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新加坡、AW#18 的 Botbot.AI共同創辦人暨 CEO Chelsea 沈嘉敏則有另一番體悟。Botbot.AI 以 AI 技術,透過會話界面將工作流程自動化,提供企業各式提高員工生產力的解決方案。Chelsea 分享,女性創業者常在大眾不自覺狀態下,因性別刻板印象,遭受更多下意識的批判。
Airbnb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Brian Chesky 曾經說過:「你應該讓 100 個人死心塌地瘋狂愛上你,而不是讓 100 萬人好像有點喜歡你。」(It’s better to have 100 people love you than a million people that
sort of like you.) 只要解決這群死心踏地用戶的問題,就算產品不是最完美、創業也已經跨出成功的一大步了。
2. 將程式放手給夥伴負責,專注在更長遠的策略性思考
身為創業者,與工程師最大的不同,就是永遠有比寫程式更重要的事。AW#8 校友、提供房地資訊的 Foundi 房地 創辦人 Andy 鄭依桓就分享,剛開始創業時,若開會一整天沒有寫程式,就讓他覺得自己今天沒有生產力,所以就算下班回家,也會想辦法再多寫幾個小時的程式。
但創業幾年後,他開始明白,身為公司 CEO,必須聚焦在那些只有 CEO 能做,而無法假手他人的重要工作。所以他現在很少在寫程式,把絕大多數的時間,花在思考公司的未來策略與方向、和利害關係人及團隊成員溝通,將目光放在未來的道路,而不再是眼前的程式。
厲害的軟體工程師成為 CEO 後,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無法不寫程式、也無法忍受寫得不好的程式。尤其是創業初期,難以用高薪找人才,通常會採用實務經驗比較少、但是有潛力的年輕人。
儘管大環境如此,AppWorks
School 過去三年多來,仍遇到不少申請者,很擔心自己沒有相關的學經歷、從我們的 16 週免費程式課程畢業後,無法跟本科系的人競爭,因此遲遲不敢踏上軟體工程師的新職涯。因此,我們想從實際的觀察中,分享我們看到轉職者具有的優勢,幫助更多人勇於做出選擇,早日成為心目中的軟體工程師:
以 AppWorks School Front-End Class #1 的學員
Peter 潘國育為例,政大企管系畢業後,有兩年分別在行銷與專案管理的相關經歷,在工作中需要大量與人溝通、協助策劃與執行,也隨之建立起核心技能。在
AppWorks School 中,我們就感受到他能良好地與同學、導師互動,充分表達自己的問題與人交流,也能夠自己規劃進度並確實達成。最終在結業之際,他第一時間就拿到了超過當年度校友平均的
Offer,也較市場上的本科新鮮人高出
10% 以上,最後選擇加入 OTT 影音串流科技公司 KKStream,擔任前端工程師。
最後,還有一種轉職者的優勢,是結合原有的專業知識,成為稀有的跨域新品種。以曾與
AppWorks School 合作招募軟體人才的新創企業為例,就不乏想招募具備財務會計背景,又具有軟體開發能力的人才,來協助內部建制財務系統;也有醫療領域新創,在招募工程師時,特別偏好具備生醫背景的成員。這些「混血兒」在軟體開發過程中,會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與想法,並扮演用戶與工程師溝通的橋樑,使得產品開發更加順暢。
AppWorks School 第五屆的校友 SuSu 梁殊維,過去曾在會計師事務所磨練,隨後也曾在大型企業擔任過主辦會計,因為想投入自動化工作相關領域而決定轉換跑道。過去紮實的財會經驗,讓她在結業之際,受到當時快速成長,急需建置內部系統的旅遊體驗平台
KKday 力邀,希望由她來主導財務系統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