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為自己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從近 170 個申請的團隊中,最後邀請了將近 40 隊加入。也就是說,有 130 個團隊還在找尋他們的歸屬。現實來說,這數字可能更少,因為據我側面了解,有許多團隊收到「抱歉信」時,轉身就到人力銀行找尋人生的下一步了。

這著實可惜,可惜了這份的決心、可惜了好不容易提起的勇氣。其實,個別團隊的創業成功機率跟有沒有選上 appWorks 育成計畫之間沒有絕對關係。所以無法加入育成計畫的團隊們,請堅持下去!請不要輕易放棄!

堅持的第一步,請替設定產品的上線期限,越短越好!讓團隊才會發揮最大的潛力。產品是你跟消費者中間最重要的橋樑,每個產品都能教你很多事情,所以趕快把它推出去,才是學習的開始。然後請多多參與各種創業活動,認識不同的創業者,聽聽他們的故事,從中得到啟發,像是 TechOrange Startup Mixer 或是資策會創投公會、工研院等單位舉辦的講座,都是很好的開始。

最後,也歡迎你繼續與我和 appWorks 保持互動。例如,每個月舉辦的 Open House,就非常歡迎你來參加(此活動不定時舉辦,請注意本網誌上的公告);當然還有半年一次的 appWorks Demo Day,更是不能錯過大型創業聚會。

有心,你會找一百個方法,即使沒有錢。沒有心,你會找一百個藉口。–Daivd Liu, VideOhya, Class 2

創業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一種磨練,是為了你自己,而不是為了任何其他人。

加油~

(Photo via Ryan Fitton, CC License)

找到你的勇氣

看 Mr. Saturday 的「台灣菁英人才的困境」一文,心有戚戚。文中提到台灣教育制度加上特殊文化背景,造就了許多獨善其身的台灣小媳婦。這些台灣小媳婦若沒有替國家創造出價值的使命感,最後,我們只會變成人才輸出的台勞國。

這讓我想到某位在金融產業待了四年的朋友,薪水還算不錯,唯獨主管機車了點。他說:離職的念頭一直在心中消不去。但連離職這件事,他顧慮了兩年:「我的工作也沒什麼不好阿。離職後,我可能連工作都沒有!」,當下我著實楞住了。原來,這就是台灣的現況。

這樣感覺到。

剛好上週六 appWorks 跟台大的創創學程共同舉辦了一場新創公司正職 / 實習生媒合會。當天參與狀況比預期中熱絡很多。心中忽然湧入一股感動,因為有 Jamie 這兩年來的努力 、因為有 appWorks 幫助創業者、因為有許多正在替台灣未來找尋出路的一群台灣人;離職、創業,似乎越來越不是令人膽顫心驚的事情。

各位台灣菁英們,不想再當小媳婦嗎?沒問題,請帶著你的勇氣,讓我和 appWorks 的 200 位創業者陪你一起勇往直前

(image via  stuckinatightspot, cc license)

創業,可以在矽谷以外

眾所周知,矽谷是網路創業天堂,那裡天氣宜人、創投資金雄厚,同時聚集頂尖科技人才。最新的 PwC Moneytree 的報告即指出,全世界 40% 的熱錢都在投資矽谷。矽谷一個創投基金動輒幾億美金,但在矽谷以外的地區,即便是鄰近的南加州,平均還不到灣區的三分之一。攤開矽谷成功培育出的科技公司,其中不乏 Apple、Google 與 Facebok。這讓矽谷的創投願意承擔更大風險,一出手投資往往就是幾百萬美金,賭的是這些新創公司是否能成為下一個 Google、eBay、Skype。

矽谷的創業風氣行之有年,那裡大型網路公司林立,擁有豐沛的創投資金,時至今日還持續擴張規模與招募新員工。但優勢同時也是它的限制,在矽谷的公司因此更強調「技術」、「圈地為王」與「眼球吸引力」;而且他們正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昰公司難以找到員工。你可能需要跟 Facebook、Zynga、Twitter 搶人才,或是從 Google、Apple、Yahoo 挖角,同時得付出年薪 10~20 萬美金的報酬,只為了聘請一名優質的工程師,還得擔心他明天就打包跳槽到另一家等了 IPO 的好公司。更棘手的是近來你甚至有錢也招不到人,因為愈來愈多有理想抱負的工程師都跑去 Y-Combinator 創業了!

