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 Richi 獲《Red Herring 100 Asia》肯定

對於 Red Herring 為什麼翻譯成《紅鯡魚》這事情我一直非常不解。這個詞是從 Red Herring Prospectus 來的,也就是美國公司在上市前流程中,整理出來給有興趣認股的投資人參考,一份含有的財務、營運計畫等資料的文件。由於這份文件的封面印著大大的紅字「此文件僅供參考,該公司並無意出售股票或募資」等此幾近「地無銀三百兩」的字眼,所以才被華爾街戲稱為 Red Herring,也就是「轉移目標物注意」的意思。

所以,雖然 Red Herring 字面上是「紅鯡魚」的意思,但《Red Herring Magazine》這本雜誌可是跟吃海鮮一點關係也沒有,它當初是美國專門報導具有「上市潛力」公司的專業雜誌,尤其活躍於 IPO 最鼎盛的 Web 1.0 時代,2000 年的營收甚至達到一億美金。可惜在達康股災後 IPO 冰冷,近幾年又碰上雜誌業蕭條,Red Herring 只好轉型為一個專門報導具有「上市潛力」公司的專業網站,但還是每年固定選出北美、歐洲、亞洲科技 100 強,來協助大家追蹤未來的潛力新星。

而 appWorks 有史以來投資的第一間公司 Richi (他們的公司名稱是 Richtor Inc.),就是紅鯡魚最新選出《2010 Red Herring 100 Asia》的其中一位得主。雖然我一向覺得得獎沒什麼了不起的 — 因為得到使用者青睞更重要,不過大家也別小看紅魚們 10多年來看未上市公司的眼光,在這之前他們都在很早期就點名了 Google, Yahoo, Skype, Facebook, Twitter 等後來超級成功的網路公司。

所以,在這裡特地恭喜 Richi 出國比賽,光榮得獎,為台灣網路產業爭光。也期許他們繼續努力,有一天真的成為可以出版 Red Herring Prospectus 的上市公司。另外,如果你對其他被 appWorks 選中、輔導,參與「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 11 個創業團隊有興趣,11/23 (二) 下午我們將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為他們舉辦大型「appWorks Demo Day」活動,歡迎你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半年來努力研發的成果。

appWorks Demo Day

各位關心台灣網路業發展的朋友,

11/23 (二) 下午,請跟我們一起來見證這個歷史性的一刻 — 12 個參與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團隊,即將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他們創意,以及 6 個月來努力開發的成果。當天,我們將先讓團隊們依序上台作簡短的 Demo,之後他們會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在各自的攤位回答各位所有的問題。

活動詳情以及報名方式,請見 Facebook 活動頁面

期待當天能夠看到你們。

Jamie, Jackey, Joan, Mike and IC 敬邀

10/11月份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創業人同樂會

10+11月份的 appWorks Startup Mixer 來囉!!!

活動頁在此: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57258597643095

由於 appWorks 將於 11 月底舉辦大型 Demo Day 活動,讓參與第一屆育成計畫的 11 個團隊,有機會向全世界介紹他們六個月來努力的成果,所以10/11月份的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將合併舉辦。

九月份的 Mixer 碰到滂沱大雨,但大家仍然踴躍出席,讓我們十分感動。當天看到很多新的朋友,包括許多創投先進與創業人,甚至還有電影圈與時尚圈的朋友,以及不少對申請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有興趣的團隊。雖然大多僅能簡單聊上幾句,有些甚至被人海淹沒,沒能有機會交談,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你們的面孔我們都記得,所以這次千萬不要害羞,請主動來跟我們打招呼。;)

這次的活動的主題是歡迎入選第二屆育成計畫的團隊們,這些是從 42 個申請隊伍中挑選出來的菁英,即將在 12 月進駐 appWorks 育成中心,到時候請大家跟我們一起恭喜他們。

另外,為了讓大家常保新鮮感,我們決定再次更換場地,移師到大安區,以好吃的熱狗和薯條聞名的 BCDog cafe。而我們的固定班底 — 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團隊也都會到現場,他們的訓練已接近至尾聲,大家可以來跟他們聽聽這五個月以來的心得,還有他們用心研發的成果。此外,Jamie 在內的五位 Team appWorks 成員也都會在場,幫大家解決關於創業、創投等的各種疑難雜症。

地點:BCDog cafe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346巷48號)

時間:11/4號(四)18:30-21:30

這次的活動一樣不收門票,歡迎大家來跟我們同樂,一同推廣網路創業的精神。

另外要在這邊感謝 ezTable 協辦,他們的網址是:http://eztable.com.tw/

最後,提醒大家,根據過去幾次的經驗,活動應該會非常爆滿,請大家先到活動頁預約。

點我點我: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57258597643095

咱們到時候見啦!!!

