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筆的故事 (一)

Bird Liang, Chief Engineer (梁子凌 / 技術長兼工程輔導長)

負責 AppWorks 技術策略與佈署,同時主導工程輔導。人生的第一份正職工作是創業,之後在外商圈電子業中闖蕩多年,經歷過 NXP、Sony、Newport Imagining、Crossmatch 等企業,從事無線通訊、影像系統、手機、面板、半導體、生物辨識等不同領域產品開發。熱愛學習新事物,協助團隊解決技術問題。放棄了幾近退休般的生活加入 AppWorks,為的是幫助更多在創業路上的人,並重新體驗創業的熱情。台大農機系、台科大電子所畢業,熱愛賞鳥、演奏管風琴,亦是不折不扣的熱血 Maker。

AppWorks 的 Demo Day 一直有個難解的問題: 簡報遙控器在大型場地不太靈光。

市面上可以買到的簡報遙控器多半都是走 2.4GHz 的 RF,而且功率都不大。這種遙控器在一般會議室中使用還沒有太大的問題,但 Demo Day 的場地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簡報者和電腦相距超過 10 米以上,而且 2.4GHz 的頻譜又塞滿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 Wi-Fi 訊號,在這樣的環境中,這種小房間裡用的簡報遙控器就狀況不斷。

(more…)

從 LAZADA 看東南亞數位經濟能量的醞釀與爆發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13-%e4%b8%8a%e5%8d%889-16-05

Brandon Chiang, Associate (江旻峻 / 經理)

負責投資。加入 AppWorks 前,在鴻海集團服務負責「互聯網+健康」相關服務之開發與推廣。鴻海之前,在台灣大哥大負責通路管理與 KPI 設定,後來參與 myfone 購物之經營分析管理。更早之前,敏盛集團負責連鎖醫院經營之事業規劃與募資,並參與盛弘醫藥之上市櫃流程。台大數學系、商研所畢業。喜歡籃球跟音樂,特別是讓人融化的 Smooth R&B。

今年四月,阿里巴巴以 10 億美元收購東南亞最大電商 LAZADA。乍聽之下,這似乎只是阿里巴巴收購計畫的其中一環,但如果你熟悉東南亞電商生態,應該認識其中的主角 LAZADA。

LAZADA 一直期望自己能成為亞洲的 Amazon,而它也的確在短短幾年內順利拓展到東南亞幾個主要國家,並成為當地最大電商,在東南亞的數位經濟版圖造成一股炫風。而想了解這隻迅速成長的東南亞網路獨角獸,絕不能不提到在背後操刀的 Rocket Internet。

Rocket Internet 的視野與戰略

Rocket Internet,有人說它是一家孵化器公司,但我覺得它更像一家投資公司。這家德國公司將經過驗證、確實可行的 Digital Business Model,複製到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並進行在地化。它跟一般風險投資有下列幾項差異:

  1. Rocket Internet 避開創業從 0 到 1 的摸索期,選擇已在先進市場獲得實證的商業模式,導入快速發展的國家,再透過金援,迅速拓展市場,直接進入創業的 1 到 100 階段。
  2. 創業的題目幾乎都是 Rocket Internet 經過研究後選定,再尋找適合的團隊。他們並非只做純財務投資,對團隊的日常營運也有很深的涉入。

Rocket Internet 投資的項目包含 Food & Groceries, Fashion, General Merchandise, Home & Living, Travel 五大類別。2015 年底,Rocket Internet 投資的公司已經遍佈六大洲,逾 110 個國家,總員工人數已超過 3.6 萬人。以下是影響 Rocket Internet 投資策略的五大因素,而這些因素也是 Rocket Internet 選擇市場的準則:

  • 網路滲透率低,但成長很快的國家:這代表未來網路及移動端服務的需求將非常龐大。
  • 智慧型裝置普及:讓更多人可以更方便的隨時隨地連上網路,線上服務商也可以接觸到更多用戶。
  • 人口結構比美國來得年輕的國家:這些國家對 Digital Business 的接受度會更高。
  • 快速成長國家的中產階級:這些人的消費能力會隨著經濟成長變得更加強勁。
  • 傳統的零售市場銷售模式:可透過線上模式 (online retail) 快速擴張。