或許是先天環境不如人,或許是競爭沒那麼激烈,矽谷以外的創投看待投資的角度反而比較務實。新創公司必須提出可行的計畫,具有良好的獲利潛力,有時甚至必須已經產生現金流,才有機會向創投募資。這使得矽谷以外的創業人,必須思考的不只有創意或技術,而是消費者真正需求的服務。變則通的情況下,產出的價值不容小覷,紐約的 Gilt 、芝加哥的 Groupon、西雅圖的 Zillow 等等,也都能夠在市場上異軍突起。也就是說,在矽谷以外,其實還有許多人才濟濟、有待開發的地區,等待年輕、熱血、有抱負的創業人去播種收成。

台灣即是一塊豐饒的土地,我們依山傍海、人才輩出。在台灣創業,不需要高額資本,20 萬新台幣就可以請會計師簽證開公司;而且我們享地利之便,自小就接受多元文化,激盪出來的創意隨手可得;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務實,沒有光炫奪目的舞台,打江山靠的是真功夫。此外,矽谷有專門投資網路公司的創投,在台灣也有 appWorks 之初創投,特別專注在培育早期種子團隊;矽谷有 Y-Combinator,台灣也有「appWorks 育成計畫」,提供矽谷精神的網路創業環境,讓同樣想創業的人齊聚一堂,互相交流,發揮 1+1>2 的效果。

矽谷作為主戰場,你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更多的資金、更先進的技術、招募更多的人才,還得時時刻刻擔心後勤補給不足。台灣沒有矽谷的廝殺慘狀,卻有不輸矽谷的資源,和全球華人廣大的市場潛力。因此,有心創業的你,怎能不趕緊捲起衣袖,整裝備戰。

而針對在台灣網路創業的需求,之初特別設計了 appWorks 育成計畫。第三屆目前已經開始接受申請,更多資訊請參考育成計畫頁面,或直接開始填寫這份表格申請。

江山代有才人出,期待看到你們的加入!

(Picture via Francisco@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創業的精實,是一種文化

在 appWorks,我的規矩是辦公室門永遠是開著的,大家創業碰到了什麼問題,隨時可以進來找我聊。只要你走進來,無論我原本在做什麼,一定會放下手邊的事情,先陪你解決你的困難。雖然不敢說是大師,但這些年下來,倒是累積了一些可以幫助創業人撥絲抽繭、釐清癥結的方法。再不然至少可以當個旁觀者清,幫你找到遺漏的地方和不同的思考方向。

不過這幾個月來行程越來越滿,常常有外面的會議,所以我又另外把每個星期五騰出來作 Office Hour,固定整天都待在辦公室裡,等著幫大家解決各種疑難雜症。而最近不斷重複出現的主題,就是「簡單 vs. 複雜」,也就是精實創業 (Lean Startup) 的最核心精神。昨天一整天的「顧問服務」下來,我有感而發的在 Facebook 寫下了

早在 500 年前,達文西就說了:簡單,是最終極的細膩。(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但直到今日,我還是常看到創業人陷入複雜的陷阱。記住,複雜的是思考流程,但最後表現的作品,非要簡單不可。

沒錯,雖然這個主題已經聊過多次了,可是我發現我必須要不斷的一直講,因為創業人,尤其是工程師性格的,太容易陷入複雜的陷阱了。沒辦法,我不怪他們,過去這 40 年來,軟體開發的架構都是用完整、繁複的角度去設計的,在短短的時間內,要把整個產業根深蒂固的觀念扭轉過來,不是容易的事情。

剛好昨天我的紐約創投朋友佛萊德‧威爾遜 (Fred Wilson) 又寫了一篇關於精實創業如何實作的文章,推薦你們去看看,我加入了自己的經驗,把重點整理如下:

  • 在 USV 兩個創投基金投資的公司中,實行精實創業和公司的表現,有很大的正相關性
  • 精實創業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精實的文化才是最核心的精髓
  • 當你把垃圾放進一個精實創業機器,出來的還是垃圾
  • 精實創業可以幫你證實你的假設,但它沒辦法幫你想出對的論點
  • 一開始的創業主題,應該來自「直覺」;到了後面一點,才是基於取得的使用者數據
  • 所謂的「直覺」,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從身為相關產品的重度使用者,和對於解決一個問題的癡狂來的
  • 對於你所處產業,以及裡面的相關知識,有沒有反覆鑽研到癡狂的地步,跟創業成功的機率,有很大的關聯
  • 大多數人嗤之以鼻的主意,往往也是最後產生超棒結果的 (例如:Twitter) — 明顯的東西讓別人去搶吧!
  • 創業要挑困難的問題解決,而且絕對不要怕麻煩,因為一旦你搞定了,別人就很難抄襲 (例如:Google)
  • 獲利的方式應該是很自然的,而且應該要對用戶體驗有幫助 (例如:Google AdWords)
  • 如果你有一個東西非做不可,那就創業吧!如果只是對創業有興趣,那請加入別人的團隊
  • 如果你從來沒開發過,那請試著做做看,或者和工程師們一起工作,因為你必須要知道整個細節
  • 就算你要去上班,那也要勇敢的試試有風險的工作

以上,希望對於大家檢視目前在做的事情、思考未來的方向,能有一些幫助。

創業?何不加入最精實的 appWorks 育成計畫,第三屆已經開放申請,詳情請見 育成計畫網頁,或是線上申請書。期待看到你們的加入!

(Image via bah@flickr under CC license)

你,適合創業嗎?

上次聊到我跟馬克‧薩斯特 (Mark Suster) 有好多相像的地方,包括我們的背景、經歷和對事情的看法等等。今天又讀到他部落格上的新文章:「你應該要創業嗎?」(Should You Really be a Startup Entrepreneur?),更加確定我們上輩子應該雙胞胎來的。

跟馬克的經驗一樣,其實還蠻常有創業人來問我,你為什麼不繼續創業?說實話,我還真的常常看到市場上的許多問題,然後創業人的性格就會跑出來,腦子裡忍不住開始想可以怎麼試著解決,有時候甚至連創業的步驟都想好了,只差袖子捲起來,開始做就是了。好在 appWorks 本身也是一種創業,所以當我回過頭來想,如果我專心把 appWorks 做好,把育成計畫辦好,那對所有的創業人來說,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更大的貢獻,這些創業的想法,交給有興趣的團隊去做就好 — 這樣一想,那股創業的熱血,才稍稍獲得平息。

說真的,創業真的會上癮。它像心情的雲霄飛車一樣,當你坐在上面的時候,高低起伏,有時為了一點小小的突破高興了老半天,有時又為了一點小小的失敗兩天睡不著覺。當你下車的時候,你發誓下次再也不要了。但是相信我,當你離開了一陣子,你會發現全世界沒有比那個更刺激、更真實的事情,你會發現一輩子都沒辦法回去搭平凡無奇的米老鼠碰碰車了。

不過也就像馬克的文章說的一樣,這趟雲霄飛車之旅,雖然沒有身高限制,但也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他舉了幾個創業家共同的特質,我則加了一些我自己的補充:

  • 不是特別在乎地位 (或是頭銜)
  • 對於這個世界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
  • 不喜歡規矩,而且喜歡挑戰權威
  • 可以接受高度的不確定性
  • 不會因為不斷的被拒絕而失去信心
  • 喜歡跟別人聊你在做的事情
  • 喜歡作決定,非常快速的決定 — 即使只有 70% 是正確的 (你需要前進、然後修正,而不是原地踏步)
  • 對自己的執行力有高度的信心
  • 不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
  • 可以承受很高的風險
  • 失敗又怎樣?整裝再出發就是
  • 可以投注很長的時間在這件事情上面 (但你不會覺得它是工作)

而且,即使你的個性是合適的,那也不代表你就就會樂在其中。我的經驗是創業的主題非常的重要,最好是你很有熱忱的事情 — 因為當你跌到雲霄飛車的谷底,全世界都與你作對時,只有你對解決這個問題的執著,才能支撐你渡過這些難關。

而如果,你想清楚了,確定這是你要做的事情,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的加入。沒錯,我在這裡宣布,第三屆育成計畫正式開始接受申請,你們有一個半月的時間可以組織團隊、確認主題,然後填寫這份表格送出申請。(更多關於 appWorks 和本次育成計畫的細節,可以參考 appWorks 育成計畫頁面。)

對於這個計畫和 appWorks 本身有什麼問題,歡迎你們留言或是寫 email 讓我們知道。有什麼最新的資訊,我們也會陸續在這裡公布。

Good luck, everyone.

(Image via meadowsrise@flickr under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