回饋、免運費或是快速送達服務。大家普遍認為這是為了跟 Amazon 的 Prime Program 相抗衡而提出的會員計劃,若要仔細分析東南亞的網路市場大戰,實在不能錯過西方巨頭 Amazon 的下一步 ( Amazon 現已進入新加坡市場),而這一切計畫應該也是背後大股東阿里巴巴全面性布局的一環。

東南亞:未來十年的重要戰場,兵家必爭

今年六月,阿里巴巴再次擴大對 LAZADA 的投資,加碼投入 10 億元美金,將持股比例提升到 83% (Alibaba spending $1b to boost Lazada stake to 83%),在此同時,騰訊也投資了 Sea (原 Garena) 以及 Go-Jek ,顯然,這場遊戲並不是只有阿里巴巴在玩而已,其他網路巨頭也視東南亞為重要戰場。當然馬來西亞只是個開始,我們應該要從這些線索中去估算可能影響的範圍。

阿里巴巴的目標在全世界

上述政策的成功與否也許我們現在還看不出來,畢竟過去阿里巴巴集團也曾做過一些政策性發布,最後卻雷聲大雨點小。但我相信,以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性來看,馬雲往後還會挹注大量資源。

阿里巴巴的主要戰力雖然還留在中國,但它已經慢慢往其他區域前進,因為馬雲的野心不只是東南亞,他的目標是全世界。事實上,目前阿里巴巴已極力發展印度市場,想跟有同樣計畫的 Amazon 一較高下。東南亞市場的開發除了是阿里巴巴開拓全球市場的布局之一,也是針對之後 Amazon 可能進駐所做的軍力儲備。此外,他也希望 AliExpress (全球速賣通) 可以跟 eBay 一樣,成為全球性電商平台,然後,透過 AliExpress 征服全球。

馬雲在今年七月召開的網商大會上,也提出了五個全球性策略,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送與全球遊。其中的買、賣、付、送大約就涵蓋了電商大多數活動,而全球遊則是透過飛豬國際平台,讓中國消費者可以跳過中間平台商,直接跟海外旅遊服務者介接。這五個全球並不是口號,而是阿里巴巴正在執行的內容,從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動作也可窺見一二。

利用現有局勢打造自己的優勢

沒有人會否認「流量」在網路產業的重要性。今年四月,我參加 AVCJ Jakarta 時,聆聽了一場由 LAZADA 印尼的 Co-CEO Florian Holm、Facebook 新加坡負責人和 Go-Life 的共同創辦人一起參與的論壇,題目是「下一個消費者的戰場在印尼」。

其中最有趣的片段是, 主持人 (500 startups 的 Khailee) 在討論中問到 LAZADA 跟 Facebook 的關係是否就如廣告主和流量提供者。 Florian Holm 回答,在阿里巴巴進來後,他們學會了一件事情 “I don’t care about transactions, I care about traffic.”。這某種程度也暗示了未來 LAZADA 會把自己定位成像 Facebook 那樣可以掌握流量的角色,雙方其實是競爭者,而非流量供給者與需求者的關係。

那麼,在台灣的我們該如何解讀這些訊息呢?我認為阿里巴巴想在東南亞把基礎建設打造得更加完整,同時也持續在教育當地消費者,長期來說,對我們往東南亞發展數位經濟是很有利的。如果台灣的網路公司想打區域性戰爭,現在也該去蹲點練兵,建立自己的社群,並找到自己的利基。畢竟,通路為王,了解你的消費者、建立你自己的自有流量,其他的基礎建設由其他人來幫你完成,應該是更有效益的做法。

我在 AppWorks 負責研究東南亞市場,非常樂意與大家分享最新情報,幫台灣新創找切入點,歡迎有興趣進入東南亞市場,或是已經在當地耕耘的新創團隊和我聯繫 (brandon [at] appworks.tw)。也歡迎你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讓 AppWorks 以及 40 多組已經南向的學長姐們,幫助你大大降低拓展東協的門檻。

文章主圖取自 Wikipedia

以選品打造細緻的主題零售,「早餐吃麥片」如何風靡市場,成功引領新消費生活

螢幕快照 2017-06-07 下午2.05.37

Yvonne Wu, Chief Editor (吳怡文 / 編輯長兼自媒體輔導長)