歡迎來到創業家的天堂 — 我看「超級天使」

昨天晚上抓住了空檔,把一些累積的文章和影片,一口氣消化完畢。最主要是在追一個跟創投息息相關的主題,也是矽谷最近的大辯論,那就是「超級天使」 (super angels) 的興起對創投有什麼影響,對創業團隊又有什麼影響。它是矽谷創新的代表嗎?還是帶有扼殺偉大公司的風險?

超級天使?

「超級天使」是什麼?簡單的說他就是專業的種子基金。以往,「天使投資人」只投資自己的錢,所以每個人每次大多只能投資 2 萬到 5 萬美元。相對的,創投基金由於管理成本的考量,往往則不能投資美金 1-2 百萬以下的案子。

所以,當一個創業團隊需要的金額是介於這兩個額度中間時,這往往代表著麻煩。如果你想募 50 萬的種子資金,那否則你就要同時跟 30-50 個天使投資人談 — 這是一個時間成本相當高的過程,否則你就要編個故事去跟創投募 1-2 百萬 — 問題是你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錢,更不需要這麼早就把這麼多 % 賣掉。

於是,矽谷的創新引擎開動,超級天使因應而生。他們是天使投資人,但是也掌管一個 (相對) 小規模的基金,專門投資10-100萬美金的案子。這些基金的出現,剛好填補了資金市場上這個重要的缺口,讓創業者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於是乾枯了將近十年的早期投資,又開始成為矽谷活動的重心。

而你想的沒錯,雖然說 appWorks 的中文名稱叫做「之初創投」,但從各種定義上去看,我們的確是一個超級天使基金。我們喜歡投資的金額在 10 萬美金上下,而投資的階段則都是在種子和早期。(更多關於超級天使,可以參考這篇 Knowledge @ Wharton 文章,或是這篇 WSJ 報導。)

不只是天使

更重要的是,這批以麥克‧梅波 (Mike Maples Jr.)、大衛‧麥克勞爾 (Dave McClure) 等為首的新一代天使,他們「超級」的地方還不只是投資額而已。這群人往往有第一手的創業經驗,所以對於一個成功網路公司需要的元素,從技術、平台、產品策略、市場定位、行銷通路、搜尋引擎到社群媒體,他們都可以給創業團隊莫大的幫助。

這樣的輔導能力,和傳統的天使和創投非常不一樣。以往,天使被認定是「射後不理」的投資人,而創投能給的幫忙,則大多是在公司的營運、財務和組織等「規模化」層面。然而, 一個剛起步的創業團隊需要許多的幫助,尤其集中在在產品、服務、市場等這些地方,但傳統的天使和創投卻常常無能為力。所以,當擁有創業背景的超級天使出現,他們所能提供的知識和經驗,剛好填補了這個重要的資源漏洞。尤其當「網路」這個行業隨著 15 年的發展,開始累積出許多像是搜尋引擎優化、社群媒體等,這些非常高深、不容易立刻了解的文化和規矩時,如果創業團隊能有一個超級天使投資人,他所能給的種種幫助就顯得更是可貴。

成本效應

不過最最重要的是,伴隨著過去三十年來資訊、軟硬體、網路業的高速發展,創業成本也因此大幅降低。這讓創業團隊對於外來資金的需求跟著大幅減少,也讓發牌的權力漸漸從創投的手上,轉移到了團隊的手上。所以「創投」這個產業才會被迫經歷上述的這些演化,無論是在投資金額上,或是在「服務」上,都必須要順應團隊的需求,才能爭取到好的投資機會和表現。所以,從很多角度去看,「超級天使」的誕生,都只是市場機制運作的結果。而這樣一個符合新環境需求的物種,當然比傳統的創投更有競爭力,也才因此造成矽谷 VC 圈的一陣恐慌。