LAZADA 的亮眼成績與未來發展

從這些特點不難發現,為何 Rocket Internet 在亞洲會鎖定東南亞市場。因為東南亞市場的網路滲透率低,但成長很快,而且人口結構年輕,整體經濟成長率也有不錯的表現。於是,Rocket Internet 搶先在這裡佈局,其中, LAZADA 可說是很有名的代表作。LAZADA 在 2012 年成立後馬上就擴展到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營運模式也從一開始的 B2C ,因應市場狀況調整為 B2B2C,到了 2014 年,有 65% 的銷售額來自 B2B2C model。2015 年, LAZADA 的 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超過美金 10 億,整體營收約 2 億 7,500 萬美金。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12-%e4%b8%8b%e5%8d%889-26-12

雖然 LAZADA 透過初期獲取大量市場佔有率,在東南亞的綜合型電商市場攻佔領先地位,但後續營運依舊需要投入大量資本,阿里巴巴的投資從目前來看可以說是頗具策略意涵的一步棋,因為第一,透過投資 LAZADA ,阿里巴巴也等於是插旗東南亞市場,對未來的跨境電商操作,有雙向的幫助;LAZADA 可導入中國阿里巴巴的商品,在東南亞販售,阿里巴巴也有機會讓東南亞商品上架。第二,阿里巴巴的金流服務基本上是基於零售而產生的,與 LAZADA 的合作也可以讓 Alipay 往東南亞發展,使自己的 Payment 更加壯大。

lazada-2

數位力量的迅速擴散

但 Rocket Internet 的模式不一定適合所有市場,任何模式都需要因應當地狀況做調整。在東南亞,可以發現很多 Rocket Internet 的員工離開公司做自己的 Startups,那是因為 Rocket 旗下公司的 CEO 比較像大公司的高階主管,雖然領有很好的薪資,但持有的股權並不多,所以很多 CEO 常常會覺得自己在幫別人打工,如果有能力經營一個 Business ,為何不自己做?因此很多人會選擇獨立發展。跟這些 Ex-Rocket 的人聊天可以發現他們有些共同點:大多很相信 Rocket 的哲學,先抄別人的 Business Model ,再進行調整,此外,他們也非常慣於用數字管理,並透過數字進行分析。若這些經過良好訓練的前鋒能夠在東南亞落地生根,對當地的網路產業發展勢必有極大助益。

而過去有 Rocket Internet 補充燃料的 LAZADA,今年起又獲得來自阿里巴巴的資源,因此,極有可能持續起飛並維持目前的領先地位。LAZADA 在教育當地市場及佈建物流等基礎建設不遺餘力,他們希望能迅速拿下市佔率後,隨著市場成長獨霸一方。以 BCG 矩陣的觀點來看,LAZADA 佔據了高市場佔有率與高成長的象限,目前就是個 STAR。接下來, LAZADA 只要持續維持高市場佔有率,等市場成熟到高原期,那 LAZADA 就是一頭 Cash Cow 了。

東南亞的數位經濟正全面起飛,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日漸蓬勃的東協市場與 LAZADA 的經營策略,歡迎參加 9/28 在台北 W Hotels 舉行的 IMPACT 2016,會中 LAZADA Malaysia 的 CEO Hans-Peter-Ressel  將與大家分享 LAZADA 如何成為東協最大的線上零售平台,以及它的下一步發展。

AppWorks School / iOS Class #1 的翻轉實驗心得

AppWork School_2

Enid Tian, Head of AppWorks School (田育欣 / 之初學校校長)

負責 AppWorks School。Team AppWorks 原生成員,2011 年起以實習身份加入,畢業後升格為投資分析師,而後轉任 AppWorks School。台大財金系畢,輔 AIESEC & 國標系。

為了幫助網路業界找到合適的人才,同時幫助好人才藉由學習技術,投身網路產業,AppWorks 於今年初設立了 AppWorks School,並在調查業界普遍需求後,實驗性地開設 iOS Class #1,以 3 個月的時間,為學員設計近 1,000 個小時的 iOS App 開發學習與實作。這個班級的學員甫於 7 月中結業,經過這 3 個月的實驗,我們針對課程的設計原則進行檢討,在此分享幾項觀察心得:

設計一:以專案開發作為階段性學習目標

首先, 為了讓學員更貼近業界實務,AppWorks School 向業界 Mentors 諮詢,統整了 iOS 工程師必備的技能組合,規劃出入學後第一階段的習作 App 專案,並根據專案內容為學員細分出每天的開發目標。學員為了達成指定的進度,每天至少需要花 8-10 個小時吸收資訊、消化思考,並一鍵一鍵敲下自己的程式碼。許多學員在白天的課程結束後,還會一起留下來晚自習,甚至週末也會相約到 School 一起 Coding。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學員需要邊實作邊補充大量的電腦科學,以及程式運作的背景知識,若專案進度不如預期,或與同儕有落差,較容易產生心理壓力,需要適時調節個人進度。因此,我們也針對 iOS Class #2 的設計進行調整,安排入門的預習資源給學員,鼓勵學員在開學前每週先撥 5-6 個小時自主學習,減緩入門的學習曲線坡度,也為開學後高強度的內容預做暖身。

