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Works School 啟動免費區塊鏈工程師課程,為台灣培育 Web3 人才

長期為台灣新創、科技圈培養軟體工程師人才的 AppWorks School,正式啟動台灣第一個免費的區塊鏈工程師培訓課程,自即日起開放申請,預計在 7 月底公布錄取名單,8 月 8 日開始上課,期待為台灣 Web3 的發展培育更多優秀的人才。

申請的資格限定必須具有 2 年以上軟體工程師經驗,通過面試才獲錄取,首重對區塊鏈領域的熱忱,以及過往在技術上所累積的解決問題和自學能力。課程預計將為期 18 週,上課時間為每週一與四的晚上,每次兩小時,大約需每週投入 10-15 小時的學習時數。

在 18 週的課程設計中,將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共 10 週,將帶領學員從零開始學習區塊鏈知識,逐步學會智能合約開發,包含基本語法、開發環境熟悉、實際演練,扎實的課程編排,協助每個人掌握必備的區塊鏈開發技能;第二階段共 8 週,包括賞析知名 DeFi 應用 Compound 與 Uniswap 的原始碼,實作自己的 Lending Protocol、Automated Market Maker 以及 Flasloan,智能合約安全性部分,則將透過 Ethernut、CTF 等遊戲方式進行學習,也會研讀並覆盤區塊鏈歷史中的重要事件,最後則讓學員實作自己的區塊鏈協議,產生自己的作品。

儘管隨著全球進入升息循環,資本市場進入熊市,使得 Web3 領域也被拉如寒冬,但區塊鏈仍將是未來十年內最重要的巨型典範轉移之一。區塊鏈工程師在全球都炙手可熱,例如,根據 Talent.com 統計,美國區塊鏈工程師的年薪中位數為 14 萬美元,遠高於其他相關工作的 4 萬至 11 萬美元,區塊鏈工程師初階職位 (Entry Level Position) 的起薪為每年 12 萬美元,而大多數具有相關經驗的區塊鏈工程師,年薪可高達 17 萬美元以上。

與 Web2 相比,Web3 在軟體開發、去中心化、可組合性、跨領域整合等面向的程式設計與思維截然不同。以去中心化為例,不像 Web2 營運方幾乎可以從後台更動所有參數,在 Web3 應用上,好的智能合約必須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讓營運方的管理權限越小越好,才能得到社群以及使用者的信任;區塊鏈的可組合性,則讓產品迭代速度遠超過 Web2,外部大眾可看到營運方部署的智能合約並加以整合,讓各種產品像是樂高一樣用簡單的基礎建設,組合出令人驚豔的創新產品。另外,Web3 屬於快速發展的領域,技術變動程度高,更需要工程師快速掌握產業最新趨勢,開發出安全且穩定的應用。

AppWorks School 成立於 2016 年,致力協助渴望投身數位、網路與電商產業的人才,提供免費、實作、高效、與業界結合的紮實培訓計畫。現經營有 iOS、Android、Front-End、Back-End 與 Blockchain 等課程專班,以及校園培訓計畫和軟體工程師進修班,成立至今已培訓超過 500 位學員,其中 90% 投身於網路界,在 momo、91APP、KKBOX、Line TV、WeMo Scooter、Line Taxi、Hahow、VoiceTube、OmniChat 與 Gogoro 等知名新創與科技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

AppWorks School 校長黃琇琳說:「Web3 產業進入修正期,也代表現在正是佈局下一波再崛起的契機,只要台灣動作更快,把人才培育機制建立起來,有了好的人才庫支援,相信台灣在下一波 Web3 的浪潮中,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由於 Web3 成長快速,人才供不應求,最優秀的工程師,幾乎都正在各自的創業旅程中尋求更大規模的顛覆,所以 AppWorks School 在半年以上的籌備過程中,邀請 AppWorks 生態系中的 Web3 創業者參與課程設計,並協助培訓種子教師,目標是讓課程內容以及所培育的人才,能貼近 Web3 新創最前緣的需求,讓人才成為推進台灣 Web3 產業的助力。

由 AppWorks 生態系 Web3 創業者協助培訓的第一批 AppWorks School 區塊鏈課程種子教師,經歷兩個半月的高強度專案實作以及實務賞析後,在今年 5 月結訓。

