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results found for: demo day

Alyssa Chen, Principal (陳敬旻 / 協理) 加速器事業負責人,經營包括 AppWorks Accelerator、Wistron Accelerator 等服務,以及 AppWorks 校友、Mentors 等社群。樂於陪伴創業者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火箭,大學時期曾於 AppWorks 實習,碩士畢業後加入華山文創園區,負責新銳文創品牌的招商與媒體合作。2016 年回到 AppWorks 擔任分析師,主要負責加速器,2019 年升任經理,2022 年升任協理,期間帶領 AppWorks Accelerator 持續成長、區域化,2018 年重新定位為專注於 AI、區塊鏈加速器,2020 年起隨疫情轉型為 Hybrid 加速器,2021 年成功與緯創合作推出 Wistron Accelerator 垂直加速器。在工作之外,喜愛插花、品酒,熱衷推動女力,喜愛與創業者走心。畢業於政大德文系、政大國際傳播所。 AppWorks Accelerator 自 2010 年成立以來,持續輔導新創至今已 12 年,由畢業校友累積的創業者社群,共有超過 400 家活躍新創、1,400 位創業者。目前,我們目前仍以每年兩屆、每屆 30-40 家新創加入的頻率,持續深耕加速器計畫。但在此同時,在 AppWorks 的創業者社群中,許多新創也已達到 PMF、開始規模化他們的產品與商業模式,順利完成幾輪募資,合作的對象,也逐漸從中小企業,開始往金字塔尖端的大企業升級。 觀察到生態系這樣的演化,為了提供這些成長期新創更符合他們需求的服務,同時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有決心創新的大企業,找到合適的新創夥伴,AppWorks 從過去幾年開始把自己定位成橋樑的角色,陸續推出與不同的大企業合作服務,協助新創與大企業更有效率地對接。例如,我們會針對單一大企業的業務型態與需求,舉辦 Corporate Day,邀請大企業內各事業單位的高階主管參加,與我們推薦的新創校友展開媒合。此外,AppWorks 也在 2021 年開始與緯創資通合作,啟動第一個企業垂直加速器 Wistron Accelerator,同樣以每年兩屆、每屆招募 5-10 家新創的方式,協助新創與緯創更有效率地展開合作。  我們樂見有更多新創與大企業兩端,展開更多更具深度、更有策略價值的合作。但某種程度來說,新創與大企業就好比光譜的兩端,在事業規模、團隊 DNA、溝通與決策模式等面向上,都有極大的不同。大企業在與新創尋求合作前,該如何準備?我把這幾年在 AppWorks Accelerator 以及 Wistron Accelerator 的觀察與建議分享出來,希望幫助大企業更順利與新創合作,以達到雙贏成果: 近年整體氛圍轉變:大企業更積極、新創更審慎 和 3 到 5 年前相比,我觀察到大企業尋求新創合作的態度,有非常明顯的改變。幾年前,多數的大企業看待新創,感覺比較像是好奇試探,例如大企業會安排較為基層的同事,參加 AppWorks 的 Demo Day,來聽聽看現在的新創都在做什麼,有哪些新科技和趨勢?蒐集完靈感與資料之後,回到大企業內部,普遍是繼續採取觀望的態度,比較少看到進一步的動作。 但這幾年不一樣了,許多大企業不再只是把數位轉型、內部創新這樣的字眼,當作象徵性的口號,而是真正開始動起來,從內部的組織調整開始做起,去落實創新的計畫。我們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成立企業戰略發展部門 (Corporate Development Team)、企業創投 (Corporate VC)、企業垂直加速器 (Vertical Accelerator) 等等,從投資、合作,甚至是商業併購的角度,更深入且大量的接觸新創,期望從企業既有的成功商業模式,再延伸出新的成長曲線,帶來永續的發展。 另一方面,新創通常因為初期業務規模小,會很努力爭取各種合作機會,所以在幾年前,大企業好像站在比較高位,可以去挑選要與哪些新創合作。但我們也觀察到了一些變化,例如,在 AppWorks Accelerator 的內部活動上,過往大多創業者學長姐,在回來分享與大企業合作的秘訣時,常常都會提到:剛開始犧牲一點,免費做、客製化,都是常態。但這些年來,新創也逐漸學習到,並不是每顆大企業丟過來的球都得接、每個合作機會都適合。在時間與人力都有限的情況下,許多新創開始審慎評估與大企業合作所帶來的策略價值,進而去調整合作優先順序。 大企業接觸新創前的準備 對大企業來說,不管是推動數位轉型、內部創新,都是重要且長期的策略佈局,需要有更為清楚的戰略藍圖。對內,這有助於協調與溝通,甚至需要改變團隊原有的工作模式。對外,則可讓外界擁有對於創新成果的合理期待。因此,大企業在正式展開與新創的合作前,建議可先從以下幾個長期的策略面向去思考,而非僅是短期的戰術與執行,將更有助於後續推動計畫時能夠更順暢: 1. 形成由上而下的高度決心 許多積極推動創新的大企業,都已經是成功的上市櫃公司、甚至是世界 500 強的巨型企業,規模可用家大業大來形容。領導者在思考創新的時候,通常是為了 5 到 10 年後的長期策略,希望延續現在的成功,持續保持領先位置,爭取更多的成長空間。 但也正因為如此,在分工與層級完整的內部結構下,公司內負責執行的員工們,通常很難以領導者的策略視角來綜觀全局,在思考創新時,著眼的角度,通常會特別關注在自己手邊的業務上,不一定會跟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相同。 此外,在大企業原本就已成熟的產業結構中,若要帶入新創的合作,通常需要事先調整安排既有的部門分工、組織設計,甚至得更動原有的工作模式與排程,才有辦法完整對接新創的新技術、新商業模式。這樣大幅度的變動,很難從既有組織型態中,由下往上改變現有的體制,需要由上往下給予指引、調度安排。 由於與新創的合作,從 PoC 到完整發展成為 Business 的過程,等同於開展一個新產品線、新商業模式、甚至是新事業體,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開花結果,短期內不一定能在營收與獲利上產生明顯貢獻。若由上而下推動與新創合作的策略目標,並在內部設計出相對應的激勵機制,將更有助於在這件事情上,形塑出上下一致的決心與行動,避免員工因為對於公司策略發展缺乏全盤理解,僅關注短期 KPI,而缺乏與新創合作創造長期價值的動機。 因此,在與新創開展合作前,大企業必須要先在內部形成由上而下的高度決心,高階主管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參與,層級越高越好,這樣才能從更高度的視角與資源,去點燃更多與新創合作的火花。例如 … read more