AppWorks School_1

設計二:以線上公開課程建立系統性知識

除了專案實作外,AppWorks School 也引用業界公認最扎實的 iOS App 開發公開課程-CS193P by Stanford University,嘗試讓學員自主吸收 iOS 開發的系統性知識,再透過讀書會的形式,安排同學輪流主持討論,達成相互切磋、強化觀念理解的效果,嘗試彌補線上課程為人詬病的缺乏互動。

然而,線上課程進度與專案實作進度的搭配協調,卻是我們在課程設計上遇到的挑戰。在 iOS Class #1 中,我們於第一階段的專案結束後才引入 CS193P,學員在觀看時多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但也因「恍然大悟」而留下強烈的印象。基於這點,我們也重新調整了 iOS Class #2 的進度規劃,未來將視學員的回饋進一步優化、改進。

設計三:透過企業參訪與業師分享,增進軟性實力

AppWorks School 了解,除了技術硬實力,溝通合作、文化適應等軟實力,也是學員未來就職時所需技能。所以我們安排了企業參訪、業師分享等活動,讓學員有機會與資深開發者、CTO ,甚至是 CEO 直接互動,提前了解各家網路公司的企業文化、開發流程、團隊合作模式及領導人的風格。

根據 iOS Class #1 的學員表示,這些活動恰好成為能量補充品,讓他們可以在埋首鑽研技術之餘,仍不忘掌握網路產業的脈動,並為自己的未來職涯做更多的思考規劃。

以上是我們從 iOS Class #1 的所得到的觀察與學習,將嘗試於 8 月中開課的 iOS Class #2 中改進、調整,非常歡迎業界先進給予建議指教。往後 AppWorks School 也將不定期分享 iOS Class #2 的學員動態與心得,如果你對 iOS Class #3 的課程有興趣,歡迎留下聯絡方式,加入 iOS Class #3 等候名單,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通知你申請報名;若你對其他課程有興趣,也歡迎填寫 AppWorks School 開課需求調查 ,讓我們知道。

為什麼你該參加 IMPACT 2016 ?

aasdddd

Bird Liang, Chief Engineer (梁子凌 / 技術長兼工程輔導長)

負責 AppWorks 技術策略與佈署,同時主導工程輔導。人生的第一份正職工作是創業,之後在外商圈電子業中闖蕩多年,經歷過 NXP、Sony、Newport Imagining、Crossmatch 等企業,從事無線通訊、影像系統、手機、面板、半導體、生物辨識等不同領域產品開發。熱愛學習新事物,協助團隊解決技術問題。放棄了幾近退休般的生活加入 AppWorks,為的是幫助更多在創業路上的人,並重新體驗創業的熱情。台大農機系、台科大電子所畢業,熱愛賞鳥、演奏管風琴,亦是不折不扣的熱血 Maker。

結束在美假期的當晚,我驅車在 US101 公路上往北,前往舊金山國際機場。
行經 Redwood City,即將抵達 Whipple Ave. 出口前,我看到了矗立在高速公路左邊的 Evernote 總部大樓。淺綠色的字和大象的 logo 在黑夜中靜靜地發光。然後,我想起了這陣子 Evernote 縮減免費版用戶可同步裝置數量的事。一隻獨角獸正在死去。

數年前,第一次因公來到 Redwood City 時,很興奮地發現原來 Evernote 總部就在公司總部旁邊不遠處。那種心情就好像我 2000 年第一次來美國時,看到所有熟悉的科技公司都在幾條街上一樣: SCSI 控製器先驅 Adaptec、PDA 巨人 Palm、跟 Palm 鬧分家的 Visor、當時剛掘起的網通新星 Cisco、從小玩他們遊戲長大的 Origin、EA、和 Sierra… …那時還沒什麼人聽過 Google,Apple 正陷在泥沼中爭扎、Facebook 還沒誕生、PayPal 則剛跟 X.com 合併,那時的世界,跟現在很不一樣。

半導體和 IC 花了大概五十年左右的時間,將人類帶到一個新的時代,讓我們擁有 Walkman、個人電腦、手機,和其它曾經只出現在 StarTrek 裡的東西,但 Internet 正以更快的速度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我們溝通和相處的方式,改變我們學習、獲取和傳承知識的方式、改變我們使用貨幣的方式、改變我們購物的方式…… 這一切都在過去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快速地發生。