主導文字與編輯輔導。曾任 ⟪HERE! 台北情報共鳴誌⟫ 副總編輯,帶領團隊上山下海,報導永遠讓人開心的休閒資訊。而後進入天下文化,深入挖掘方塊字的魅力。 2014 年,轉往網路世界繼續挑戰自我,任新蛋全球生活網總編輯,努力讓消費者在優雅的氛圍中感受購物的愉悅。畢業於政大廣電,曾遊歷日本兩年,主修人生,副修日文。深信文字的力量,追求觸動人心的那一刻。

 

「要走進別人的生活習慣非常困難,但那也是我們想做的事,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達成這個目標時,會有一股很大的成就感。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認同,而非業績成長。」
—–Jeffrey Wu, Co-founder & CEO of MorningShop

如果說綜合型電商是經濟實惠的大賣場,那麼主題型電商就是精緻體貼的選品店;綜合型電商比的是價格和商品數,主題型電商靠的則是對消費者的瞭解及精挑商品的能力。在台灣,前者由 PChome、momo 等巨頭盤據市場,而後者,近來儼成趨勢、潛力無窮。

五年前,早餐吃麥片 (MorningShop) 的共同創辦人 Jeffrey 巫宗融和他的夥伴帶著第一個創業點子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他,憑著學生時代在美國實習時被啟動的創業熱情,一股腦地投入這個未知且充滿挑戰的世界。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儘管過程不甚順遂,但這股熱情和創業過程中產生的成就感,還是驅動他和團隊持續解開一道又一道的難題。終於,在經歷四次 Pivot 之後,他們打造出全台灣最大的麥片類商品線上販售平台—早餐吃麥片,當然,它同時也是一個成功的主題型電商平台。

每次 Pivot 都是一次深化學習

從當兵時期就開始創業的 Jeffrey 徹底體現了網路創業的鐵則:快速試錯、快速修正。在短短五年的創業歷程中,他們陸續嘗試了餐廳打卡 App、餐廳拍照 App、美食外送、健康社群經營,以及現在的麥片線上販售平台。雖然前四個創業題目分別因為沒有找到 Product-Market Fit、未能建立可獲利的商業模式等無解的困境,而不得不劃上句點,但每一次重新出發,他們一定會帶著上一次的經驗和心得,嘗試找出更接近成功的道路。

「我們每次都會要求自己在一、兩個月內做出 Prototype,而且每一個產品一定都有初期的用戶和消費者。」縱使失敗,也絕非虛耗,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深化學習。Jeffrey 說明團隊這一路走來的大原則:不管是哪一個創業題目,我們都會盡量在三個月內搞清楚那個產業的概況,然後,試想團隊三年或五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再來決定要不要繼續做。

因為每一個產品都直接面對消費者,Jeffrey 非常重視使用者回饋。「創業最怕的就是不知該做哪件事才對,因為你會看到很多選擇,而每個選擇又都會花掉一定的資源,經歷過這幾次,我們知道必須從小問題來驗證、解決,而且最好是從使用者的回饋來學習。」

根據他們的觀察,針對同一個功能,使用者的需求差距並不會太大,因此,如果能讓大部份試用者接受,必定可以讓廣大的同類型使用者滿意。他特別強調,開發產品絕對不能埋頭苦幹,即使是陌生開發也無所謂,不管如何都要盡量把它丟到使用者面前、讓他們試用,不能只靠自己的想像來摸索。

創新零售,無限延伸的創業空間

沒有經歷過傳統的實體店面銷售,一開始就透過網路和消費者溝通的 Jeffrey ,對零售業的經營態度非常開放,「現在全球的商品都在流通,當商品越來越多時,重點就不再是消費者買了什麼,而是消費者到底要買什麼,所以,像早餐吃麥片這種細分的垂直通路一定會越來越多。」

Jeffrey 和團隊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平均收入族群對健康的需求,包括這些人對健康的定義、飲食上的偏好、願意花多少錢來購買這些相對健康的食品,然後,再根據統計,在全世界搜集適合的麥片、訂出適切的價格,並以目標消費者最習慣的語言來介紹商品。他們期待可以徹底滿足這一群消費者的需求,提高他們的黏著度,進而將商業範圍延伸到生活其他層面。

