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s to the Startups Pitching on AppWorks Virtual Demo Day #23

In mid-December, we hosted an in-person Demo Day in Taipei, Taiwan, featuring startups that are facing the Taiwan market. And we thought it would be great for the founders to showcase their product and team to the wider startup community from the region through a virtual Demo Day. 

This past half year, AppWorks Accelerator recruited 34 teams across AW#23, of which 8 are focusing on NFTs specifically, while 5 teams are focusing on DeFi / other blockchain solutions, 11 teams on Southeast Asia, and 14 teams on AI/IoT.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diverse batches to-date, with 66 founders in total who span across 16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ver 20% of them are women and 45% of the founders are serial entrepreneurs. 

This particular demo day will feature 23 startups, with many in the NFT / blockchain space to give you a glimpse into our digital future. Tune into our livestream on YouTube or Facebook at 9 am (GMT+8) December 21st.

You can fin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ach pitching team and founder below:

1. Sloika: Photo NFT marketplace

Ev Tchebotarev | [email protected] | sloika.xyz

2. Autonomy Network: Decentralized automation- helping DEXes grow their volume

Diego Chui | [email protected] | autonomynetwork.io 

3. NIFLR: Autonomous checkout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retail

Ankur Sharma | [email protected]niflr.com

4. YouHomes: An all-in-one cloud based application to help real estate brokers save 50% operating cost and increase 30% sale transactions

Julius Cuong | [email protected] | youhomes.vn

5. Numbers: A decentralized photo network for Web 3.0

Sherry Chung | [email protected] | numbersprotocol.io

6. Partipost: Crowd influencer marketing and commerce platform

Jonathan Eg | [email protected] | partipost.com

7. WeGoWhere: Marketplace for offline expenditures

Ty Lertwichaiworawit | [email protected] | wegowhere.com

8. Artizen: NFT grants for art, science, and public goods

Rene Pinnell | [email protected] | artizen.fund

9. foptics: Technology enabled D2C eyewear brand

Raynald Zhang | [email protected]foptics.club

10. Nüli App: Asian female fitness app

Daniel Schreiber | [email protected]nuli.app

11. Munin Space: Automation of operations in remote locations with satellites, IoT, and AI

Jorge Iglesias García | [email protected]munin.space

12. Anyfty: NFT bank

Igor Syromolotov | [email protected] | anyfty.io

13. ROJU: Jump rope fitness app

Pak Cheung | [email protected]roju.app

14. DimOrder: Point-of-Sale, eCommerce, delivery, financing, supply platform for restaurant 

Ben Wong | [email protected]dimorder.com

15. Limitd: Creating and selling NFTs, made easy

Kim Hoang | [email protected]limitd.co

16. Voutyque: Immersive online marketplace platform for premium brands

Michael Liang | [email protected] | voutyque.com

17. MamaHelpers: LinkedIn for foreign domestic workers

Amanda So | [email protected]mamahelpers.io

18. AnyoneLab: A SaaS service empowering Asian creators to become entrepreneur 

Rebecca Leung | [email protected] | anyonelab.com

19. Metaco: Marketplace for gaming contents

Jaime Djuhar | [email protected]metaco.gg 

20. Pictta: Launchpad for NFT collections on Solana and ETH blockchain

Linda Chan | [email protected] | pictta.com

21. Hooky: One-click DeFi and crypto debit card

Reno Duh | [email protected]hooky.fi

22. BlockCo Labs: Protocol for creating next-generation NFTs

Andy Chan | [email protected] | blockcolabs.com

23. GranDen: New mateverse social gaming app

Dochin Lai | [email protected] | granden.rocks / parazen.world

If you are an investor or corporate representative and need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ams or want to connect with AW#23 founders, please email us at [email protected].

We welcome all AI, Blockchain, NFT, or Southeast Asia founders to join AppWorks Accelerator.

AppWorks Demo Day #23 與 Wistron Demo Day #1 聯合登場,21 支新創團隊展現加速成果

廣受外界期待、由 AppWorks (之初加速器) 主辦的 AppWorks Demo Day #23 + Wistron Demo Day #1,在今日 (12/15) 於台北熱鬧登場,有 16 支來自 AppWorks Accelerator #23、5 支來自 Wistron Accelerator #1,共 21 支新創團隊輪番登場,展現過去 3 個多月的加速成果。

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 林之晨

11 年來每年舉辦兩次的 AppWorks Demo Day,早已是大東南亞 (東協 + 台灣) 新創圈的盛事之一。舉辦的主要目的,在於為當期 AppWorks Accelerator / Wistron Accelerator 團隊提供舞台,並促進新創社群的國際交流、投資、商務媒合,以及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受到疫情影響,本次 Demo Day 改為邀請制,進行入場人數控管,AppWorks 總共邀請了約 500 位來自創投、企業、新創以及其他相關單位的代表蒞臨,持續為大東南亞地區的創業生態系挹注能量、創造蓬勃發展。 