明年,Apple 才要慶祝 iPhone 問世十週年,但我們已經沒辦法想像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日子。Google Maps 問市才 11 年,美國解除 GPS selective availability 也才 16 年,但現在很多人已經不知道怎麼看紙本地圖了。

2007 年才成立的 Evernote,在 2012 年成為獨角獸,卻在不到 5 年後的今天開始縮減服務。看著高速公路邊的 Evernote 總部 logo,我感受到 Internet 改變世界的速度之快,遠比我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速度還快得多。

台灣曾經在進口替代的年代裡取得很好的供應鍊地位,而成就了極高的經濟成長,隨後又乘著風繼續掠奪大陸的廉價勞動力,在硬體的代工製造上繼續領先。但我們幾乎完全錯過了跟著 Internet 一起改變世界的機會。

中國大陸用網路長城將自己關起來,但他們憑著極佳的內需動能成就了生物學上的隔離演化 (allopatric speciation),除了長出百度、優酷等如潘朵拉星球上和地球物種相對應的諸多生物外,更孕育出像微信這樣無所不能的全新物種。一個曾經被我們認為貧窮、落後的鄰居,現在已經遠遠地把我們甩在後面。

接下來,是東南亞。

當你還以為東南亞國家仍在輸出廉價勞動力時,HappyFresh 跟 honestbee 已經悄悄來到台灣,開始分食生鮮快送的電商市場。襲捲台灣的蝦皮拍賣,也來自新加坡的 Garena。

幸好我們不是一無所有,Amazon 雖然去了日本和大陸,沒有來到台灣,但我們有傲人的PChome 24h,有創業家兄弟的生活市集生鮮市集好吃宅配網,還有更多的後起之秀。

AppWorks 與遠見、台北市政府聯手,即將在 9/28 (三) 舉辦的 IMPACT 2016,一次讓 13 位正在用 Internet 改變世界的網路巨擘 CEO 同台,分享他們的成功模式、經營策略、跨國佈局,並以 panel discussion 的形式與現場來賓交流。

不管你是否在網路產業,都不能拒絕 Internet 正在快速改變世界的事實。台灣錯過了前幾波跟著 Internet 一起改變世界的浪潮,不能再錯過東南亞掘起的最後一班車。如果你也認同這個理想,希望台灣能真正邁進下一個數位經濟的時代,懇請以實際行動支持 IMPACT 2016

AppWorks 邀齊 13 家東南亞獨角獸,首次會師 IMPACT 2016,9 月 28 日台北登場

IMPACT 2016

近年來,東協各國快速崛起,種種跡象顯示,這些後發經濟體往往跳過實體,直接開始發展數位經濟。在出口失靈、產業亟需轉型、政府啟動新南向的今日,如何透過我們尚有優勢的網路與電商行業,與東南亞夥伴們共創「數位經濟共榮圈」,讓台灣成為區域升級的震央,是關鍵中的關鍵。然而網路有跨國、贏者通拿的特性,因此,要了解大東南亞數位經濟生態系,得先充分認識區域網路與電商龍頭企業。

為此,AppWorks 之初創投出資,與遠見雜誌、台北市政府聯手,將在今年 9 月 28 日 (三) 於台北舉辦國際級 IMPACT 2016 高峰論壇,邀齊從未同台的 13 家東南亞網路巨頭 CEO,帶來他們的區域級成功案例,一起探討東南亞數位經濟的未來,以期讓關心該議題的台灣網路、新創、政商等各界領袖,得到濃度最高、震撼度最大的學習機會,推動台灣升級至區域領航者地位。

本次 IMPACT 2016 上,東南亞估值最高網路集團 Garena、甫獲阿里巴巴高價入股的 LAZADA 等獨角獸 CEO 將親自訪台,會師本土電商猛虎 PChome 詹宏志董事長、momo 購物網林啟峰總經理等,預期將激盪出強烈火花。

13 家區域網路霸主總市值 143 億美元、年交易額 66 億美元

IMPACT 2016 邀請到的 13 家東南亞網路龍頭企業,總市值高達 4,500 億台幣,合計年交易額 (GMV) 則超過 2,100 億台幣。東南亞最有價值網路公司寶座,目前由估值達 1,200 億台幣的 Garena 暫居,該集團將由總裁 Nick Nash 代表出席;若論年交易額,則由 LAZADA 的 410 億台幣奪冠,該集團馬來西亞區執行長 Hans-Peter Ressel 也將代表登上本次 IMPACT 2016 舞台。

