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 Voyage, Class 1. Welcome, Class 2.

很難想像六個月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好像才剛在 appWorks 熱鬧歡迎第一屆育成計畫的 11 個團隊進駐,一下子已經要送他們畢業離開了。但是又感覺不只是過了六個月,彷彿應該是一、兩年的時間,因為這群人在這段期間的蛻變,幅度是非常、非常大的。他們在 appWorks 吸收了日月精華,克服了重重挑戰 ,最後在 Demo Day 上,50 多位投資人和 200 多位來賓的見證下,成功的向世人推出了他們的產品。因此,在他們即將展翅高飛,成為一家家獨立企業、社會中堅、台灣未來希望的同時,請容我在這裡向大家宣布,從現在開始,請尊稱他們為「創業家」,最勇敢的創業家。

我也在學習

而在過去的半年中,不只他們成長,其實我和 appWorks 的夥伴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這其中有不少,是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育成計畫中改善,讓一屆可以辦得比一屆好。而其他的心得,則會成為我人生的收穫,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同儕的力量

從一開始我就懷疑要把育成計畫辦好,促進團隊們互相支持、鼓勵、交流、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環。這其實是我從兩年的 MBA 心得中萃取出來的,在史騰商學院 (NYU Stern),教授往往只是輔導的角色,課堂上的好想法,幾乎都是同學間丟出來,再經過辯論、延伸、佐證之後,所結晶出來的產物。而當別人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時,也往往是我認為最有用的人生課程。

所以在 appWorks,我沿用我的 MBA 經驗,設計了一些機制,例如每周一次的 Demo 時間,來促進團隊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幫助。結果經過了這六個月,我們發現「同儕」這件事不僅僅是重要而已,它根本就是這個計畫的精隨。所有的團隊都告訴我們,他們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最多的解答、最多的依靠。有人甚至誇張的說,能認識這樣一群創業人,是他們這輩子以來最榮耀的一件事情。

所以,學長姊的建議之下,第二屆開始,我們將會更強調同儕間的互動,除了加強原有的機制之外,我們還會推出新的活動,像是團隊間的一對一輔導等等,好讓他們在短短的六個月相處過程中,可以從彼此身上獲得最多的價值,並且成為最緊密的戰友。除此之外,我們也會安排學長姊和學弟妹的交流,讓整個 appWorks 網路有加乘、擴大的效果。

精實創業

另外,在輔導他們一次次 Iterate、Learn、Pivot  的過程中,也讓我們自己對「精實創業」 (Lean Startup Model) 這個模式和執行的方法,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 原來,Pivot 才是這個模式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教會他們如何決定 Pivot 和如何 Pivot,才是他們未來創業路上最有用的技能。原來,「客戶開發」 (Customer Development) 這個觀念對創業人來說太籠統,要給他們很清楚的方法和目標,才能有效實踐。原來,這個模式的工作態度,和他們從先前工作中所培養的習性差異太大,要反覆溫習,再搭配上案例,才會有最好的效果。而這些,我們都可以在第二屆馬上改善。

appWorks 的小 Pivot

而有了第一次的經驗,appWorks 本身的商業模式也將會有一個小小的 Pivot。在我們幾個夥伴檢討之後,發現第一屆團隊們和 appWorks 間的合作結構,彼此間的綑綁不夠緊密,所以偶爾會有溝通不良、沒有效率的情況。這讓團隊們無法專心在創業上面,也讓 appWorks 無法全力輔導他們。因此,第二屆開始,我們將會從根本改善這樣的結構問題,首先確認團隊們與 appWorks 可以像生命共同體一樣,不分彼此,這樣雙方才能全力為解決市場問題衝刺,而不用浪費時間在溝通上面。

感謝

最後,我想在這裡再次感謝在過去的這段時間,曾經幫助過 appWorks 和這批團隊們的每一個人。沒有你們,appWorks 不會有今天的成績。第二屆育成計畫將在 12/1 正式開始,之後還會有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因此,事情還沒有結束,我們不但還需要你們的繼續支持,也需要找更多人來加入我們的行列。

真的很高興,過去的六個月以來,我們為台灣打造了 10 個明日之星。但更重要的是,再過 5 年、10年之後,我希望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當初,是我們一起,靠著每一個人的力量,為台灣創造了這個世界級的網路產業、世界級的創業文化。

加油!