AppWorks 自 2010 年啟動第一屆創業加速器以來,就持續積極結合各方資源,累積更大的影響力,為創業者打造最佳的協助平台。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指出:「AppWorks 的長期目標一直都沒有改變,我們希望協助優秀的創業者,掌握典範轉移所帶來的顛覆機會,最大化他們對台灣以及整個大東南亞區的影響。在這個階段,我們最看好三大板塊位移,也就是 ABS – AI、Blockchain、Southeast Asia。此外,在過去兩年,我們也看到 NFT 成為另一個快速崛起的典範轉移。NFT 是 Blockchain 技術中,快速成長的巨型應用,為數位資產的擁有權帶來突破性改變,並成為實現 Web3 世界的關鍵基礎。正因為 NFT 帶來如此廣泛且重要的影響力,因此,我們相信值得將它自 Blockchain 領域獨立出來看待,就好像電子商務之於 Internet 的關係。」

在結合各方資源下,本屆 Demo Day 也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相較於過往,本次 Demo Day,共有三大堪稱里程碑的亮點:

1. AppWorks Accelerator: 新創成熟度高、策略結盟區塊鏈 Flow 

自 AW#23 起,AppWorks Accelerator 正式與區塊鏈一線公鏈 Flow 策略結盟,共同推動區塊鏈生態系。AppWorks 自從 2019 年投資 Flow 以來,就一直與 Flow 公鏈、同時也是 CryptoKitties 與 NBA Top Shot 開發團隊的 Dapper Labs 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有計畫地持續推動建構在 Flow 公鏈上的各式 NFT 應用與生態系。從遊戲與娛樂起步,在基礎建設日趨成熟下, Flow 正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生態系。

Flow 為進駐 AppWorks Accelerator 的新創,提供專屬的服務與資源。包括 Flow 團隊在技術、行銷、社群和產品方面的專屬支持;由 AppWorks 安排與 Flow 團隊的 Office Hours;共享 Flow 的教育資源、以及其它 Flow 區塊鏈專案的寶貴經驗;優秀的開發專案,有機會獲得 Flow 與其他夥伴的投資;獲得 FLOW Token 贊助機會,將產品發佈於 Flow 主網,加速初期獲客。

除了一線公鏈的合作外,AppWorks Accelerator 長期聚焦在 ABS 三大主題,並持續看好 NFT 的發展。從本屆 Demo Day 登場的團隊身上,可看到 AppWorks Accelerator 持續吸引越來越多國際優秀創業團隊進駐,繼續引領大東南亞地區創業生態前進。在這些明日之星中,有來自台灣、新加坡、香港、美國與英國的團隊,也有不少連續創業者,曾擁有成功出場的經驗,整體不論在創業經驗、產品或服務、商業模式等面向上,都展現出更加成熟、更加多元的特色。

例如,開發 Web3 去中心化照片網路,使數位媒體資產可被追溯與驗證的 Numbers,在 8 月創下百萬 API Access、用戶來自超過 90 個國家,並在近期完成 600 萬美元的私募種子輪募資,投資人包括開發出 Filecoin 的 Protocol Labs、交易所 Binance、為新創提供技術平台和募資框架的 MakerDAO,以及 YouTube 共同創辦人陳士駿、Twitch 共同創辦人林士斌。

來自新加坡的網紅行銷平台 Partipost,為品牌媒合社群推廣的網紅與內容創作者。目前已將版圖拓展至台灣、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五個市場,與近 65 萬名網紅、創作者,以及超過 2,000 個品牌展開合作,並在今年完成 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投資人包括 Quest Ventures、SPH Ventures 等。

針對亞洲女性開發健身 App 的 Nuli,平台上已打造超過 400 種健身課程,累積近 1.4 萬名付費訂閱用戶,今年以來的成長率達 126%,在所有付費用戶中,接近一半選擇使用年度訂閱方案,展現強大的用戶黏著度。

本次 16 支登場的 AppWorks Accelerator #23 新創團隊,簡介如下:

1. Numbers: 去中心化照片網路,在數位媒體領域創造社群、價值與信任。

2. DeFITs: 由 DeFi 模式驅動的加密貨幣資產管理平台。

3. ROJU: 多合一跳繩健身 App。

4. Partipost: 網紅行銷平台。

5. Nuli: 針對亞洲女性開發的健身 App。

6. GranDen: LBS / O2O 社交遊戲 Metaverse。

7. DimOrder: 餐廳 POS 系統。

8. Hooky: 數位資產管理平台。

9. Voutyque: 為亞洲獨立品牌打造的社群電商平台。

10. foptics: D2C 眼鏡品牌 。

11. Cardbo: AI 驅動的數位支付管理工具。

12. Toko: 英文口語 AI 練習 App。

13. Gather Stars: 整合 email、簡訊、語音的溝通協作 AI 平台。

14. Dress As: 800 萬追蹤者的時尚圖片分享社群平台。

15. AnyoneLab: 創作者商務管理 SaaS 服務。

16. ESEN: 結合知識平台與線下診所的家庭醫學 O2O 平台。

2. Wistron Accelerator: 緯創集團各事業體協助加速

繼 AW#23 共 16 支新創團隊登場後,緊接著是 Wistron Accelerator #1 共 5 支新創團隊登場。緯創身為全球 ICT 產業的領導廠商之一,近幾年在強化研發、提升技術創新、多元化產品開發、建立新技術產業鏈以及創新平台、前瞻性投資等策略上,展現出傑出成果,也使得 Wistron Accelerator 不僅廣受外界關注,更成為台灣大企業與新創策略合作的指標。 

緯創與 AppWorks 從 2014 年開始合作,是 AppWorks Fund II、Fund III 的主要股東之一,之後也陸續投資了 MoBagel (AW#16)、ANIWARE (AW#17) ,與 LucidPix (AW#18) 等自 AppWorks Accelerator 畢業的新創校友,雙方有長期的策略合作關係與默契,並在今年 9 月首度啓動緯創垂直加速器,由 AppWorks 提供營運等核心業務。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指出:「Demo Day 不是加速的結束,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與新創合作、互相交流與學習,結合雙方的優勢,是我們長期的策略目標,因此,我們願意用更長的時間去等待開花結果、產生綜效。」

緯創資通董事長 林憲銘

Wistron Accelerator 能順利啟動、快速展現成果,關鍵在於獲得緯創集團各事業體的支持 (Endorse)。因此,Wistron Accelerator 最大特色,就是由緯創集團各事業體最高負責人擔任 Mentors,進行獨家合作 PoC,獲選的新創,可直接與緯創各事業群高階主管討論,在合作主題和方向、商品化、規模化等面向上,都能由 Top-down 建立長期的策略與目標,加速並放大成果。

例如,專注於提供 AI 身分認證的 AuthMe,此次與緯創展開 KYC 應用合作,共同開發遠距醫療解決方案,在病患登入時進行身分辨識。以軟硬體整合,開發各式物聯網設備的 BeeInventor,提供智慧營造解決方案,在與緯創進行 PoC 後,並進一步將合作拓展至旗下緯謙科技、緯昌科技。正在招募中的 Wistron Accelerator #2,緯創集團旗下的緯育、緯創醫學科技、啟碁科技也將加入與新創合作,協助加速的行列。

本次 5 支登場的 Wistron Accelerator #1 新創團隊,簡介如下: 

1. AuthMe: 專攻身分認證及詐欺防範的 AI 解決方案。

2. BeeInventor:  為建築工地提供 AI 解決方案。

3. BSOS Tech: 以區塊鏈技術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4. Poseidon Network: 去中心化雲端聚合儲存方案。

5. 3drens: 大數據驅動的 IoT 車輛管理平台。

3. LINE Bank X AuthMe 對談:在 AppWorks Demo Day 之後展開的策略合作

本次 Demo Day 另一個亮點,則是首度進行大企業與新創對談,邀請純網銀 LINE Bank 總經理黃以孟,與台灣領先的數位身分驗證解決方案 AuthMe (AW#18)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紀廣,共同分享合作的經驗。

LINE Bank 總經理 黃以孟 (中)、AuthMe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李紀廣 (右)

在 2019 年 6 月登場的 AppWorks Demo Day #18,黃以孟在聽完李紀廣上台 Pitch 後,對 AuthMe 的技術與應用非常感興趣,在活動後的交流時間,親自與 LINE Bank 的團隊,前往 AuthMe 的攤位與李紀廣交流,並在隨後很快地敲定了雙方團隊的正式會議,也因此開展了後續的合作,AuthMe 因此成為 LINE Bank 在 KYC 的技術夥伴。

從大企業的角度,黃以孟指出:「純網銀背負了外界極大的期待,透過與 AuthMe 的合作,讓我們得以快速掌握創新科技,進而為客戶提供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務。LINE Bank 將新創夥伴看作是企業研發中心的延伸,未來將持續往 Banking 4.0 升級里程上,尋找適合的合作機會。」從新創的角度,李紀廣則指出:「金融業必須符合最高等級的資安與法遵要求,經過與 LINE Bank 的合作和檢驗後,讓我們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得以更順利推廣至其他產業和領域。」