對 AppWorks 來說,啟動區塊鏈工程師培訓課程,承襲了過往在 Web2 時代的經驗,為不同階段的新創與創業者,從不同面向提供具體協助與支持。AppWorks 自 2009 年成立,2010 年啟動每半年一屆的 AppWorks Accelerator,協助創業者從 0 到 1、建立 Product-Market Fit,隨著生態系擴大,不少新創進入成長期,AppWorks 先後在 2012 年成立 AppWorks Fund I 創投基金,以及 2016 年創辦 AppWorks School 培訓工作者轉職為軟體工程師,分別在資金與人才上協助新創邁向規模化。這套模式,至今已建立起擁有 457 家活躍新創、1,448 位創業者的新創生態系及創業者社群,而在創業機會從 Web2 移轉至 Web3 後,AppWorks Accelerator 自 2018 年開始聚焦招募 Web3 新創,並在 2018 年啟動的 AppWorks Fund III,投資深具成長潛力的 Web3 新創,在 Web3 領域,AppWorks 生態系已累積 93 家活躍新創、181 位創業者、投資超過 20 家 Web3 新創,而 AppWorks School 的區塊鏈工程師培訓課程,則是 AppWorks 在人才面向上,協助 Web3 新創的另一塊重要拼圖。

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指出:「AppWorks 長期經營三大平台:Accelerator、Funds 與 School,分別致力於服務創業者、投資人與人才的需求。AppWorks School 於 2016 年草創,由 AppWorks 負擔所有成本,為人才提供免費、短期、高強度的學程,協助他們成功『轉碼』,為減輕台灣畢業生科系分佈與業界需求長期不對稱,導致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結構問題,貢獻綿薄之力,更期望拋磚引玉,加速教育改革,讓更多年輕人才適才適所,增加社會整體效率與幸福感。經營至今,AppWorks School 畢業超過 500 位學員,九成成功專職為軟體工程師,如今已進入快速規模化階段,目標在 2025 年達到每年畢業 1,000 位開發人才。區塊鏈工程師培訓課程,是 AppWorks School 規模化過程中,開啟的一個重大新領域。透過幫助更多年輕人才進入 Web3 世界,期望能協助他們享受這個新興產業,未來十、二十年的榮景。鼓勵對區塊鏈有興趣、需要我們推你一把的人才,把握機會申請,也期待所有求才若渴的 Web3 新創,都可以在此找到最適合你的夥伴。」

關於 AppWorks 之初加速器集團

2009 年成立,由「創業者」為「創業者」設立的加速器,以及基於加速器發展的新創社群與創投機構,致力在大東南亞地區協助下世代的創業者,抓住數位革命的成長機會。正如同 Mobile Internet 帶來了巨變,我們相信 ABS – AI、Blockchain 與 Southeast Asia 是今日的三大典範轉移。我們認為,創造一個偉大事業的過程中,團隊是主角,而投資人則是配角,我們專注扮演配角,從種子時期開始支持有想法的團隊,一路陪著他們打造區域級、世界級的偉大企業。AppWorks 目前共提供 Accelerator、Funds 與 School 等三項主要服務。更多資訊:appworks.tw

關於 AppWorks School 之初學校

AppWorks School 成立於 2016 年,致力協助渴望投身數位、網路與電商產業的人才,提供免費、實作、高效、與業界結合的紮實培訓計畫。成立至今,已培訓超過 500 位學員,其中 90% 投身於網路界,在 momo、91APP、KKBOX、Line TV、WeMo Scooter、Line Taxi、Hahow、VoiceTube、OmniChat 與 Gogoro 等知名新創與科技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現經營有 iOS、Android、Front-End、Back-End 與 Blockchain 等課程專班,以及校園培訓計畫和軟體工程師進修班。更多資訊:school.appworks.tw

關於 AppWorks Accelerator 之初加速器

2010 年成立,每半年嚴選本區域最具潛力的新創團隊進駐。輔導新創團隊尋找 Product-Market Fit、幫助成長期團隊建立 Sustainable / Scalable Business Models。成立以來,從 AppWorks Accelerator 畢業的活躍新創已達 457 家、1,448 位創業者。過去一年來,AppWorks Ecosystem 大幅成長,所有企業加總營業額達 175 億美元,年增 36%,提供就業數 21,353 位,年增 15%;生態系累積募資金額達 54 億美元,年增 25%,總價值則達到 326 億美元,年成長達 87%。更多資訊:appworks.tw/accelerator 

關於 AppWorks Funds 之初創投基金

AppWorks 管理三支創投基金總共募集 2.12 億美元,我們與認同我們理念的投資人合作,其中包括在科技製造、金融、媒體等業界領先的龍頭企業。我們通常投資種子輪至 C 輪的新創,每年進行 20 個投資案,目前為止已投資超過 80 家新創,其中許多在其垂直居於領先地位,如:Lalamove、Dapper Labs / Flow、Animoca Brands、91APP、Figment、Carousell、ShopBack、Tiki、17LIVE、KKday 等。此外,並已有 5 個 IPO 案 (Uber、隆中網絡、創業家兄弟、松果購物、91APP)、4 個 IEO 案,以及 1 隻百角獸 ( Hectocorn)、2 隻十角獸 (Decacorn) 與 5 隻獨角獸 (Unicorn) 。更多資訊:appworks.tw/investments