恭喜 Richi 獲《Red Herring 100 Asia》肯定

對於 Red Herring 為什麼翻譯成《紅鯡魚》這事情我一直非常不解。這個詞是從 Red Herring Prospectus 來的,也就是美國公司在上市前流程中,整理出來給有興趣認股的投資人參考,一份含有的財務、營運計畫等資料的文件。由於這份文件的封面印著大大的紅字「此文件僅供參考,該公司並無意出售股票或募資」等此幾近「地無銀三百兩」的字眼,所以才被華爾街戲稱為 Red Herring,也就是「轉移目標物注意」的意思。

所以,雖然 Red Herring 字面上是「紅鯡魚」的意思,但《Red Herring Magazine》這本雜誌可是跟吃海鮮一點關係也沒有,它當初是美國專門報導具有「上市潛力」公司的專業雜誌,尤其活躍於 IPO 最鼎盛的 Web 1.0 時代,2000 年的營收甚至達到一億美金。可惜在達康股災後 IPO 冰冷,近幾年又碰上雜誌業蕭條,Red Herring 只好轉型為一個專門報導具有「上市潛力」公司的專業網站,但還是每年固定選出北美、歐洲、亞洲科技 100 強,來協助大家追蹤未來的潛力新星。

而 appWorks 有史以來投資的第一間公司 Richi (他們的公司名稱是 Richtor Inc.),就是紅鯡魚最新選出《2010 Red Herring 100 Asia》的其中一位得主。雖然我一向覺得得獎沒什麼了不起的 — 因為得到使用者青睞更重要,不過大家也別小看紅魚們 10多年來看未上市公司的眼光,在這之前他們都在很早期就點名了 Google, Yahoo, Skype, Facebook, Twitter 等後來超級成功的網路公司。

所以,在這裡特地恭喜 Richi 出國比賽,光榮得獎,為台灣網路產業爭光。也期許他們繼續努力,有一天真的成為可以出版 Red Herring Prospectus 的上市公司。另外,如果你對其他被 appWorks 選中、輔導,參與「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 11 個創業團隊有興趣,11/23 (二) 下午我們將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為他們舉辦大型「appWorks Demo Day」活動,歡迎你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半年來努力研發的成果。

appWorks Demo Day

各位關心台灣網路業發展的朋友,

11/23 (二) 下午,請跟我們一起來見證這個歷史性的一刻 — 12 個參與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團隊,即將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他們創意,以及 6 個月來努力開發的成果。當天,我們將先讓團隊們依序上台作簡短的 Demo,之後他們會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在各自的攤位回答各位所有的問題。

活動詳情以及報名方式,請見 Facebook 活動頁面

期待當天能夠看到你們。

Jamie, Jackey, Joan, Mike and IC 敬邀

10/11月份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創業人同樂會

10+11月份的 appWorks Startup Mixer 來囉!!!

活動頁在此: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57258597643095

由於 appWorks 將於 11 月底舉辦大型 Demo Day 活動,讓參與第一屆育成計畫的 11 個團隊,有機會向全世界介紹他們六個月來努力的成果,所以10/11月份的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將合併舉辦。

九月份的 Mixer 碰到滂沱大雨,但大家仍然踴躍出席,讓我們十分感動。當天看到很多新的朋友,包括許多創投先進與創業人,甚至還有電影圈與時尚圈的朋友,以及不少對申請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有興趣的團隊。雖然大多僅能簡單聊上幾句,有些甚至被人海淹沒,沒能有機會交談,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你們的面孔我們都記得,所以這次千萬不要害羞,請主動來跟我們打招呼。;)

這次的活動的主題是歡迎入選第二屆育成計畫的團隊們,這些是從 42 個申請隊伍中挑選出來的菁英,即將在 12 月進駐 appWorks 育成中心,到時候請大家跟我們一起恭喜他們。

另外,為了讓大家常保新鮮感,我們決定再次更換場地,移師到大安區,以好吃的熱狗和薯條聞名的 BCDog cafe。而我們的固定班底 — 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團隊也都會到現場,他們的訓練已接近至尾聲,大家可以來跟他們聽聽這五個月以來的心得,還有他們用心研發的成果。此外,Jamie 在內的五位 Team appWorks 成員也都會在場,幫大家解決關於創業、創投等的各種疑難雜症。

地點:BCDog cafe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346巷48號)

時間:11/4號(四)18:30-21:30

這次的活動一樣不收門票,歡迎大家來跟我們同樂,一同推廣網路創業的精神。

另外要在這邊感謝 ezTable 協辦,他們的網址是:http://eztable.com.tw/

最後,提醒大家,根據過去幾次的經驗,活動應該會非常爆滿,請大家先到活動頁預約。

點我點我: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57258597643095

咱們到時候見啦!!!