AppWorks 生態系持續加速成長

至今已來到第 23 屆的 AppWorks Accelerator,飛輪正不斷加速轉動,整體生態系持續展現出超越過往的成長速度。在累計募資金額、全體總價值都繳出成長 100% 以上的佳績,全體創造就業數更突破 2 萬的重要里程碑,代表為大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實質貢獻。具體成績包括:活躍新創累積至 435 家、共 1,402 位創業者,所有新創的加總年營業額來到 139 億美元 (約為 3,773 億新台幣),較去年同期成長 72%,全體提供就業數 20,169 位,年增 16%,生態系累積募資金額來到 47 億美元 (約為 1,304 億新台幣),年增率高達 100%,總價值達到 278 億美元 (約為 7,718 億新台幣),較去年此時大幅增加 152%。

原檔下載:State of The AppWorks Ecosystem (December 2021)

同時,區塊鏈產業的崛起速度遠勝以往,AppWorks Accelerator 自從 2018 年開始積極招募來自區塊鏈領域的新創,目前,整體生態系已有超過六分之一,共 75 家活躍新創、141 位創業者來自區塊鏈領域。

林之晨指出:「AppWorks 將持續推動 AppWorks 生態系、所有新創校友與各種類型的企業與機構合作,一起掌握 AI、Blockchain、Southeast Asia 三大典範轉移所帶來的各種機會,推動各式數位轉型、為大東南亞數位經濟圈創造更強大的影響力。」

#關於 AppWorks 之初加速器集團

2009 年成立,由「創業者」為「創業者」設立的加速器,以及基於加速器發展的新創社群與創投機構,致力在大東南亞地區協助下世代的創業者,抓住數位革命的成長機會。正如同 Mobile Internet 帶來了巨變,我們相信 ABS – AI、Blockchain 與 Southeast Asia 是今日的三大典範轉移。我們認為,創造一個偉大事業的過程中,團隊是主角,而投資人則是配角,我們專注扮演配角,從種子時期開始支持有想法的團隊,一路陪著他們打造區域級、世界級的偉大企業。AppWorks 目前共提供 Accelerator、Funds 與 School 等三項主要服務。

更多資訊:appworks.tw

#關於 AppWorks Accelerator 之初加速器

2010 年成立,每半年嚴選本區域最具潛力的新創團隊進駐。輔導新創團隊尋找 Product-Market Fit、幫助成長期團隊建立 Sustainable / Scalable Business Models。成立以來,從 AppWorks Accelerator 畢業的活躍新創已達 435 家、1,402 位創業者。過去一年來,AppWorks Ecosystem 大幅成長,所有企業加總營業額達 139 億美元,年增 72%,提供就業數 20,169 位,年增 16%;生態系累積募資金額達 47 億美元,年增 100%,總價值則達到 278 億美元,年成長達 152%。

更多資訊:appworks.tw/accelerator 

#關於 AppWorks Funds 之初創投基金

AppWorks 管理三支創投基金共 2.12 億美元,我們與認同我們理念的投資人合作,其中包括在科技製造、金融、媒體等業界領先的龍頭企業。我們每年進行 20 個投資案,目前為止已持股超過 70 家新創,其中許多在其垂直居於領先地位,如:Lalamove、Dapper Labs / Flow、Animoca Brands、91APP、Carousell、ShopBack、Tiki、17LIVE、KKday 等。此外,並已有 5 個 IPO 案 (Uber、隆中網絡、創業家兄弟、松果購物、91APP)、3 個 IEO 案,以及 1 隻百角獸 ( Hectocorn)、2 隻十角獸 (Decacorn) 與 4 隻獨角獸 (Unicorn) 。

更多資訊:appworks.tw/investments

#關於 AppWorks School 之初學校

AppWorks School 成立於 2016 年,致力協助渴望投身數位、網路與電商產業的人才,提供免費、實作、高效、與業界結合的紮實培訓計畫。成立至今,已畢業 352 位學員,其中 90% 成功投身網路界,在 momo、91APP、KKBOX、Line TV、WeMo Scooter、Line Taxi、Hahow、VoiceTube、OmniChat 與 Gogoro 等知名新創與科技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現經營有 iOS、Android、Front-End、Back-End 與 Data Engineering 等轉職專班以及軟體工程師進修班。

更多資訊:school.appworks.tw

【歡迎所有NFT、Blockchain / DeFi、AI / IoT 以及目標 Southeast Asia 的創業者,加入專為你們服務的 AppWorks Accelerator

Introductions to the Startups Pitching on AppWorks Demo Day #23 & Wistron Demo Day #1

AppWorks’ highly anticipated Demo Day brings the best of both AppWorks Accelerator #23 and Wistron Accelerator #1.This particular demo day will feature 21 (16 + 5) startups, with many in the NFT / blockchain space to give you a glimpse into our digital future. Among these rising stars, we’ll also have international teams joining us from Singapore, the US, and Hong Kong.