而 appWorks,也就是在這樣的新秩序下誕生的。我們不斷強調提供的「價值」而不是資金;我們給團隊全方面的輔導,而不只是錢;我們專注在孕育成功的公司,而不是成功的退場;我們甚至修改基金的結構,只為了確認我們和團隊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各位親愛的創業人,歡迎來到一個創業投資的新紀元,一個創業家擁有更多權力的天堂。我們是 appWorks,屬於你們的超級天使。

參考影片:

Mike Maples at the Founder Showcase

Super Angel v. VC SMACKDOWN, Part 1

Paul Graham on Founder Power

(Pic via k-ideas@flickr under CC license, from the moive, “The Social Network”)

財富不是錢

昨天 appWorks 請到我台大經濟的學長,對輔導創業團隊非常有一套,現在服務於慧誠事務所的張瀚星會計師來演講。就看他一個人在台上說學逗唱,從人生經歷、公司財務安排一路講到經營哲學,兩個多小時過去大家還欲罷不能。

演講中張大會計師提到一個說法:「你的財富,是五個最親近的好朋友的平均值」,下午也引起了 appWorks 裡面小小的討論。有人解釋成你的「收入」會跟朋友相近,有人則持反對意見說「有錢人」的消費我們負擔不起,跟他們混會變窮。

於是,我認為有必要在這裡解釋一下「財富」跟「錢」的不同,畢竟許多人創業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脫離領薪水的生活,嘗試為自己創造一些財富。

財富不是金錢

關於財富跟金錢的不同,Y-Combinator 的創辦人保羅‧葛蘭 (Paul Graham) 在這篇文章的第三節裡面解釋得很好。其實那是一篇關於「創業與創造財富」的好文章,我鼓勵所有的創業人花點時間把它讀完。沒時間的人,下面是「金錢不是財富」這一節的略譯:

如果你想要創造財富,那必須先了解「財富是什麼」。財富並不是金錢。從有人類以來財富就已經存在,甚至更久,其實螞蟻都有財富。而金錢,相對的,則是相當近代的發明。

財富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觀念,它就是「你想要的東西」– 食物、房子、車子、電子產品、旅遊等等。你可以擁有很多財富,但不一定要有錢。如果你有小叮噹的神奇口袋,可以從裡面拉出車子、晚餐、甚至是傭人來幫你洗衣服,或是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你並不需要金錢。另一個極端的情況是如果你身處在冰天凍地的南極,什麼東西也不到,那你銀行裡有再多錢也沒什麼意義。

所以,財富是你想要東西的總稱,而不是金錢。但如果財富才是重要的,為何每個人開口閉口都是錢、錢、錢呢?因為錢背後代表的是財富交換的過程,在實務上它跟財富是可以互換的。但這兩者不是同一個東西,除非你想要靠著印假鈔來變得富有,否則談論越多關於「賺錢」的事,只會讓你迷失了方向。

金錢其實只是人類社會走進專業分工社會後,所產生的副產品。在一個高度分工的世界,你往往無法生產大部分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當你需要一包米,你必須要想辦法跟農夫拿。在遠古,你或許會用農夫需要的東西和他交換。但是以物易物在實作上有很多困難,如果你是專門製作二胡琴的,請問有多少農夫會願意跟你換?

所以,因為專業分工的需要,人類社會把以物易物的過程,變成了一個兩階段的步驟。你先把二胡琴換成銀兩,然後再拿銀兩去換你想要的東西。這些銀兩,或是任何的中間交換媒介,以往必須是稀有金屬。但近年來我們又把它換成鈔票,而鈔票的稀有性則由政府來保證。

有了金錢的好處是讓交易的過程變得非常有效率,但是壞處就是它讓人們忘記了交易的本質。人們開始以為企業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賺錢,但我們說過了,錢只是過程,錢只是為了拿來換取人們需要的東西。所以,一個企業真正的本質應該是要建立財富,建立人們想要的東西

創造人們想要的東西

也就是說,既然創業的目的是在創造財富,而財富就是人們想要的東西,那創業真正的意義就是建立一個組織,然後更有效率的創造出人們想要的東西。這裡的人們包括創業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和每一個客戶。創業團隊的成員想要更好的生活、更有意義的人生、贏得大家的尊敬,而客戶們也想要更美好、更有效率、更有趣的生活。

所以當你創造出了人們想要的產品,創業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就能因此得到財富,人們也能得因此到財富,而這就是創業的真諦。所以,財富不是金錢,創業要創造的也不是金錢,這樣,你懂了嗎?

(Pic via cayusa@flickr under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