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Works Demo Day #1 之後,給團隊的一封信

如同大家知道的,appWorks 在上周五舉辦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Demo Day。在 5 位裁判和 10+ 位出席的貴賓前面,11 個參與第一屆育成計畫的團隊輪番上陣,要在短短的 6 分鐘之內,用最簡潔有力的方式介紹他們的團隊、產品、市場,並進行 Live Demo,然後再一一回答評審的問題。

由於是第一次舉辦,其實先前我還有些替他們擔心,也怕現場出什麼狀況,影響他們的表現。不過整個活動在 Joan 的細心安排下,一個下午幾乎沒有出任何狀況,非常圓滿的結束。更重要的是,11 個團隊三個月來的努力成果,受到了在場所有朋友的一致讚賞,而我們幾位合夥人就像看著兒女考上狀元的父母一樣,非常的驕傲,也非常的與有榮焉。

由於接著馬上就到上海出差,於是在 9/5 深夜寫了下面這封信鼓勵他們,在這邊和大家分享。有興趣像這 11 個團隊一樣加入 appWorks 大家族,和一流團隊一起創業嗎?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中

– – – – – –

各位 appWorks 的創業夥伴,

恭喜你們!

上周五的 Demo Day,你們每一隊都表現的超級好,所有參與的裁判和貴賓,都跟我們表示他們非常驚艷,我們覺得非常與有榮焉,也非常的替你們感到驕傲。

我不知道你們自己有沒有感覺到,但我觀察你們在 appWorks 的這 3 個月,成長的幅度是非常的驚人的。我甚至可以很有信心的說,你們目前的成熟度,可以媲美在外面獨自闖蕩半年、一年以上的團隊。也就是說,我們把在外面要花 3-4 倍時間才能夠吸收到的經驗和功力,幫你們壓縮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修練完畢。而且如果你仔細想想,這其實大多不是我們的功勞,而是你們中的每個一人,用心的參與、用心的分享、用心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所換來的結果。也就是因為你們每一個人的參與,其他人在創業這條道路可以走得更順利,也更有機會成功。相對的,你們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感謝其他團隊給你們這麼多的價值和啟發,讓你們有這麼快速的成長。

而這樣一個花錢也買不到、非常難能可貴、欣欣向榮的創業社群,也正是我創辦 appWorks 育成計畫最想看到的結果。所以我也要謝謝你們,幫我實現了這個夢想。

這個星期開始,是你們在 appWorks 六個月育成計畫的後半段。經過了前面三個月的實驗、調整,每個團隊在產品策略上都有了比較明確的方向。接下來的三個月,我們要專注在把產品推向市場,接受最直接的考驗。這將會是一個很刺激的過程,也將會是最多學習發生的階段,我希望你們準備好了。

無論如何,再次恭喜你們這麼勇敢克服我給你們的挑戰,請給自己一些掌聲。

不過,創業之路才剛開始,革命離成功還有些距離。各位 appWorks 創業人們,接下來我們還要更努力,加油!

Jamie 於上海, 9/5/2010

你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很多人看我的背景,直覺會很納悶我怎麼來到 appWorks 工作。難道是被下蠱了?(((驚)))

雖然不才我神經比較大條,但還不至於迷糊到這種地步吧!!! lol

綜觀我的學長姐就業狀況,有進新聞台當記者的、在娛樂事業公司擔任製作人的、任職於媒體代理商做企劃的,以及獨立製片的導演等,大抵不脫「傳統媒體」產業;勉強與網路科技沾上邊的人則在電信業,他們致力於推廣隨選電視節目 (video on demand),還算是有跨足「新媒體」的領域。

至於我,根本是連網路菜渣都沒吃到。在進到 appWorks 工作之前,俺壓根兒沒聽過 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或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無庸置疑是個科技落後者。當別人爭先恐後購買 iPhone 或 HTC 智慧型手機時,我仍然不以為意的使用傻瓜手機;我總認為,電話能接能打就好了,要這麼多功能幹嘛?iPhone 這麼貴,買來膜拜嗎?尤其更看不慣「炫耀性消費」的人,有意無意拿著 iPhone,深怕別人忽略他的存在 (這跟名牌情結無兩樣,好像 logo 愈大愈值錢)。

直到有一天,我拿起學姐的 iPhone 把玩,潘朵拉的盒子因此被打開,慾望、需求與好奇心蜂擁而上;拿它來照像、看 Youtube 影片,或是上 Facebook,這些簡單的活動可以隨時隨地被滿足,而且只需要一至兩根手指頭,不需要大腦下太多指令,其娛樂性與便利性實在令人難以抗拒。由此不得不佩服鬼才 Steve Jobs 的前瞻遠見,從 iPhone 的外觀設計、使用者介面設計、多點觸碰技術,乃至 App Store 的金流機制,每個環節都打到消費者心坎裡。