This past half year, AppWorks Accelerator recruited 34 teams across AW#23, of which 8 are focusing on NFTs specifically, while 5 teams are focusing on DeFi / other blockchain solutions, 11 teams on Southeast Asia, and 14 teams on AI/IoT.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diverse batches to-date, with 66 founders in total who span across 16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ver 20% of them are women and 45% of the founders are serial entrepreneurs. 

We’re also pleased to officially unveil the first batch of Wistron Accelerator. Over the past 6 months, AppWorks has been working with Wistron,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ICT manufacturers, to identify and cultivate startups that can help the organization charter new avenues of growth over the next decade, whether that’s through technology partnerships or PoCs. 

You can fin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ach pitching team and founder below:

AppWorks Accelerator #23

1. Numbers

A decentralised photo network for creating community, value, and trust in digital media

Sherry Chung | [email protected] | numbersprotocol.io

2. DeFITs

Institutional-grade investment strategies-as-a-service & licensed crypto hedge funds

Vins Lai | [email protected]  | defits.capital

3. ROJU

Jump rope fitness app

Pak Cheung | [email protected] | roju.app

4. Partipost

Crowd influencer marketing and commerce platform

Tony Jen | [email protected] | partipost.com

5. Nuli

Asian female fitness app

Candice Wang | [email protected] | nuli.app

6. GranDen

New mateverse social gaming app 

Dochin Lai | [email protected] | granden.rocks / parazen.world

7. DimOrder

Point-of-Sale, eCommerce, delivery, financing, supply platform for restaurant 

Ben Wong | [email protected] | dimorder.com

8. Hooky Finance

One-click DeFi and crypto debit card

Reno Duh | [email protected] | hooky.fi

9. Voutyque

Immersive online marketplace platform for premium brands

Michael Liang | [email protected] | voutyque.com

10. Foptics

Technology enabled D2C eyewear brand

Raynald Zhang | [email protected] | foptics.club

11. Cardbo

An AI-driven digital payment management tool

Ryan Hu | [email protected] | LINE ID: @cardbo

12. Toko

AI tutor for English speaking

Jennifer Liu | [email protected] | tokotutor.com

13. Gather Stars

AI enhanced business communication

Jim Idle | [email protected] | gatherstars.com

14. Dress As

Pinterest for fashion

Howard Chan | [email protected] | dress-as.com

15. AnyoneLab

A SaaS service empowering Asian creators to become entrepreneur 

Kate Tiao | [email protected] | anyonelab.com

16. ĒSEN

One-stop family medicine platform for social elites

Wilson Tsou | [email protected] | esenmedical.com

Wistron Accelerator #1

1. AuthMe

AI-driven anti-fraud identity solution

Andy Lee | [email protected] | authme.com

2. BeeInventor Limited

IoT solutions for Smart Construction

Harry Chan | [email protected] | beeinventor.com

3. BSOS Tech

Liquidize Real-World Assets with Blockchain

Daniel Huang | [email protected] | bsos.tech

4. Poseidon Network

Hybrid Storage Cloud

Light Lin | [email protected] | poseidon.network

5. 3drens

3drens aims to provide smart mobility solutions with our vehicle intelligence platform

Oeo Yu | [email protected] | 3drens.com

If you are an investor or corporate representative and need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ams or want to connect with AppWorks Accelerator #23 or Wistron Accelerator #1 founders, please email us at [email protected].

【If you are a founder working on a startup in SEA, or working with AI, Blockchain, and NFT, apply to AppWorks Accelerator. to join the leading founder community in Greater Southeast Asia.】

專訪 Blocto 李玄、顏維佐,關於共同創辦人的格局、分工、溝通與成就彼此這一堂課

Antony Lee, Communications Master (李欣岳 / 媒體公關總監)

負責媒體與社群溝通相關輔導。加入 AppWorks 前有 18 年媒體經驗,是台灣第一批主跑網路產業的記者,先後任職《數位時代》副總編輯、《Cheers 快樂工作人》資深主編、SmartM 網站總編輯。畢業於交大管科系,長期關注媒體產業變化,熱愛閱讀商業與科技趨勢、企業與人物故事,樂於與人交流分享,期許自己當個「Internet 傳教士」。

2019 年成立的 Blocto,是台灣這一波區塊鏈創業風潮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創之一。以智能合約錢包作為創業起點,致力打造成為人們「進入區塊鏈世界的入口」,Blocto 除了是明星公鏈 Flow 上最多用戶使用的錢包,超過 80% Flow 鏈上的用戶,都使用 Blocto 進行 FLOW Token 質押外,在跨鏈應用上,也已支援包括 Ethereum、BSC、Solana、Avalanche (c-chain)、Polygon 等其他一線公鏈,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為目標,期待能提供用戶在跨鏈資產轉移、交易時,有更趨一致的體驗,得以更順暢地在不同鏈上切換。