David Wu, Associate (吳戴文 / 投資經理) David is an Associate mainly focused on investments. He previously lived in the US, but was drawn to the Greater Southeast Asia region by the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the wonderful people here. He spent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his career as a consultant at IBM, where he became intimately familiar with the enterprise software and services needs of Fortune 500 companies. Later, he focused on building predictive models and solving optimization problems for large companies, and gained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role of data and algorithms in our lives. He joined AppWorks in 2020 after receiving his MBA from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and … read more

Founded in 2010, AppWorks Accelerator is a startup community created by founders, for founders. We are committed to fost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in Greater Southeast Asia and to accelerating the region’s transition into the digital era.  Every six months, we take in startups operating on the frontiers of AI / IoT, Blockchain / DeFi, and Southeast Asia, equipping founders spanning all walks of life with the necessary resources, mentorship, and guidance to get their ventures off the ground. Since our establishment 10 years ago, we’ve graduated 21 batches, with the entire AppWorks Ecosystem now encompassing 395 active teams and 1,331 founders. Collectively, they generate an annual turnover of … read more

正逢歲末年終之際,在 2020 年即將邁入第十年的 AppWorks,於昨晚 (1/7) 舉辦 AppWorks Accelerator  聯合大尾牙。這是 AppWorks 每年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不僅邀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歷屆新創校友與員工們回娘家,也藉此讓人數較為精簡的新創員工們同歡,一同感受聯合尾牙的溫馨、熱鬧、抽大獎的氣氛,這次尾牙,總共約 80 支新創團隊、近 400 人參加。 在尾牙席間,AppWorks 也公布 2019 Year in Review 年終總回顧,展現過去一整年的成果。回顧 2019 年,在 AppWorks Accelerator 創業加速器、The AppWorks Ecosystem 校友生態系、AppWorks Funds 創投基金,以及 AppWorks School 數位人才培育等各面向上,AppWorks 都寫下重要里程碑,持續結合各界資源,努力推升台灣成為大東南亞 (東協 + 台灣) 數位經濟的發展重鎮。展望 2020 年,AppWorks 則將持續聚焦於 ABS (AI、Blockchain、Southeast Asia) 長期發展策略。 回顧 2019 年,是 AppWorks 豐收的一年,繳出了各項亮眼的成績單。其中,大東南亞校友規模最大的 AppWorks Accelerator,正加速吸引來自以大東南亞為主的 AI / IoT 與 Blockchain 新創來台北進駐,持續扮演大東南亞領先的創業加速器。在 2019 年畢業的 AW#18、AW#19 共 48 支新創團隊,其中 29 支以 AI / IoT、19 支以 Blockchain 為創業主題,這群優秀的創業者中,有出身自 Google、Microsoft、Ripple、Uber、Amazon、Qualcomm、Samsung、聯發科技、Agoda 高管所創辦的公司,也有來自 Y-Combinator 的校友、獲選為 Forbes 30 Under 30 的年輕創業家以及《端傳媒》的創辦人。此外,48 支團隊中,73% 為台灣以外的國際團隊,其中更有超過六成的新創團隊來自東南亞,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兩屆團隊也分別在各自的 Demo Day 登場,展現讓人驚艷的創業實力與能量,兩場 Demo Day,各吸引超過 1,200 位投資人、業界代表出席。 AppWorks 生態系里程碑:突破千名創業者、10 億美元募資、創造 1 萬名就業人數 隨著 AW#18 與 AW#19 兩屆生力軍的加入,以及 AppWorks Accelerator 歷屆新創校友們的共同努力,在 2019 年帶動 … read more

Douglas Crets, Communications MasterDouglas is the English Master in Communication. A passionate marketing strategist and content writer, he spent three years with Microsoft in Silicon Valley managing the global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for BizSpark, Microsoft’s Azure and software program for entrepreneurs. Douglas has a deep love for technology, literature and travel. He holds a Masters in Fine Arts from Syracuse University and a Masters in Journalism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ne day, he hopes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for a year. The latest Map of Greater Southeast Asia’s digital economies, which we develop at least once every quarter, is indicating to founders in Greater Southeast Asia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