以更長遠的角度來說,Jeffrey 最想做的是幫這一群消費者找到好東西,但這件事並不一定要靠電商來達成。

Jeffrey 以他最欣賞的創業家貝佐斯為例,進一步解釋自己對未來零售業的想像:「貝佐斯想打造一家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公司,雖然很多人都這樣講,但絕大部份的人都做不到,他是現在看起來最有可能做到橫跨眾多領域的創業者,不管是影片串流、電子商務、雲端服務,或是實體店,貝佐斯做的每一件事都很不一樣,很創新,又很本質,走起來也非常穩,我覺得這是很難的事。」

相較於畢業後便立即進入電子大廠工作的同學,Jeffrey 認為,創業之後,自己的興趣變得更廣了,對事情的觀察也比較全面,可以注意到細節,也能看見趨勢,不會執著在某個單一層面。沒當過員工的他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上班的念頭,不過他卻也說,如果哪一天自己的公司要被併購了,但在過程中可以讓他有更高的視野看到不同的事,他也不會排斥。

創業成功顯然不是 Jeffrey 的最終目標,他追求的是可以不斷學習、不斷向上爬升的歷練機會。

螢幕截圖 2017-06-05 08.05.34
早餐吃麥片的平台上提供了來自約 15 個國家的 300 種麥片,在台灣線上麥片市場享有 20 % 的市佔率

以理性為引擎,以感性為舵槳

問到創業以來的最大挫折,Jeffrey 沈思許久後緩緩說道:「我很喜歡解決問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通常會把它們當作可被解決的問題來看,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對我來說都不會是太大的挫折。」

當知道早餐吃麥片的 CEO 是一個擁有電機碩士學位的大男生時,許多人都會露出些許驚訝,的確,實在很難讓人將清新甜美的麥片和冰冷的機械電學聯想在一起。但是,回到創業本質,理工科學生冷靜、理性、重視邏輯的特質,絕對是幫助早餐吃麥片快速成長的關鍵。Jeffrey 不會讓自己耽溺在挫敗的低潮中,對他而言,絕大部份的難關都稱不上阻礙,只是一個個待解的問題。

雖然現今社會風氣大幅轉變,多數人對年輕學子畢業後直接創業已不再存疑, 但是,頂著台大電機所的高學歷,當同學都已買房買車、存到人生第一桶金時,自己卻在吹風淋雨送美食,心裡難道沒有壓力?Jeffrey 說:「心理壓力一定有,但基本上在做那些事的時候,我並不會排斥,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公司做到獨角獸或很大的規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算過程中有很多 Dirty Work,我都可以說服自己去做。」

理性思維讓 Jeffrey 少了很多情緒上的困擾,可以心無旁騖的朝著目標邁進,然而,冷靜性格中隱含的柔軟和感性,卻也在無形中影響著 Jeffrey 行進的方向。當聊到創業後最感開心的時刻,Jeffrey 反倒很乾脆的回答:「如果今天有消費者跟我說『你們的商品我買了很多次』,或者『我們家早餐都吃這個』,就會讓我很開心。要走進別人的生活習慣非常困難,但那也是我們想做的事,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達成這個目標時,會有一股很大的成就感。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認同,而非業績成長。」

從社團的交流互勉中吸取源源不絕的能量

身為 AppWorks #4 團隊 (現為第 14 屆),自然對 AppWorks 這個社群非常熟悉,也知道如何在此尋求精神與實質支持。而在眾多外援內助中,對 Jeffrey 影響最大的,無非是由幾位 AppWorks 校友組成的「電商讀書會」這個社團。

幾個同在經營電商的成員每週聚會一次,成員必須輪流選書讓大家閱讀,然後一起討論、交換心得。當然,在這之外,「兄弟」之間也會分享工作上碰到的各種問題,互相請益、互相取暖,也互相激勵,聚會結束後,再各自努力,直到下次碰面。

Jeffrey 提到,雖然國外也有類似社群,但在台灣,像 AppWorks 這樣,長期持續互通有無的社群並不多,這種願意共享資源的氛圍對團隊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儘管自己在創業之初就加入 AppWorks ,但是,對於同樣想加入這個加速器的創業後進,Jeffrey 倒是有個挺實際而「另類」的建議:「創業初期一定需要摸索,創業者要自己先去瞭解市場和環境,所以,在一開始就馬上加入 AppWorks, 不見得有幫助。有了 Traction 、可以跟別人討論實際上的發展問題之後再加入,會比較有價值。」