【歡迎所有 Web3 / DAO、AI / IoT 以及目標 Southeast Asia 的創業者,加入專為你們服務的 AppWorks Accelerator

洪麗甯 (緯穎科技執行長):擁抱科技創新,是我們 Day 1 就建立的 DNA

Antony Lee, Communications Master (李欣岳 / 媒體公關總監)

負責媒體與社群溝通相關輔導。加入 AppWorks 前有 18 年媒體經驗,是台灣第一批主跑網路產業的記者,先後任職《數位時代》副總編輯、《Cheers 快樂工作人》資深主編、SmartM 網站總編輯。畢業於交大管科系,長期關注媒體產業變化,熱愛閱讀商業與科技趨勢、企業與人物故事,樂於與人交流分享,期許自己當個「Internet 傳教士」。

在雲端科技所帶來的典範轉移中,緯穎科技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2012 年,原本擔任緯創資通雲端事業部總經理的 Emily 洪麗甯創立緯穎科技,專攻提供雲端服務商 CSP (Cloud Service Provider) 客製化伺服器,過去 10 年來,在雲端應用百花齊發的顛覆過程中,緯穎也與全球一線 CSP 一起成長、成為它們共同壯大的革命夥伴。專訪 Emily,除了了解第一線產業變化的觀察與因應策略外,更像是現場收穫了一位成功創業者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在最初幾乎沒有相關經驗與 IT 團隊時,僅只是因為相信雲端就是未來,從創立的 Day 1 就決定將內部系統上雲。事後看來,這個當初看似大膽的決定,不僅完全正確,更打下了緯穎未來得以快速成長的基礎。

也正因為這樣積極擁抱科技創新、快速切入市場新機會的經歷,當被問到在擔任 Wistron Accelerator 緯創垂直加速器,以及其他創業者社群的 Mentor 或與創業者交流時,Emily 最欣賞的創業者、新創特質為何,她很直覺地就指出,她最欣賞具有堅強核心技術、知道未來市場在哪裡的創業者。以下是採訪重點整理: 

Q: 在超大型資料中心 (Hyperscale Data Center) 及雲端 IT 基礎架構 (Cloud IT Infrastructure) 這幾個緯穎的核心領域中,和 3-5 年前相比,有哪些重要的變化、趨勢正在發生?

A: 最明顯的改變,就是雲端產業的去品牌化、客製化需求越來越高。過往,產業的遊戲規則、發展方向,是由 Intel 以及主要的伺服器品牌商所決定,產品就像是 Commodity,只是將標準規格的伺服器賣給不同的客戶。這幾年完全不一樣了,一方面應用端的創新更多、更快,另一方面,這些做應用的 CSP 開始自己開規格與需求甚至是設計晶片,跳過伺服器品牌廠商,直接與供應商、製造商合作開發產品與設備。

當初創立緯穎,也是因為看到這樣的機會與威脅,所以我們自己在 Day1 內部系統 就是雲端優先、零機房,因為這是我們的信念。就算一開始,我們也沒有太多相關的經驗與人才,但還是堅持下來走這一條路,也希望我們的經驗,能鼓勵更多企業上雲。

客製化代表系統架構、硬體規格是由做軟體、做內容的 CSP 來決定,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應用要做什麼,發牌的人是他們。以前,伺服器品牌商是做通用型伺服器,除了賣設備,還會在上面灌一些管理、應用軟體來賺錢,現在 CSP 本身就是做軟體的,自己就會開架構做軟硬體整合,然後跳過品牌商直接來找我們合作。

除此之外,每一個資料中心的設計也都不同,每次我去參觀時,都會覺得:「哇!這才是高科技。」例如,考量到散熱與節能等因素,會運用各種綠建築、綠能的技術,將各種熱通道、冷通道和機器排在一起,還有各種物理、溫度、氣流的運算,讓散熱與耗能都更有效率、更環保,這些條件都會依照客戶需求而需要高度客製化。

以前,作為 ODM 代工廠商,其實不太知道設計出來的產品用來做什麼、不知道為何而戰,不管是主機板或是伺服器,出貨之後都還要透過好幾層,才會到真正的使用者手中。但當 CSP 勇敢跳出來直接找我們時,我就很清楚感受到,這對緯穎的意義更大,因為一旦我們的工程師知道了為何而戰,知道應用在哪裡,而不會只看到片段,這個產業因此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

另一個重要的趨勢,則是整個產業轉向開放原始碼 (Open Source)。例如,韌體幾十年來,大多就是由少數幾家廠商所主導,現在連韌體也必須要開放原始碼了,放在 Github 上,大家能共同協力開發,我們也一樣。除了出貨設備之外,還會把產品設計公開出來,跟客戶真的就是一直協同合作,不管是白天或晚上,在 Github 上交流與協作。在這過程中,真的會發覺人類產業進步就是這樣,把產品設計和規格捐出去,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可是會造福整個雲端產業、貢獻整個開放社群。

運用科技來擴大服務能量

Q: 面對這些產業趨勢所帶來的轉變,對緯穎有產生哪些影響?有改變哪些商業模式?