像我這樣的科技落後者仍佔市場大宗,從行銷的角度來看,這塊餅屬於尚未開發的族群,但只要有人登高一呼 (宣佈調降電信費或 iPhone 手機售價好了),或是一個關鍵服務出現,其成長的幅度就會像沖天炮,飛速亂竄;以台灣的 Facebook 為例,「開心農場」就昰一個引爆點,至今它已經累積七百萬用戶,接近台灣上網人數的一半。換言之,創新科技的市場潛力是無窮的,重點是要刺到消費者的痛處。

科技落後者如我,又怎麼會來到 appWorks?(其實是被學姐推入火坑的 Orz。手誤更正:是經由學姊得知的啦!!!)。

自潘朵拉的盒子打開後,不才我就很想一窺宅男的異想世界,競逐於網路世界;雖然我不會寫程式,但「新媒體」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組織是扁平的,做的事情也是跨領域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代社會的就業型態已經在改變,學新聞的不一定要當記者、學財經的不一定要進金融業,學企管的更不可能從天而降卡進管理職缺,而以我的科系來說,至少我在校之際就已經看到學科學的人跑來拍片了 (搶飯碗阿!!!)。言下之意是,學資訊工程的人也不一定畢業就要去園區,你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其次,網路社會的趨勢逐漸明朗,電腦已經深入每個家庭,智慧型手機蓄勢待發,iPad 更帶動另一波科技風潮,大家再不趕緊乘著浪頭上岸,漲潮後你就會被淹沒了。對我來說如此,對想要創業或是軟體工程師人更是如此;這是一個開疆闢土的好時機,尤其台灣佔居硬體界的龍頭寶座,在軟體技術上也不輸先進國家,我們擁有足夠能力打造台灣版的矽谷,欠缺的只是冒險精神,以及跳脫傳統框架的心智思維 (以品牌取代代工,以創業取代就業)。

在「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路上,一如我這樣的科技落後者都跨越藩籬跳進來了,你還在等甚麼?第二屆育成計畫已經開放申請囉!!! 快來跟一流團隊一起創業吧!!!

重要資訊:

申請截止日期:2010 年 10 月 10 日 11:59pm

公布入選團隊:2010 年 11 月初 (個別通知)

進駐中心時間:2010 年 12 月 1日

(Picture via Scarleth@flickr under CC license)

九月份的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創業人同樂會

WOW… 時光飛逝,九月份的 Startup Mixer 來囉!!!

謝謝大家八月份踴躍出席,估計有250人次造訪,其中包括創投與網路界的熟面孔、媒體圈的好友,以及充滿創意、想要創業的新人;雖然沒能一一和大家打招呼,但你們的熱情我們感受到了,這是 appWorks 持續不懈為大家服務的動力!!!

這次我們一樣在 Marquee,場地大、設備新,同樣會邀請創投與網路界的朋友,跟大家切磋交流;Jamie 也會利用這個機會,再次向大家宣布第二屆育成計畫申請的細節,而包括我在內的五位 Team appWorks 成員,以及第一屆育成計畫的 11 個團隊,都會在現場回答大家的問題。

這次的活動一樣不收門票,Marquee 也大方配合,推出飲料賣一送一的優惠。詳情資訊如下:

時間:9/23. 18:30-21:30
地點:MARQUEE Restaurant & Lounge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6-1號 (No. 16-1, Sec. 5, Xinyi Road, Taipei)


View Larger Map

提醒大家,根據過去幾次的經驗,活動應該會非常爆滿,請大家先到活動頁預約;獨樂樂不如一起來同樂,咱們到時候見啦!!!

(這是一個免費活動)

感謝 ezTable 熱情協辦

Demo Day

右:育成團隊之一成員 Teddy

上周五 (9/3) appWorks 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 Demo Day,讓參與第一屆育成計畫的 11 個團隊,展現他們從六月至今,為期三個月密集培訓的成果。

這可以說是他們的期中考,也是我在 appWorks 滿一個月的小小驗收。

你說我緊不緊張?壓力大不大?不瞞你說,指數爆表!!! 以前辦活動的憂愁與恐懼通通浮上心頭,只怕老闆一個眼神掃過來我就陣亡了。

但做甚麼要像甚麼,我責無旁貸要完成這項任務,心裡再慌張與煩躁都得克服,站在人群前就要鎮定。

一個月的時間與 appWorks 團隊相處下來,我慢慢了解他們在做的事、他們的人、專長、理想等;有時望著團隊彼此就其自身的產品進行交流,甚至合作,心裡都有說不上來的感動。例如,工程背景出身的人尋求 UI (user interface; 使用者介面)設計的人協助,他們甚至想出「週末創業」的模式,做出一些有趣的應用程式;又如已經上線營運的團隊 (ezTable),對其他團隊大方分享他們的經驗,甚至不排除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在校時我曾經參與過「科學家與電視製作團隊合作拍片」的研究案,知道跨領域的溝通並不容易,一方面是術業有專攻,各領域為了行事效率,甚至是維護自己的專業地位,發展出專有名詞,進而將門外漢排除,斷絕溝通機會;一方面是台灣的教育過早將學生分組,導致理工科與文法商背景的人邏輯思考產生鴻溝,常常是一個觀念,各自表述,兩方共事分外眼紅。