隨著在加密貨幣錢包上累積的基礎,Blocto 也將產品觸角延伸至 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 以及 NFT Marketplace 等應用,並在今年發行生態系的功能和治理通證代幣  Blocto token ($BLT),在位居全球前三大的加密貨幣現貨交易所 FTX 上架。優異的技術實力以及商業佈局,更在近期獲得 NBA 達拉斯獨行俠隊老闆 Mark Cuban 的青睞,成為策略投資人

Blocto 是 AppWorks Accelerator #19 的校友,也在找到 Product-Market Fit、進入加速成長期的 2021 年,進一步獲得 AppWorks 的注資。Blocto 創業兩年能快速展現戰果,兩位共同創辦人:擔任 CEO 的 Hsuan 李玄 (圖左)、擔任 COO 的 Edwin 顏維佐 (圖右) 是關鍵人物。兩人從前區塊鏈新創 COBINHOOD 的同事,到成為攜手創業的夥伴,這一路上,他們是如何分工、商討發展方向、擬定策略,以及在變化快速的區塊鏈產業中,彼此互相成就、互相扶持,進而殺出一條成長之路,在創業維艱、合夥不易,總是有人默唱「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的新創世界中,都很值得創業者參考。AppWorks 特別訪問到兩位,並且幫大家整理出重點:

Q: 區塊鏈這個領域,最吸引你們投入其中創業的原因是什麼? 

Hsuan: 當我們決定創業時,很明確就是要做區塊鏈的題目。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我們創業前就已經是同事了,當初會加入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產業很吸引我們。

我是 Computer Science 的背景,在區塊鏈領域,另外要將 Computer Science 結合密碼學、分散式系統等技術,整合出一整套有實際用途的系統,可以具體去解決金融、商業、娛樂面向上,或是某些應用過度中心化這些問題,對我來說,將各種理論整合進入實際的商品化、產業化,這個過程非常迷人,我也非常堅信區塊鏈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再過幾年,就可以更大幅度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當中還有很多關鍵問題需要解決,但也因此會有很多新創的機會。

Edwin: Blocto 已經是我個人第三次創業了。前兩次都是比較傳統的做生意、貿易這類,我也待過 Fortune 500 這種規模的大企業。相較過去的經驗,區塊鏈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個產業技術、應用疊代的速度非常快,可能幾個月、甚至幾週就發生一次,我過去比較少有這種感覺,這非常激勵人心。

優化使用者體驗,是區塊鏈創業最大的機會之一

Q: 為什麼 Blocto 一開始就選擇切入錢包?創業前有討論過其他選項嗎?

Hsuan: 在 2019 年準備創業的那個時間點,我們放眼望去,覺得這個產業若要對更多人產生影響力,使用者體驗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最大的機會之一,而錢包是所有人進入區塊鏈、使用加密貨幣的主要入口。

區塊鏈應用的使用者體驗一直是產業的一大痛點。從下載錢包、創建錢包、私鑰管理,到理解應用並成功與其互動,用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成本去完成,這也是目前區塊鏈應用還無法被大規模採用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我們還有更大方向的討論,就是我們要選擇 To B (面對企業用戶的服務) 或 To C (面對個人用戶的服務) 的商業模式。我們覺得 To B 的模式比較不容易 Scale up,一次做一個案子,也許可以賺到一些錢,初期現金流可能比較穩,但如果要做兩倍大的案子,可能團隊規模也需要等比放大到兩倍。另一方面,To B 要配合客戶的需求,對我們來說,也比較不自由、不那麼有趣。

若是走 To C 的模式,如果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夠好、我們自己也喜歡的產品或服務,用戶數的成長空間將非常寬闊,真的可以看到因此為人們帶來更大的影響力。當時,已經有不少高效能的公鏈出來,各種交易所更是比比皆是,反而比較大的問題在使用者體驗,因此選擇 To C 模式、切入錢包這個題目,這倒是有很高的共識。

Q: 實際做 To C 以及錢包後,有嚐到什麼苦頭嗎?

Hsuan: 一開始確實比較辛苦,不過應該說這是在預期內。2019 年相對是區塊鏈的寒冬 (編按:比特幣從 2018 年每顆約 2 萬美元,一路跌到 4,000 美元以下),幣圈內想賺錢、想炒幣的人那時比較失去興趣,遊戲或是其他應用,當時也都還很陽春,其實並不好玩、不容易吸引人,都還是比較小眾的市場,在當時要做錢包,吸引一般大眾來使用,推廣上的確比較辛苦。

Edwin: 從另外一個面向來說,To B 比較像是企業客戶出考題,跟對方聊完,就會知道他要與不要什麼,我們需要解決哪些問題。To C 則完全相反,就是要從市場反應中快速調整,逐漸做出現在的樣子,我們在過程中也做過一些市場調查,但做出來的成果,就是會有一些人喜歡、一些人不喜歡,比較像是我們自己要去發掘問題,出考題給自己去解決。

但也正因為這樣,我自己覺得做 To C 有一種比較浪漫的感覺,尤其是在區塊鏈產業。就有一種眾志成城的感覺,看著用戶數量慢慢累積起來的過程,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

Q: 現在整個區塊鏈產業的氛圍,和你們創業當時非常不同,整體上樂觀許多。不少稍具知名度、規模的項目,都能更快地拿到更多的資源與支持,創業的選項也很多。在這樣截然不同的大環境中,你們在堆疊或累積競爭優勢,去發展未來產品與服務時,背後的思考脈絡為何?