螢幕截圖 2017-06-05 08.06.47
從今年開始,早餐吃麥片將正式進軍東南亞,團隊也已緊鑼密鼓的展開前置作業

站穩台灣,擴大經營領域,前進大東南亞

從去年開始,早餐吃麥片的單月營業額便已站穩兩千萬,他們期望未來可以繼續成長,今年做到四千萬、明年做到六千萬。

除了鞏固基礎,Jeffrey 和團隊同時也在規劃自有品牌,期待進一步成長。他說:「我們很瞭解 25 – 35 歲的中收入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過去不斷從國外尋找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我們知道還是有一些需求沒有被滿足,所以我希望可以更進一步用消費者的意見來發展產品。」

當然,他們也不會錯過在台灣電商圈已漸成主流的發展策略——進軍東南亞。早餐吃麥片將在今年內於馬來西亞開站,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至於讓許多電商經營者望之卻步的金、物流問題,Jeffrey 則認為,現階段東南亞的金、物流系統確實還需要優化,但估計頂多再兩、三年就可以完整建置,想進軍東南亞,現在是最佳時機。

在 Jeffrey 的預設中 ,未來的零售業會越來越接近服務業,因此,除了既定的發展策略,往後他們也會把重心放在挑品、服務和價格上,繼續尋找適合垂直電商的新模式,甚至是實體的零售機會。

如果這些規劃都能實現,屆時,他們能提供的商品,將不再只是麥片,他們的服務內容,也將擴大到消費者生活的每一個環節。

如果你有一個不錯的創業點子,也做出 Prototype,並培養出初期使用者,正期待進一步調整、成長,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解題、不斷 Pivot,直到成功為止。

Photo by Tim Tu

雕琢細節、極致體驗,男性保養原生品牌 UNICORN 躍上國際的奔馳之路

Yvonne Wu, Chief Editor (吳怡文 / 編輯長兼自媒體輔導長)

主導文字與編輯輔導。曾任 ⟪HERE! 台北情報共鳴誌⟫ 副總編輯,帶領團隊上山下海,報導永遠讓人開心的休閒資訊。而後進入天下文化,深入挖掘方塊字的魅力。 2014 年,轉往網路世界繼續挑戰自我,任新蛋全球生活網總編輯,努力讓消費者在優雅的氛圍中感受購物的愉悅。畢業於政大廣電,曾遊歷日本兩年,主修人生,副修日文。深信文字的力量,追求觸動人心的那一刻。

 

「我們沒有把那些國際品牌當成競爭對手,UNICORN 並不想取代任何人,我們只在乎自己提供的服務是否是創新的、是好的,是有趣的。」
—–Johnny Shih, Co-founder & CEO of UNICORN

2014 年 11 月 4 日,AppWorks 的新辦公室還在裝潢, 專攻男性保養品的 UNICORN (AW#9) 共同創辦人兼 CEO Johnny 施凱鈞獨自跑到這無人的偌大空間,對著空氣,一次又一次不斷練習隔天 AppWorks Demo Day 的 Pitch。

2017 年 2月 15 日,他再度登台 Pitch,介紹的一樣是男用按摩霜、洗面乳,但這次台下坐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新創團隊和投資人,這裡是矽谷,這天是 500 Startups 第 19 屆的 Demo Day。

只花了兩年多的時間,Johnny 便帶著團隊從台北走到矽谷。回想起入選 500 Startups、待在矽谷的那三個多月,Johnny 依然感到非常興奮:「我知道自己只是一隻小蝦米,是團隊的力量把我送上台的,我覺得自己得到一個比哈佛學位更珍貴的經驗。」

創業者的浪漫,初生之犢不畏虎

雖然男性保養品的全球市場規模不及高達五千億美金的女性保養品,但在男女形象界線日漸模糊的現在,越來越多男性開始在意自己的體態與容貌。因此,許多國際品牌都已針對這股藍海勢力積極部署,對一個沒有集團撐腰的台灣本土品牌來說,想要與之抗衡,難度絕非一般。然而創業之所以浪漫,就在絕大多數創業者總是能無視路途崎嶇地往自己的夢想飛奔,而 Johnny 也是其中之一。

「我對時尚有著無比的熱情,高中畢業那年,就決定要創立一個男性保養品牌。」因為目標早早確立,學化工的他沒有太多猶豫,大學畢業、在化工廠磨練兩年後,便捲起衣袖,展開自己的創業之路。

強敵環伺下,努力營造差異,樹立自我風格

時尚品牌靠的向來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唯美的形象代言,一個沒有龐大宣傳預算的全新品牌,要如何吸引消費者注意?