A: 第一個改變,是因為我們在業界做得夠久,名聲也更大,所以有機會能在技術的最早期,就參與發展未來技術。例如,Intel 或 Broadcom 這些晶片商,會直接找我們合作與交流新的技術,規劃一些兩、三年以後的產品,一起從技術角度談下一代的規格,然後一起贏得市場占有率。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去找自己的定位、創造自己的價值,比如說在 Immersion Cooling (浸入式冷卻) 領域,我們有自己研發伺服器冷卻水箱賣給客戶,客戶再依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改良成下一代產品。

另一個明顯的改變,則是服務模式。我們的產品至今已經出貨給超過 400 個資料中心,散佈在全球超過 50 個城市,必須提供客戶換零件、換主機板這些維修服務。通常,資料中心不太會讓外人進去,除了因為商業機密與專利考量,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資訊安全,只要插個隨身碟、放個病毒進去,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所以進入資料中心,都要有非常嚴格的審核,對我們來說,在這樣的客戶規模下,要如何服務到第一線的使用者,就變成非常大的考驗,要去管理每個國家負責維修以及提供相關服務的合作夥伴。 

這個考驗也帶給我們新的機會,可以運用新的科技來擴大服務的能量。例如,我們出貨某款 Immersion Cooling 的水箱到資料中心去,以前新產品交付給客戶,就是提供使用手冊、拍安裝教學影片,但現在客戶説:「這東西真的太新了,我不會使用,你給我派人來搞定。」於是,每一個資料中心我們都要安排一個人去做現場支援,這種服務成本會非常驚人。所以我們現在在嘗試,運用 VR、AR 的技術,讓客戶戴上眼鏡或是其他頭戴裝置,我們的工程師就能在遠端帶著客戶操作,這樣就不用到現場去服務客戶,也不會因此無限制的找人,我們現在還在這個路上,除了內部創新外,也許未來也會有更多相關與新創合作的機會。

Day 1 就上雲

Q: 在技術或服務上,面對這麼快速變化的外在環境,緯穎在內部是如何建立起鼓勵創新、善用科技或與外部合作的文化與 DNA?

A: 緯穎的產品與服務,屬於非常後台的底層,我常說,我們就是陽光、空氣、水,平常做得好的時候,因為沒有當機,人家感受不到你的存在。所以,隨時跟上產業與科技的最新變化,提供穩定、成為讓客戶信任的產品與服務,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與價值。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在各個營運面向提早適應、得要更加重視創新。例如,我們在 Day 1 就決定全部上雲,當時我們還沒有完整的 IT 團隊,更沒有什麼相關的經驗,也不知道怎麼開架構與規格,我也是自己飛去美國,親自去請教專家該怎麼做,然後慢慢完成資料串接、上傳,做出我們自己的服務入口網站。碰到軟體的問題,也要運用開放原始碼來開發出自己的程式,事後看來這才是對的,因為各種創新應用、解決方案,在雲裡面就可以找到答案,找到什麼就先拿來用,如果都要靠自己開發,速度永遠趕不上產業的變化,因為這是結合技術與工程師社群的力量在做,你自己慢慢刻到 Version 2.0 時,人家可能已經完成 Version 10.0 了。

創新與數位轉型已經變成我們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不只是技術或研發單位投入。例如,我們每一年都會鼓勵同仁去參加外部或是自己舉辦的黑客松,因為參加比賽時,要自己找題目、學習使用新工具,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原型,結束後,還可以去使用自己做出來的成果,去優化、自動化自身的工作流程。例如,我們財務部門的同仁,第一年參加時就得到冠軍,並進一步將成果結合到後段的財務工作。以前,我們每天要結帳,必須由一位財務小主管,花三、四個小時,一半自動加一半手動的把捷克、墨西哥、中國、台灣這些來自各地的帳務做成報表,現在是利用財務同仁自己寫的程式機器人來結帳,人只要按鍵確認對錯就好,差不多 20 分鐘就做完了,現在我們在每天早上九點以前,全世界前一天的業績、帳務就結完了。

在我們的財務部門,大約有 15% – 20% 的同仁會寫 Python,這算是一種良性同儕壓力下所帶來的結果。因為一開始,一定只有一、兩人會,主管會鼓勵其他同事去上課、去比賽,進而應用在個人的工作上,慢慢就會形成一種團隊氛圍,甚至內部開始會有傳教士、小老師這類的角色來幫助其他同事,現在是我們在其他地方的財務同事也開始學,這樣不會的同事,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從我們的經驗來看,我認為企業想要數位轉型,除了從管理層由上而下的鼓勵推動外,還要有由下而上的同儕自發文化才會成功。

Q: 在鼓勵內部創新外,妳個人這幾年也很積極向外尋找與新創合作和交流的機會,除了擔任緯創加速器的 Mentor 外,也有參加其他創業者社群擔任 Mentor 或評審,為什麼想要做這件事情?在這過程中,有哪些收穫?