Hsuan: 其實我們的目標一直沒變,希望可以成為人們進入區塊鏈世界的入口。錢包要滿足用戶身份識別以及存放、交易資產的需求,不管是加密貨幣、NFT,或是最近很受關注的 Metaverse、區塊鏈遊戲等,我們希望能持續累積競爭優勢,成為用戶進入區塊鏈,或是未來進入 Metaverse 的入口。

這是我們一直專注在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就是要讓用戶的技術感降低。因為對用戶來說,他就是想來玩遊戲、收藏 NFT,並不在意底層技術怎麼運作,到底在哪一條公鏈上來運行,用戶在乎的,是能否在這當中獲得一致的體驗。我相信未來幾年內,整個產業都會處於多鏈並行的狀態,這也是我們正在解決,下一個成長的契機,我們跟比較多這類的跨鏈應用合作,讓我們可以建構起一個跨鏈的生態系,進而使我們可以成為各種區塊鏈應用的入口。

Edwin: 這應該也算是我們創業初期至今的特色。因為我們一開始就決定要切入錢包,所以我們不要和既有的 Player 競爭,因為這個產業先行者優勢還滿明顯的,在 2019 年那時,可能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五的人用過區塊鏈,如果和其他對手競爭這樣規模的市場,將會非常辛苦,我們要做這些人以外的市場,能夠帶來可能是從千分之一成長為百分之一這樣的新用戶,我們今年也確實在幾個合作案例上,看到成功帶入大量新用戶,算是有實現創業的目標。

在跨鏈應用上體驗一致、資產互通

Q: 如何帶來這些從沒使用過區塊鏈的新用戶?

Hsuan: 這應該跟我們在這個產業滿久了有關,對各種技術都還算熟悉,反而讓我們不會單純從技術角度去思考問題。我們一直努力讓用戶在不同公鏈的應用上,能夠體驗一致、資產互通。例如,解決 Ethereum、Solana、Polygon、Flow 這些不同 Layer 1、Layer 2 公鏈之間資訊互通的問題,需要做哪些事情,才能讓用戶可以很無感地在不同公鏈之間切換,這比較是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

Edwin: 這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我們堆疊起的護城河。在產品陸續改版時,我們會刻意把鏈跟鏈之間的距離感消除,從我們創業第一天就是這樣。但確實有一些產業基礎發展上,是我們當下無法解決的關卡,所以有些部分快,有些部分慢,但只要能從我們這邊解決的問題,我們會儘量讓使用者在我們的產品上,使用不同公鏈的體驗是一致的。

Q: 你們曾一起當過同事,然後一起創業,在創業的過程中,身為 Co-founder,兩位如何分工?決策如何產生?如何化解意見分歧?

Hsuan: 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是在前公司一起出差到柏林時認識的,應該對彼此的第一印象都不錯。當時我負責技術,Edwin 負責 BD,其實相距還滿遠的,但就覺得有一些共通點,Edwin 其實也是技術背景出身的,所以在溝通時,其實還滿容易互相理解。

創業後的分工,我主要負責技術與產品,他負責 Marketing 與 Operation,其他像 BD、募資或是公司方向策略,則是一起討論、一起負責。在各部門的執行上,就依據這樣的分工各自運作。印象中,我們創業至今,好像還沒有吵過架吧,我們都還滿⋯⋯

Edwin: 激烈地溝通。

Hsuan: 或是到講話比較大聲。

Edwin: 真的都還好、都還好⋯⋯

Hsuan: 對!甚至連激烈地溝通都沒有很激烈。我們 EQ 還算高,也都滿理性的,遇到意見或想法不同時,就是努力說服對方,或是說有一些喬事情的方式,在各自負責的部門策略或戰術上,就互相尊重、相信對方。

例如,在經營社群上,我覺得既然我們希望打造注重用戶體驗的錢包或生態系,用戶有任何疑難雜症,我們都應該要盡量協助。但 Edwin 並不認同,他認為這樣會花費太多時間與人力,去照顧所有人的需求,可能會造成極少數的用戶,不先自己動手找答案,只要有問題就想要問,會讓我們要花很多資源去照顧極少數用戶,他認為應該把資源花在優先解決用戶的重要問題上。因為這是 Marketing 的範圍,我也就尊重他的決定。 

營收成長還是用戶成長優先?