開發產品沒有難倒唸化工系的 Johnny,反倒是市場策略對他來說是個極大的難題,他不斷思考要如何才能讓消費者產生品牌認同。最後,決定先經營出獨特性,他們不做安全的熱門商品,而是嘗試開發別人沒有的功能,臀膜便是一例。而這款不管走到哪裡都能引起話題的商品,也果真讓很多消費者開始認識 UNICORN。

Johnny 說:「現在男性保養品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是 SK-II,影響力最大的是 BIOTHERM (碧兒泉),但我們沒有把那些國際品牌當成競爭對手,UNICORN 並不想取代任何人,我們只在乎自己提供的服務是否是創新的、是好的,是有趣的。」

洞察市場,細節決勝

大品牌固然具有知名度的優勢,然而,一旦市場風向出現變化,這些身軀龐大的巨象多半較難立即開始跳舞,相對的,身形靈巧的小品牌此時便可發揮它的機動性,在第一時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Johnny 認為,品牌越大,和消費者的距離可能就越遠。

為了瞭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而非只是讓他們被動的接受市場上現有產品,UNICORN 非常重視市場調查,希望透過各種量化與質化的方式,瞭解消費者購買與不購買的原因,作為調整商品內容和市場策略的根據。

會在意外表、希望透過保養品來維持美好身形的男性,自然有著細膩的性格,對美感也有較高的要求。因此,Johnny 知道,除了產品本身,包括包裝、運送,甚至是和消費者的溝通等等,每個細節都不得輕忽。「我們希望消費者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時,不僅能滿足需求,也可以有不一樣的感受。」

UNICORN 會在產品容器上畫一個小蝴蝶結,並提醒消費者,當容量減少到和蝴蝶結等高時,就該補貨了。他們也會在每一份要出貨的商品中都附上手寫卡片,感謝消費者的支持,就這樣寫了一萬多張。雖然現在因為數量龐大,無法維持手寫,但他們依舊努力維持卡片的質感。

嚴格來說,消費者的日常種種,都是 UNICORN 關切的對象,他們還會透過官網提供各式文章和影片,幫助消費者為自己營造出更細緻、更有風格的生活。Johnny 希望 UNICORN 和消費者的關係不只是商品的買方和賣方,而是呼吸著相同空氣的夥伴,他們試圖走進消費者的生活,醞釀大集團無法提供的品牌溫度。

螢幕快照 2017-05-17 上午11.31.57

螢幕快照 2017-05-17 上午11.22.45
UNICORN 目前的成員包含行銷、資料分析師、 網頁設計、 品牌企劃 、財務等 8人,堪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精實團隊。近日,他們還搭上婚姻平權的議題,和台灣某知名大型百貨公司展開合作

矽谷教的,不只是知識

在錄取率不到 5% 的 500 Startups 申請過程中獲選,當然是一個極大的肯定。經歷這段將近四個月的加速器計畫後,Johnny 覺得最大收穫是思維上的開放:「去矽谷的意義不是去了舊金山,而是和其他創業家互動,知道新創的世界如何運轉。」

過去, Johnny 總認為在國內達到一定的成績後,才適合往海外發展,但他現在的想法是,創業的第一天,就要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推向國際。畢竟,在網路這個沒有國界的平台上,商品來自何處、產自何地,對消費者來說沒有太大差異,只要東西的品質夠好,消費者就會立刻買單。

外國團隊樂於分享、聆聽的積極態度,也給 Johnny 很大的刺激。他說,台灣人太客氣了,很少主動批評或是讚美其他團隊的產品,以致創業團隊只能自己想像、猜測,不僅沒有效率,得出的結論也不夠客觀。事實上,提供別人意見時,你同時也在思考該如何優化自己的產品,是一個非常有學習效果的互動過程,當眼界和態度都打開之後,訊息的吸收力也會大幅提升。