A: 不只我,我也常和緯穎的其他高階主管一起參加,大概每一、兩個月都會有至少一次與新創交流的機會,對我個人的收穫很大,我們常常在這過程中,都有共同的感覺:「喔!這樣也可以做生意?」但後來再深入一點,就會覺得真的還滿有道理的。

目前,我們還沒有真的和新創產生太多商業連結與合作,但這過程,對我個人產生非常多衝擊,非常享受。因為我們的業務核心,是以大型企業客戶為主,對技術、穩定度有很嚴格認證與要求,通常不會太輕易採用新創的解決方案,但我們持續有與新創在做 PoC,也很願意提供設備或樣本給新創測試,或是分享我們對於產業變化的觀點,相信再過一些時間,會有更成熟的合作成果。事實上,這些與創業者交流的機會與場合,我反而很開心,因為覺得沒有公司壓力,就做我自己,照著自己的良知喜好提供建議與回饋,或是從中獲得啟發,這過程很有趣,對雙方來說都有很多學習。 

Q: 在這些與創業者交流的經驗中,妳特別欣賞創業者哪些特質?

A: 第一個,是要清楚知道自己的核心能力比別人強在哪裡?第二個,則是這個核心能力能解決什麼問題、帶給別人什麼價值?例如,我覺得新創至少要有一個很堅強的核心技術,然後要知道市場在哪裡,要有一個清楚的 Go-to-Market 策略。除此之外,如果能有一個很好的團隊,會讓人更期待未來的潛力。

【歡迎優質 AI、物聯網、雲端、資安、教育與醫療新創加入 Wistron Accelerator

劉展豪 (緯創行業智能產品事業群副總經理):積極投資技術與人才,成為與 IoT、Smart Device 新創合作的重要推手

Antony Lee, Communications Master (李欣岳 / 媒體公關總監)

負責媒體與社群溝通相關輔導。加入 AppWorks 前有 18 年媒體經驗,是台灣第一批主跑網路產業的記者,先後任職《數位時代》副總編輯、《Cheers 快樂工作人》資深主編、SmartM 網站總編輯。畢業於交大管科系,長期關注媒體產業變化,熱愛閱讀商業與科技趨勢、企業與人物故事,樂於與人交流分享,期許自己當個「Internet 傳教士」。

在 5G、AI、IoT 所帶來的典範轉移下,各種 Smart Device 的應用呈現百花齊放,為創業者帶來創新顛覆的絕佳機會。AppWorks 特別專訪緯創資通轄下緯創智能的行業智能產品事業群(Vertical Business Group) 副總經理 Howard 劉展豪。Howard 在緯創服務超過 16 年,從早年的 PDA、3G 手機、衛星導航,再到近年各種 5G、AI、IoT產品,擁有極為豐富的 ICT 產業經驗,他在這次的專訪中,分享了緯創智能在所處產業變化的洞察,長期以來與新創合作的經驗,以及在參加 Wistron Accelerator 緯創垂直加速器與新創的交流過程中,對於創業者的觀察以及個人收穫,以下是重點整理:  

Q: 在緯創的分工架構下,緯創智能負責的角色與任務為何?緯創今年將願景訂為創新而永續(Sustainability through Innovation),在這當中,緯創智能可以創造哪些價值?有哪些發展策略與目標?

A: 對我們來說,不管是在技術或商業模式上,創新一直是緯創在營運上的重點之一,最近這幾年,因應整個產業與市場的趨勢,就再多了 Sustainability through Innovation 這個願景。

我們著重的,在於深耕與體現在行業 (Vertical) 與產業端的價值。大約最近兩、三年來,外界關注度比較高的是 5G 與 AI,其實這些內容一直是我們的主軸,我們在行動應用這個領域已經耕耘十幾年了,從幾年前的 3G 手機,邁向 5G、 IoT、企業專網,再到現在進入各個行業端的應用,進而將各種技術跟製造端進行整合,不管在技術、設備、人才等相關的投資,在台灣,我們的整合能力其實都算少見,希望能在這上面,累積出一些 Know-how 或 IP,協助客戶不管是在因應市場需求或對我們的信任上,都能有更大的價值,不只是純粹的代工,而是讓我們對於技術與人才的投資,能與客戶產生更強的黏著度,進行更深度的合作。

舉例來說,在我們的事業群當中,研發相關人才比例超過八成。在 5G、AI、IoT 這幾個技術領域,我們在相關人才與設備的投資很積極,因為得跟這些領域的國際一線大廠競爭人才,要讓優秀的人才認同我們所處的產業以及未來性。

緯創與新創合作,是左腦與右腦的結盟

Q: 在這些策略背後,對於緯創智能的產品開發,和 3 到 5 年相比,有哪些重要的變化、趨勢或是典範轉移正在發生?其中,緯創智能會如何與新創合作?

