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新加坡、AW#18 的 Botbot.AI共同創辦人暨 CEO Chelsea 沈嘉敏則有另一番體悟。Botbot.AI 以 AI 技術,透過會話界面將工作流程自動化,提供企業各式提高員工生產力的解決方案。Chelsea 分享,女性創業者常在大眾不自覺狀態下,因性別刻板印象,遭受更多下意識的批判。
Airbnb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Brian Chesky 曾經說過:「你應該讓 100 個人死心塌地瘋狂愛上你,而不是讓 100 萬人好像有點喜歡你。」(It’s better to have 100 people love you than a million people that
sort of like you.) 只要解決這群死心踏地用戶的問題,就算產品不是最完美、創業也已經跨出成功的一大步了。
2. 將程式放手給夥伴負責,專注在更長遠的策略性思考
身為創業者,與工程師最大的不同,就是永遠有比寫程式更重要的事。AW#8 校友、提供房地資訊的 Foundi 房地 創辦人 Andy 鄭依桓就分享,剛開始創業時,若開會一整天沒有寫程式,就讓他覺得自己今天沒有生產力,所以就算下班回家,也會想辦法再多寫幾個小時的程式。
但創業幾年後,他開始明白,身為公司 CEO,必須聚焦在那些只有 CEO 能做,而無法假手他人的重要工作。所以他現在很少在寫程式,把絕大多數的時間,花在思考公司的未來策略與方向、和利害關係人及團隊成員溝通,將目光放在未來的道路,而不再是眼前的程式。
厲害的軟體工程師成為 CEO 後,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無法不寫程式、也無法忍受寫得不好的程式。尤其是創業初期,難以用高薪找人才,通常會採用實務經驗比較少、但是有潛力的年輕人。
相較於制度完善、發展成熟的大公司,新創最大的不同,就是處於產業風口、成長快速,但人力精簡、變化多且快,沒有太多可以參考的既定
SOP 或過往成功經驗,為了求生存或 Time to Market,不論是商業模式、發展策略、產品或服務,隨時都可能調整、優化,經常會從市場反饋中,修正預定的計畫與執行方式,工作節奏需要快、狠、準。
一旦新創獲得商業成功,經歷過草創階段、一路走來的員工,個人的身價與名聲,自然跟著水漲船高。對於職涯的選擇,Google
前執行長 Eric Schmidt曾說過一句名言:「如果有人給你一個在火箭上的位子,不用問它在哪裡,上去就對了!」(If
You’re Offered a Seat on a Rocket Ship, You Don’t Ask What Seat. You Just Get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