執著於創業之路的馬拉松跑者

除了不斷吸收相關知識,創業者還得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克服過程中的無數挫折和打擊,而超強的耐力便是 Johnny 的武器:「我很能耗、耐性也很強,所以可以從十八歲走到現在。我不屬於衝刺型,但我可以跑馬拉松。」他同時也提到,創業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對業界保持敏銳的觀察和互動,參加 AppWorks 加速器計畫期間,他便透過課程認識許多業師,瞭解他們對產業的看法,藉以修正自己的產品和策略。

從 AppWorks Accelerator 畢業後, Johnny 與他的夥伴依然進駐在 AppWorks Coworking Space,和同在這裡奮鬥的 30 組校友團隊保持緊密互動。他樂於針對學弟妹的產品和 Pitch 提供意見,讓許多學弟妹獲益良多,遇到問題時,他也會在第一時間謙虛求教他人,督促自己成長。除了耐力和耐性,Johnny 積極主動的性格,想必也是讓 UNICORN 可以從創業之初的月營收 20 萬元,發展到年營收千萬、年成長率突破 400% 的主要因素。

IMG_0701
因為 UNICORN 團隊畢業後便直接進駐在 AppWorks 的 Coworking Space,Johnny 和歷屆校友及學弟妹的交流十分頻繁

創造共同經歷,凝聚團隊共識

一如其他年輕創業者,讓 Johnny 最感費神的就是人事,特別是團隊成員間的溝通。每個成員的生長背景都不盡相同,對很多事的理解當然也不一樣,意見不同時,用蠻力壓制或許可以立即見效,但反作用力也最大。「我們不是機器人,是有情感的,你必須讓對方在接受你的邏輯後,還可以做得很開心。」Johnny 感性說明自己的領導態度。

為了凝聚團隊成員的共識,入選 500 Startups 後,Johnny 很大方的從公司的年度預算中撥出一筆錢,讓所有員工一起前往美國見識矽谷這個新創聖地,感染一下活絡的創新氣氛。他說:「我創業的目標是讓所有的男性,不管在哪種狀況下,都能保持年輕健康的活力,但這件事我一個人辦不到,所以,我得先把團隊成員的心揪在一起。」Johnny 從來沒有忘記要為團隊創造一個愉悅、有成長性的工作空間。對他來說,團隊經營和產品開發、市場策略一樣,都是創業的核心。

「未來我們希望可以朝著少量、客製化的路線前進。」Johnny 說,使用者可能會出國、面臨不同的環境,我們想針對他們生活中可能發生的變化來打造產品,當然,也會擴大經營海外市場。」

面對持續變化的消費環境,Johnny 不斷深入瞭解消費者的需求,並且積極調整戰術,期待有一天能在既理性又感性的時尚產業中,創造屬於自己的位置。

若你與 Johnny 一樣,正積極打造一個全新品牌,希望在產品開發、宣傳、物流、包裝、客服等所有層面都建立致勝戰略,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讓我們陪你一起挑戰。

Photo by Tim Tu

如何做好一個三分鐘的 Pitch

Alyssa's blog_首頁圖

Alyssa Chen, Analyst (陳敬旻/分析師)

負責 Accelerator,陪伴創業者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火箭。來自台中,加入前任職於華山文創園區,負責台灣新銳文創品牌的營運招商與媒體合作。除關注設計藝文議題,也喜愛網路新創產業的活力。曾於 AppWorks 實習一年。畢業於政大德文系、政大國際傳播所。喜歡旅遊與花草,最愛亞洲食物。

創業者常會有很多 Pitch (簡報) 的機會,對象也許是你的潛在投資人,或是未來的合作夥伴。到底該如何在短短幾分鐘內,快、狠、準的讓別人對你和你的創業內容留下深刻印象?在經歷過 AppWorks Demo Day 等各種大大小小的 Pitch Event 準備工作、陪著許多創業團隊一路修改他們的 Pitch 後,我整理出自己的觀察與心得,在此與大家分享。

1. 釐清 Pitch 的目的

準備 Pitch 前,你得先想清楚目的是什麼,並針對你的目的來調整內容,才不會因為內容失焦、放錯重點,浪費了寶貴的機會。

(1) 找 Mentor

如果你的目的是找 Mentor,你的對象通常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而不是一般大眾,所以不需要花太多力氣針對你的創業內容做名詞解釋。重點是要告訴你的潛在 Mentor,你在做什麼、有哪些數據成果、遇到什麼問題、你想尋求什麼樣的協助。