A: 由於 5G 或 AI 的技術推進,我們可以看到在多數產業的運用通常很快,這已是普遍的常態。在這當中,我們會看到許多新創出現,呈現出百花齊放,陸續展開許多合作機會,對我們來說,除了將我們內部很好的技術、設備、人才,打造成一個平台或彈藥庫與新創合作外,我們也會依據產業、技術、商業模式或是新創的成熟度,以內部創新、加速器、CVC (企業創投)、事業群等不同方式,做一些相對應的 PoC 驗證、策略投資,或是合作成立新公司。

例如,我們內部兩年前成立了一個新團隊,開發可應用在醫療養護、購物中心、大眾運輸、物流倉儲、工廠等不同場域的 Wifundity AM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自主移動機器人);或是轉投資的緯昌科技 (編按:緯昌科技為緯創與廣積科技於 2017 年合資成立),在今年的 COMPUTEX 上展出 WiZAVIU 智慧行車紀錄器解決方案,並結合 WiZAVIU Cloud 雲平台,瞄準冷鏈物流商機。

在與新創的合作上,我很認同,緯創與新創的合作,某種程度上是左腦與右腦的結盟,緯創在負責理性、營運的左腦上,比重比較高;新創在負責感性、創意的右腦上,則更加重要。對緯創來說,除了提供剛剛提到的技術與人才外,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場域,在我們過往與新創的合作經驗上,我覺得有幾個滿接近的,例如在車聯網、智能建築等領域,因為我們有工廠與各種應用場域,除了純粹做 PoC 之外,新創也能透過我們,實際看到這些 PoC 落地的場域,或是與緯創的生態系展開更多合作,能夠與我們的客戶一起走入國際,我覺得這才是新創加入緯創加速器的重點。另外,也有機會更進一步了解緯創,看我們在一些行業或領域上,投資一些新創背後的初衷,以及我們一些有價值的觀察與見解。

在過去十幾年以來,我們一直是在科技製造這個產業內,提供 OEM 與 ODM 的服務,扮演 TSP (Technology Service Provider) 的角色。不管是對客戶或是新創,如果要做不同商業模式的嘗試,我們會選擇跟外界合作,不會自己來做品牌,這是我們長期以來遵守的準則。每一次與新創的合作,我們都是抱著認真交往為前提,希望能創造雙贏。

我們之前與緯昌一起投資了一家 IoT 新創,產品可用於家用防水閥。這家新創本身技術不錯,在我們進場後,協助它將產品調整得更為商業化、更容易製造,持續提升產能到每個月可以出貨上萬台的規模,讓它在產品設計、製造、品質上都能兼顧,能夠更聚焦在自己的強項上,可以很快在所屬的產業內站穩腳步,緯創和緯昌也因此進入新的 IoT 應用領域。

與新創交流,獲得日常營運外的啟發

Q: 在與新創的合作上,對你個人有哪些收穫?

A: 有!每一次都是我很珍惜的經驗。我們每天要面對的多數事情,就是日常營運、客戶服務這些工作。在和那些與我們短期、日常事務沒有直接關係的新創交流時,一定要督促自己換個腦袋跟他們討論,在緯創加速器中,會安排我們這些主管與新創交流,或是擔任創業者的 Mentor,大家都是戰戰兢兢的,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受限在自己過往的經驗與成就上,每次和創業者聊完,對於他們提出的想法、技術或商業模式,常常會有很大的衝擊,因為我們是慣常用左腦思考的人,創業者會帶給我們很不一樣的思維,這是很不錯的自我挑戰與刺激。 

例如,我曾經與一位提供美容美髮產業 Smart Energy 方案的創業者交流,讓我覺得滿驚艷的,也因此知道,原來在美髮沙龍的服務中,碳排最嚴重的環節是吹頭髮。這個經驗,讓我發現原來有不少新創,在各方面都相對侷限下,竟然在碳排、儲能、End to End 這些面向上,可以顧得這麼完整,在 ESG (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 已成為各界主流思維的潮流下,企業需要由上而下因應來設定各種經營使命,這次的經驗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 

Q: 在與創業者交流的過程中,你最看重創業者哪些特質? 