包含 Nash 與 Ressel 在內,本次 IMPACT 2016 將登台的 13 位講者有:

  1. 東南亞估值最高網路遊戲集團 Garena 集團總裁 Nick Nash
  2. 東南亞最大電商平台 LAZADA 馬來西亞執行長 Hans-Peter Ressel
  3. 東南亞最大上市電商集團 PChome 董事長 詹宏志
  4. 東南亞第二大上市電商集團 momo 購物網總經理 林啟峰
  5. 全球最大社群媒體旗下電商部門主管 Facebook 電子商務總監 姚榮豪
  6. 東南亞最大時裝購物網 Zalora 台灣營運總監 Giulio Xiloyannis
  7. 東南亞最大交友服務 Paktor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潘杰賢
  8. 東南亞最大上市旅遊 O2O 雄獅旅遊董事長 王文傑
  9. 東南亞最大全通路開店平台 91APP 董事長 何英圻
  10. 東南亞最大上市閃購電商 創業家兄弟總經理 郭家齊
  11. 東南亞最大生鮮 O2O honestbee 副董事長 Shane Chiang
  12. 東南亞最大上市遊戲集團 智冠科技執行董事 李殷獎
  13. 東南亞最快捷便利的運送服務 Lalamove Managing Director Blake Larson

這 13 位區域網路巨人將在 IMPACT 2016 ,親自針對其企業成功模式、經營策略、跨國市場佈局等帶來專題演講,接著以論壇方式與其他 CEO 和在場觀眾交流。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內容與流程設計,提供正在建立網路企業、經歷數位轉型、或是關注區域網路經濟發展的各界領袖,一個最高濃度、最大震撼的學習機會。

林之晨:台電商交易額高過東協總和 但須努力成為區域震央

東協六大國印、馬、菲、新、泰、越人口總計 5.6 億,其中網路用戶約 2 億,但目前東南亞零售總額中,電子商務滲透率僅佔 3%。

相較於東南亞龐大的人口紅利,台灣的優勢到底在哪裡?主辦單位 AppWorks 創始合夥人林之晨指出:「東南亞除了印尼有 2.5 億人口,其他國家人口都在 1 億或以下,零售市場規模亦與台灣相近;台灣人口雖少,但數位經濟體相當龐大,以電子商務為例,有 200 億美元年交易額規模,全球排名前十,目前仍大過 12 億人口的印度,也大過東協國家的總和。台灣電商每年持續以 15-20% 的中高速增長,已佔總體零售 17%,發展進程領先全球,其實相當有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 IMPACT 2016 能吸引到像 Garena、LAZADA、Zalora 等東南亞網路龍頭 CEO 親赴台灣登台的原因。」

他更進一步強調:「淡馬錫與 Google 近期發表的報告顯示,東南亞網路經濟將在 2025 年成長至 2,000 億美元。在全球經濟成長引擎換檔數位的今日,東南亞市場幾乎是台灣最後一張門票。將台灣整合進大東南亞,共同創造廣大市場,發展出區域級網路巨人,才有機會與美、中等大市場誕生的 BAT (百度、阿里、騰訊)、GAF (Google、Amazon、FB) 等龍頭一較高下。為了推動區域整合,串連東南亞網路業領袖,提昇台灣各界對區域數位經濟發展前緣的認識,AppWorks 決定投下重金,以國際級論壇規格,與遠見、台北市政府合辦 IMPACT 2016,將東南亞數位震央帶來台灣。」

圖二:林之晨:東南亞幾乎是台灣最後一張門票,將台灣整合進大東南亞,共同創造廣大市場,才有機會長出區域網路巨人,與美、中一較高下

IMPACT 2016 將在 9/28 (三) 撼動台北 超早鳥票僅限首週

東南亞跨國網路霸主,對上台灣電子商務龍頭,會激盪出什麼震撼人心的火花?9 月 28 日 (三) 將在 IMPACT 2016 舞台上揭曉。網路講求速度,速度就是金錢,即日起至 8 月 15 日止,原價 9,900 元的 IMPACT 2016 門票,主辦單位特別提供 6,900 元的限量超早鳥優惠,誠摯邀請以建立區域級網路公司為目標、正在數位轉型、或是有意一窺 13 位網路巨人視野的台灣網路、新創、科技、媒體、電信、政商等各界領袖,參與這場史無前例的學習盛宴。

由此前往 IMPACT 2016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