歡迎來到創業家的天堂 — 我看「超級天使」

昨天晚上抓住了空檔,把一些累積的文章和影片,一口氣消化完畢。最主要是在追一個跟創投息息相關的主題,也是矽谷最近的大辯論,那就是「超級天使」 (super angels) 的興起對創投有什麼影響,對創業團隊又有什麼影響。它是矽谷創新的代表嗎?還是帶有扼殺偉大公司的風險?

超級天使?

「超級天使」是什麼?簡單的說他就是專業的種子基金。以往,「天使投資人」只投資自己的錢,所以每個人每次大多只能投資 2 萬到 5 萬美元。相對的,創投基金由於管理成本的考量,往往則不能投資美金 1-2 百萬以下的案子。

所以,當一個創業團隊需要的金額是介於這兩個額度中間時,這往往代表著麻煩。如果你想募 50 萬的種子資金,那否則你就要同時跟 30-50 個天使投資人談 — 這是一個時間成本相當高的過程,否則你就要編個故事去跟創投募 1-2 百萬 — 問題是你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錢,更不需要這麼早就把這麼多 % 賣掉。

於是,矽谷的創新引擎開動,超級天使因應而生。他們是天使投資人,但是也掌管一個 (相對) 小規模的基金,專門投資10-100萬美金的案子。這些基金的出現,剛好填補了資金市場上這個重要的缺口,讓創業者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於是乾枯了將近十年的早期投資,又開始成為矽谷活動的重心。

而你想的沒錯,雖然說 appWorks 的中文名稱叫做「之初創投」,但從各種定義上去看,我們的確是一個超級天使基金。我們喜歡投資的金額在 10 萬美金上下,而投資的階段則都是在種子和早期。(更多關於超級天使,可以參考這篇 Knowledge @ Wharton 文章,或是這篇 WSJ 報導。)

不只是天使

更重要的是,這批以麥克‧梅波 (Mike Maples Jr.)、大衛‧麥克勞爾 (Dave McClure) 等為首的新一代天使,他們「超級」的地方還不只是投資額而已。這群人往往有第一手的創業經驗,所以對於一個成功網路公司需要的元素,從技術、平台、產品策略、市場定位、行銷通路、搜尋引擎到社群媒體,他們都可以給創業團隊莫大的幫助。

這樣的輔導能力,和傳統的天使和創投非常不一樣。以往,天使被認定是「射後不理」的投資人,而創投能給的幫忙,則大多是在公司的營運、財務和組織等「規模化」層面。然而, 一個剛起步的創業團隊需要許多的幫助,尤其集中在在產品、服務、市場等這些地方,但傳統的天使和創投卻常常無能為力。所以,當擁有創業背景的超級天使出現,他們所能提供的知識和經驗,剛好填補了這個重要的資源漏洞。尤其當「網路」這個行業隨著 15 年的發展,開始累積出許多像是搜尋引擎優化、社群媒體等,這些非常高深、不容易立刻了解的文化和規矩時,如果創業團隊能有一個超級天使投資人,他所能給的種種幫助就顯得更是可貴。

成本效應

不過最最重要的是,伴隨著過去三十年來資訊、軟硬體、網路業的高速發展,創業成本也因此大幅降低。這讓創業團隊對於外來資金的需求跟著大幅減少,也讓發牌的權力漸漸從創投的手上,轉移到了團隊的手上。所以「創投」這個產業才會被迫經歷上述的這些演化,無論是在投資金額上,或是在「服務」上,都必須要順應團隊的需求,才能爭取到好的投資機會和表現。所以,從很多角度去看,「超級天使」的誕生,都只是市場機制運作的結果。而這樣一個符合新環境需求的物種,當然比傳統的創投更有競爭力,也才因此造成矽谷 VC 圈的一陣恐慌。

而 appWorks,也就是在這樣的新秩序下誕生的。我們不斷強調提供的「價值」而不是資金;我們給團隊全方面的輔導,而不只是錢;我們專注在孕育成功的公司,而不是成功的退場;我們甚至修改基金的結構,只為了確認我們和團隊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各位親愛的創業人,歡迎來到一個創業投資的新紀元,一個創業家擁有更多權力的天堂。我們是 appWorks,屬於你們的超級天使。

參考影片:

Mike Maples at the Founder Showcase

Super Angel v. VC SMACKDOWN, Part 1

Paul Graham on Founder Power

(Pic via k-ideas@flickr under CC license, from the moive, “The Social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