A: 其實不管是客戶或是新創,我們對每一次的參與和互動都是有期待的,我們沒有那麼在意當下的規模大小,但很重視企圖心,要有 Be Somebody 的心態,有沒有想要成為所在領域的 Top 3。如果創業者有這樣的心態,我們就會有很好的合作,可以努力協助他 Be Somebody。

所以我們一定會慎選,每一次與新創的媒合,都要充分地溝通,我覺得新創也該慎選合作的大企業。最終的結果,一定要是雙贏,如果有任何一方是抱著打工心態,我會覺得很可惜,如果雙方都有這個默契、熱忱,合作的氣氛就會對,成果自然會比較好。這當中包括創業者的企圖心、創業動機、團隊領導等面向的觀察,是很重要的一環,創意者不要覺得只要靠一個 Idea,就打算吃好幾年,上不去也死不掉,然後每一個加速器都想參加。

這也是我們滿感謝 AppWorks 的地方,在緯創加速器的新創團隊招募上,幫我們做了很好的篩選,不然要靠 CVC 或我們自己去海選新創,真的不容易。

創業者莫忘初衷

Q: 對於想要申請加入緯創加速器的新創與創業者,你有哪些建議?

A: 我覺得對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心態是莫忘初衷,不要忘記當初為什麼要創業、想要解決什麼問題。不要因為外界紛紛擾擾,或是因為和我們這種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合作,就被帶偏離這個初衷。永遠要聚焦在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上,以及對於未來三、五年想像或看法。

不要期待讓緯創變成火車頭,跑在前面去帶動什麼事情發生,這絕對行不通。我們可以在後面,成為創業者很好的推手跟助力,為他的創業加分,而不是跑在前面領導,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不然就違背了加入創業加速器與雙方合作的意義。

在我過去的經驗中,可能是因為雙方的規模、產業經驗都不一樣,講出來的一些想法或建議,或多或少都會為創業者帶來影響,甚至可能影響到創業者的整個信心,一方面,這是我們在溝通上非常謹言慎行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創業者能夠堅守初衷。

【歡迎優質 AI、物聯網、雲端、資安、教育與醫療新創加入 Wistron Accelerator

AppWorks Demo Day #24 Unveils 12 New Startups Facing the Global Market

TAIPEI, TAIWAN—On June 28, 2022, AppWorks Accelerator held  its 24th demo day virtually, unveiling 12 startups operating across the frontiers of AI/IoT, NFT/blockchain projects, and Southeast Asia-focused startups.

As one of Greater Southeast Asia’s longest running independent accelerator programs, AppWorks Accelerator brings together founders building innovative businesses for Taiwan’s digital renaissance, the global web3 revolution, and Southeast Asia’s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 The event was broadcasted across the firm’s YouTube channel at 09:00am Taipei Time (GMT +8) for VIPs (including investors, corporate partners, ecosystem-builders, and more). The video will be exclusively available to VIPs for two weeks after which it will be available for the public to view. With the gradual resump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face-to-face operations, AppWorks Accelerator #24 (“AW#24”) will feature a live in-person Demo Day on July 14 in Taipei.

AW#24 officially kicked off in March 2022, featuring 24 teams and 51 founders from 12 different home markets, including Indonesia, Thail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gapore, and Hong Kong—with 17 Taiwan-based teams. The batch included 10 female founders (20%) and 20 serial founders (42%). Half of the batch’s founders are building projects for the web3 era. 

For AW#24’s global demo day, the accelerator will feature the following companies:

1. The Iterative Collective: Incubator, developer & publisher for games

2. Protico: Web3 chatting network 

3. Labfront: AI tools for health research

4. PaperPlane by FlyingClub: NFT with IRL drinking utility

5. Envio: Full-service digital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enabler for SMBs

6. BitShine: Fiat on-ramp and off-ramp for companies

7. Aibou: Helping SMBs grow and scale, with automation and data insights that matter

8. Alphalytics: On-chain data aggregator

9. Blueberry Tech: Business aggregator app 

10. PreTeeth AI: AI tools for dental smile design

11. ZTO: Web3 social media

12. Storius: Geotagged audio sharing app

“As investors across historical cycles in traditional and crypto startups, we’ve seen the rise and fall of trends—as well as dramatic shifts that permanently alter the way founders and companies innovate and iterate products. With macro and geopolitical headwinds playing a dominant role in shaping market dynamics, we are now at the beginning of a new cycle, representing a shift in attitudes towards early-stage value creation across all market verticals and geographies,” said Jessica Liu, Partner, AppWorks. “With AW#24, we’re seeing many exciting innovations in web3 and traditional startups, creating powerful new ideas for the next cycl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one of Greater Southeast Asia’s largest accelerator programs, AppWorks holds its Demo Day twice a year, welcoming investors and business leaders seeking partnerships with carefully selected digital innovators from across the region and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addition of AW#24, there are now 457 active startups (+43 YoY) and 1,448 founders (+53 YoY) in the community. The AppWorks community now accounts for US$17.5 billion in annual revenues (+36% YoY), creating over 21,000 high quality job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15% YoY). In the firm’s rapidly growing web3 practice, the AppWorks ecosystem includes 93 active web3 startups, led by 181 found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Original file for download: State of The AppWorks Ecosystem (June 2022)