(2) 找合作夥伴

最理想的合作是達到 Win-Win 的局面。因此,當你想要找合作夥伴,請不要只顧著談自己需要哪些資源,而是應該告訴對方,你擅長什麼、目前正在努力的事情是什麼、有什麼需求可以找你,讓別人知道,和你合作是一個可以為自己加分的選擇。

(3) 尋求募資

為了募資而做的 Pitch,不容許在內容打高空,淨談自己的創業 Idea 或未來理想。面對投資人,你的事業最好已經有一些成績,能夠提出確切的數據作為參考指標,例如營業額、會員數、每月成長率等等,證明你的顧客不僅願意嘗試你的產品,甚至會回頭持續使用。

2. 秀出你的優勢

你的投資人或潛在合作夥伴,可能同時在觀察好幾個跟你做相同題目的團隊,因此他想聽的,並不是概括性的市場和產業介紹,而是你比競爭對手厲害的地方。你必須說服他,你是眾多競爭者中,有能力在幾年內為他帶來數倍回收的唯一人選。

Pitch 前,你必須對自己的產品、競爭對手、市場與生態,甚至相關法律都瞭若指掌。你應該要能清楚地跟投資人或潛在合作夥伴說明你產品的市場規模、業績成長率、發展性、未來潛力,最好還能夠證明產品目前的受歡迎程度,更別忘了讓他們知道,你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可以把產品經營得很好。

你不需要在短短三分鐘 Pitch 中,鉅細彌遺地介紹所有細節,但請確保自己已經做好功課,當對方提出問題時,能夠流暢應答,展現出你的專業,而不是吱吱唔唔地說還要回去查一下資料。所謂專業,需要實證支持,最好能拿出自己統計、分析過的數據,或是實驗調查的結果,才有說服力。

3. 做整體性的策展

創業者在準備 Pitch 時,應該把自己想像成「策展人」,你的特展以一個三分鐘的 Pitch 呈現,從故事內容、視覺設計,到你的服裝儀容,都是展覽的一部份,必須仔細推敲,精準拿捏。

(1) 強化內容的連貫性與故事性

有些創業者可能因為已經太熟悉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所以常依自己習慣的節奏做介紹,忽略了前後張簡報的因果關係。其實,對於不認識你的聽眾來說,如果內文缺乏邏輯,在短短三分鐘內要消化這麼多不熟悉的資訊,是很困難的。所以,構思內容時,一定要注意其邏輯性,務必讓它流暢銜接。此外,也不要忘記,情感永遠是最能打動人的元素,最好為你的 Pitch 設計一點故事性,或是融入生活中的案例,不要只是冰冷的數字。

(2) 掌握 Pitch 的效度和精準度

a. 敘述性的文字可以用口頭輔助:簡報中的資訊越多,聽眾越容易分心閱讀,無法專心聽你說話,甚至錯過你想表達的重點,所以,簡報只需放上重點摘要,情緒鋪陳或細項說明可以用口頭補充,如果真的需要輔助性說明,只要一張圖,再配上一個數字或幾個單字即可。

b. 盡量避免 Live Demo:硬體設備這種東西,就算事前做了萬全的測試與準備,還是極可能在上台那一刻失靈。所以,如果真的需要 Demo 產品,最好用預錄的方式呈現,如需播放影片,也最好下載播放。這個做法雖然略嫌老派,但相信我,你絕對不想面對 Pitch 途中還得停下來確認為何網路斷線或聲音出不來的尷尬場面。

(3) 透過視覺展現公司的文化與風格

簡報的視覺設計也是讓聽眾加深印象的好機會。最簡單的方法是在簡報中置入公司 Logo,或是以 Logo 的風格做延伸來搭配顏色。如果你的創業內容是提供專業服務,簡報可以簡潔沈穩的風格呈現,例如 PayPalLinkedIn,相反的,如果你的目標對象是年輕族群,那麼簡報設計就可以活潑明亮一些。