appWorks 的培訓一部分就昰在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給予團隊開放的辦公室,每週例行的早晨會報、來賓的演講、自由交流的快樂時光 (happy hour),以及合夥人們投注自己大把的時間,跟團隊分享產業資訊與創業經驗,其目的不僅在成就好的產品開發者,更期望他們與市場接軌,而不是空有技術說大話;同時這也提供團隊介紹自家產品的機會,透過不斷向他人解釋、說明的過程,釐清產品的強項與不足,正所謂旁觀者清,別人的回饋能夠加速自己的開發時間,行不通的話也早點了結一場春秋大夢。

Demo Day 可以說是驗收他們三個月以來有沒有聽進老師的話 (老師有沒有說盤要跌了呢?有嘛!!!你沒有在聽嘛!!!你懷疑老師嘛!!!),所以我才稱之為「團隊的期中考」。

為此,團隊在兩個星期之前就瘋狂模擬考,從投影片內容的修正,最後雞蛋裡挑骨頭,連發語詞、情感、走位都得考究,終於到正式上場的那天,大家都像是 Steve Jobs 上身,展現他們最自豪的一面。縱使分身仍然不敵本尊,但 appWorks 團隊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掌聲不需要多,到位就好。

而後三個月,他們還會持續進步,請大家拭目以待。十一月的畢業考將會對外公開,屆時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至於不才我,謝謝大家的抬舉、團隊們的配合,以及 appWorks 合夥人的指導,暫時還存有生命值,未來需要學習的事情還很多,請各位多多指教!!! 下台一鞠躬。:)

圖片來源:http://blog.yam.com/tagtoo/article/30672556

獨樂樂不如一起來同樂

在八月份的「創業人同樂會 (appWorks Startup Mixer)」前夕,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對這個活動的看法 (其實是主編一直催稿,再不想出題材我可能一局不到就要下場了XD)。(Jamie:appWorks 的訓練是很嚴格的…)

到 appWorks 面試的同一週,適逢七月份的同樂會舉辦在即,幾位合夥人在面談之後隨口邀我參加這個活動。

我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疑慮是:自己該以何種身份出現?這定位為創業人的場子,我八竿子打不著,貿貿然出現會不會格格不入,最後自討沒趣?所有宅宅的症狀都在我身上發作了。

「如果你真的有心想去工作,難道不會想看看你未來的老闆在做甚麼嗎?」朋友說。於是我就拉了個人一同前往。

七月份的天氣簡直要把人榨乾,脫水而死;但走在安和路上往「香檳」的方向,意外地一股清新微風吹來,味道中混合著夢想、創新與活力。 比起仁愛路上兩旁的巍聳大樓、內部戒備森嚴的科層組織,以及顯赫的家族事業體,我在城市角落中一個湧進兩百人就會被擠爆的酒吧,看到一群一群對自己生活還充滿期許的人。這群人不甘台灣處於代工的地位,挺而出來創業。 他們意識到 iPhone 點燃智慧型手機的市場、Facebook 凝聚的社群力量,還有 Google 成熟的搜尋引擎與工作站,乃至於跟 Apple 相抗衡的 Android 平台;這些發展都往同一個方向前進,那就是實體經驗的網路化,而這勢必將翻轉我們的生活習性。

真的很難想像以前把妹還要吹口哨,或是把機車騎到正妹旁邊繞繞,待時機成熟再拿出紙筆請她留手機號碼。 後來追女朋友哪需要這麼大費周章,殊不知奇摩交友創造了多少對佳偶,接著 Facebook 更讓交朋友這件事顯得更有效率。

這就是我所謂的實體經驗網路化,以前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限制,現在只要連上雲端伺服器,宅宅不出門也可以騎著嚇趴的哈雷機車,化身金城武把妹;或者變成文藝青年,朗讀、詩歌、談吉他,樣樣精通。

在網路即社會的時代,難道這不是上天給創業人的暗示,台灣轉型的契機嗎? 日本的電車痴漢都拍成電影銷往全世界了,我們的宅宅竟然沒有這種福利。從服務的角度來看,我們更需要自己打造最適合華人宅宅的應用。

在傳統的接單模式下,我們已經練就了一身好功夫,技術不是問題,重點是我們能不能從工匠變成設計師,這就是 appWorks 想要培育的人才。 秉持著這股信念,「創業人同樂會」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想創業的人有管道接觸到相關資源,提供已經在創業的人有更多資源,最後是創造台灣遍地開花的科技資源。

所以,跟我一樣有潛在宅宅基因的人,不要害羞,勇敢站出來,以後歡迎來創業人同樂會,大家一起眾樂樂!

(Picture via techcocktail@flickr under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