AppWorks is currently accepting applications for AppWorks Accelerator #25 (“AW#25”), which will feature founders working on AI/IoT, web3/DAO, and Southeast Asia-related startups–with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 as a major focus. AppWorks believes that DAOs represent a new frontier that will disrupt the way people build organizations, and welcomes decentralized team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join the accelerator. AW#25 will be held from September 2022 to January 2023. The accelerator is equity- and cost-free, providing practical and hands-on mentorship to guide founders in achieving better product-market fit, win key business partners, and become a better founder.

About AppWorks

Founded in 2009, AppWorks is a leading startup community and venture capital firm built by founders, for founders. We are committed to back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in Greater Southeast Asia (ASEAN+Taiwan) and helping them facilitate the region’s transition into the digital age. Just as how mobile and the internet completely transformed the status quo, we believe the current era of technology is currently being defined by major three paradigm shifts: AI, Blockchain, and Southeast Asia (ABS). 

As such, whether it’s mentorship, investment, or talent, AppWorks has established a one-stop-shop for ambitious founders willing to bet against the consensus and drive a change they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We help startups build disruptive businesses from even an inkling of an idea into world-class enterprises through our three primary lines of service: Accelerator, Funds, and School.

More information: appworks.tw

About AppWorks Accelerator

AppWorks Accelerator is a launchpad for bold and ambitious entrepreneurs targeting Greater Southeast Asia (GSEA). Every six months, we take in startups with strong potential, equipping founders spanning all walks of life with the necessary resources, mentorship, and guidance to get their ventures off the ground.

There are now a total of 457 active startups and 1,448 founders in the AppWorks Ecosystem. Collectively, all companies produce a turnover of US$ 17.5 billion, an annual increase of 36% compared to the same time last year, and provide 21,353 jobs, 15% more than the year prior. Altogether, the Ecosystem raised a total of US$ 5.4 billion, an annual increase of 25%, with an aggregate valuation reaching US$ 32.6 billion, growing 87% YoY.

More information: appworks.tw/accelerator

Introductions to the Startups Pitching on AppWorks Demo Day #24 Facing the Global Market

In mid-July, we will host an in-person Demo Day in Taipei, Taiwan, featuring startups that are facing the Taiwan market. We thought it would be great for the founders to showcase their product and team to the wider startup community from across the region and our network through a virtual Demo Day. 

This past half year, AppWorks Accelerator recruited 24 teams across AW#24, with 51 founders from 12 different home markets, including Indonesia, Thail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gapore, and Hong Kong—with 17 Taiwan-based teams. The batch included 10 female founders (20%) and 20 serial founders (42%). Half of the batch’s founders are building projects for the web3 era. 

This particular demo day will feature 12 startups, with many in the NFT / blockchain space to give you a glimpse into our digital future. We will hold an exclusive livestream for investors and corporate representatives on YouTube at 9 am (GMT+8) June 28th. The video will be officially open to the public after the exclusive 2-week campaign.

You can fin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ach pitching team and founder below:

1. The Iterative Collective: Incubator, developer & publisher for games

Matthew Quek | [email protected] | theiterative.co

2. Protico: Web3 chatting network

Howie Young | [email protected] | Protico | Web3 Chats

3. Labfront: AI tools for health research

Chris Peng | [email protected] | labfront.com

4. PaperPlane by FlyingClub: NFT with IRL drinking utility

Larry Tu | [email protected] | flyingclub.io

5. Envio: Full-service digital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enabler for SMBs

Richard Cahyanto | [email protected] | envio.co.id

6. BitShine: Fiat on-ramp and off-ramp for companies

Claire Chen | [email protected] | bitshine.app

7. Aibou: Helping SMBs grow and scale, with automation and data insights that matter

Bouchen Kuo | [email protected] | aiboucrew.com

8. Alphalytics: On-chain data aggregator

Anne Winterson | [email protected] | alphalytics.ai 

9. Blueberry Tech: Business aggregator app 

Eric Lin | [email protected] | blueberrytech.io

10. PreTeeth AI: AI tools for dental smile design

Bill Chou | [email protected] | aidirect.com.tw

11. ZTO: Web3 social media

Lenny Fan | [email protected] | ztocoin.com

12. Storius: Geotagged audio sharing app

Freddy Law | [email protected] | storiusapp.com

If you are an investor or corporate representative and need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ams or want to connect with AW#24 founders, please email us at [email protected].

We welcome all web3 / DAO, AI / IoT, or Southeast Asia founders to join AppWorks Accel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