(4) 服裝造型也能彰顯團隊特色

Pitch 時到底該怎麼打扮?建議可以考慮以下三種方向:
a. 團隊 Logo 服:穿著團隊 Logo 服是最輕鬆省事的打造品牌方式,不僅可以節省打理服裝的時間,還能發揮無形的宣傳效果。在人數眾多的活動場合,也方便讓人一眼就找到你。

b. 依產業文化穿著:如果你從事金融、法律或管理顧問等相關服務,可能更適合以襯衫或西裝來襯托專業感。如果你是時尚或美容相關產業,也可透過整體造型,呈現出你的獨到品味,並且增加你的說服力。

c. 彰顯個人特色:學生團隊可以大方穿上展現年輕朝氣的 T-shirt,如果穿得太過正式,恐怕會有小孩裝大人的感覺。同樣的,女性創業家也不需要特別掩飾女性特質、刻意做中性打扮,反而更應亮麗自信的上台,發揮個人魅力,讓觀眾留下印象。
Alyssa's blog_團T
團隊 Logo 服可以充分發揮宣傳效果,強化團隊形象

Alyssa's blog_專業打扮
針對產業特性來打點服裝,可以提升團隊的專業感

Alyssa's blog_女性創業家
適度展現自我,不僅可以增添自信,也能加深他人對你的印象

4.善用互動和肢體動作,讓 Pitch 更生動

當 Pitch 內容和服裝儀容都到位後,最後的關鍵元素,就是簡報者的聲音和肢體動作。

(1) 眼神交流

Pitch 時,如果能看到自己的簡報內容,當然會安心很多。但一個專業的簡報者,必須練習到不需偷瞄電腦或投影幕,也能流暢完成 Pitch,最好還能夠和台下觀眾有眼神交流。如果真的很難做到,提供一個小秘訣:事先鎖定你 Pitch 的目標對象,或是一個能讓你感到自在的人,對著他 / 她說話吧!

(2) 想互動可以先安排暗樁

為了讓 Pitch 的氣氛更加活潑,有些簡報者會透過發問、講笑話,或是讓聽眾試用產品來增加互動。但現場觀眾的特質很難預測,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的回應,反而會有反效果。因此,我建議可以事先安排暗樁,來呈現你期待的效果,有效帶動現場氣氛。

(3) 練習再練習

想從容自信的完成 Pitch,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秘訣,你要做的就是不斷練習。所謂練習,並不是自己默默地拿著稿子唸 20 遍,一定要面對聽眾演練,才有助於模擬真實反應。

5. 別忘了介紹你的團隊

沒錯,你的事業很重要,但還有一個也很關鍵,卻常在 Pitch 中被忽略的元素, 那就是你的團隊成員。優秀的成員,會讓你們的團隊更有機會吸引到氣味相投、實力也很突出的合作夥伴,或者讓投資人相信這支團隊有成功的潛力。花一頁簡報的時間,好好介紹你的團隊,絕對會幫你加分。

6. Call to Action

完成三分鐘 Pitch 後,還不能馬上放鬆,因為你還需要一個漂亮的收尾。投資人或合作夥伴經常需要聆聽很多團隊的 Pitch,但人的吸收力與記性有限,即便你的內容再精彩,聽過之後別人不見得能馬上記住,所以,結尾的 Call to Action 很重要,你必須思考,做完這個 Pitch,你希望目標聽眾有什麼回應?

你可以在最後一頁簡報放上自己的聯絡方式,例如 E-mail 、個人 Facebook 帳號、搜尋關鍵字,或是 QR Code,方便與有意認識你的聽眾建立聯絡管道。或者,也可以大方提出需求,請現場觀眾加入你的粉絲團、報名你將舉辦的活動等等。不過,千萬記得,別留一長串網址,那絕對沒有人記得住。

7. 務必記得 Follow up

Pitch 只是一個過程,不是目的,做完 Pitch 後,務必記得 Follow up。你可以把握機會交換名片,讓對方事後如果有意與你聯絡,能找到你的聯絡資訊。也可以更進一步的發出 Follow up E-mail,透過信件,再次感謝對方的聆聽,並附上你的簡報檔案,方便對方查閱、參考。當然,你也可以更積極地禮貌詢問,是否方便與對方進一步聯絡,也許是撥通電話聊聊,或是到對方的公司拜訪。

這篇文章分享的是 Pitch 時要注意的幾個基本原則,下次我將與大家分享如何編排出具說明性,同時又能吸引大眾目光的簡報。

創業者必須是優秀的溝通者,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跟我們一起透過磨練 Pitch 的訣竅,掌握溝通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