Q: 這樣的分工可以理解。但在更關乎公司長遠發展的方向上,你們如何化解意見分歧?

Edwin: 公司剛成立時,其實沒什麼錢,我們有看到一個眼前立刻就可以 Catch 的機會。也不是說要賺什麼快錢,而是我覺得既然我們要提供服務,就應該做營收,能賺的錢就要賺。但 Hsuan 的想法不同,他認為還是應該要繼續把用戶做起來,把用戶做好,營收自然會跟著來,我們比較常在溝通這類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覺得比較像是兩人在鬥智。我們都知道對方會怎麼想、會怎麼說,然後想能不能提出更好的說法說服對方。這某種程度也有一些樂趣,感覺很好玩。但在創業前,我們也有討論到,萬一真的無法說服對方時怎麼辦?我們的 Agreement 是就聽 Hsuan 的,創業至今,也就只用過兩次。

Q: 等於平均一年用不到一次!聽起來,你們在創業之前的 Smart Contract 寫得不錯,各種溝通上可能發生的情況,都有對應的自動執行機制?

Hsuan: 這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我真的非常謹慎保守在使用它,不會動不動就覺得「我們當初不是就決定我說了算嗎?」總的來說,我比較偏夢想一點,例如想做 Ecosystem Building,去帶動更大的用戶成長;Edwin 比較偏實際一點,例如在不同階段,公司現在有多少現金、該賺多少錢。

Q: 創業至今,有沒有發生錢不夠用的時候?你們通常會怎麼解決?

Hsuan: 我們之前的確遇到過,創業資金快燒光了。當然我們還是儘量維持原本在做的事情,希望以比較小幅度的調整,能夠產生更多營收,或是先募一筆資金。我們當時其實有把各套劇本準備好,例如,資金還剩六個月時,要做哪些事情,萬一只剩兩個月,資金水位還是沒有起色,又要做哪些事情。比如說,是不是要接一些案子,先賺一點錢進來,讓大家多撐三個月,雖然對長遠發展來說比較不理想,但至少可以讓我們撐過去。

差不多就是 Flow 準備上線時。成為支援 Flow 的錢包,是我們很相信的路線,也相信這個合作會很有收穫、會很成功。但問題在於這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等待,而我們投入了很多 Effort 在這上面,但 Flow 整體生態系的發展,終究無法只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也有想好,如果 Flow 成功或不成功,或是沒有那麼快成功,我們要怎麼樣才可以繼續支撐下去。

Edwin: 更早一次發生在我們剛創業時。剛創業時,我們都有去當過講師,Hsuan 教區塊鏈的技術,我教區塊鏈的 BD,努力先賺點零用錢養公司。後來真正更吃緊的時候,我們也想過是否能跟誰先借錢,或是我們兩人暫時不要拿薪水,各種選項都討論過。

當然,還算幸運,這些挑戰我們都順利度過了。儘管再怎麼缺錢,我們自始至終都沒想過要賺一點快錢 (編按:割韭菜),始終都還是想著,怎麼把這個系統建立起來,也許當下變慢一些,但不要背離我們的方向。

各種創業會遇到的挑戰,除了理性溝通外,我覺得我們兩人都滿重感情的,會支持彼此,也許這次你辛苦一點,下次就換我辛苦一點,我們都會覺得說「OK,彼此彼此」。

Q: 這真的有一種工程師才懂的志氣與浪漫!在你們的心中,希望 Blocto 成為怎樣的公司?

Hsuan: 希望公司能繼續維持新創思維,並成為全體目標一致的團隊。這類似 OKR 的精神,就是所有人對代表目標的 O (Objectives) 都能看得更清楚。我們知道,當團隊正在成長,規模正在變大,所有溝通與訊息傳遞會變得更困難,但我們還是希望大家都能知道公司目前的方向是什麼。

我們每週會有一個一小時,所有人都必須參與的會議。在會議上,我們會分享觀察到的市場狀況,公司之前做了哪些嘗試與調整,從中學習到什麼,接下來要往哪個方向發展。希望讓所有同事都能清楚知道,公司未來大約三個月的整體目標是什麼,我們最在意的事情是什麼,讓每位同事都能從自己的工作與角色中,去思考一些可以做到、符合公司整體目標的事情。

在這過程中,我們會有試錯的新創思維。也許會錯,然後可能會放棄或是修正,在這過程中,一起找出更好的方向一起前進。希望能熱愛自己做的產品,大家互相 Cover,而不只是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好,比較像是除了自己負責的部分外,盡可能在其他任何可以貢獻、Cover 的地方,把每個小縫都能補得很滿。

我還滿驕傲的,現在我們有二十多位同事,還能維持住這樣的文化。有個小故事讓我很有感觸。今年初,我們有一個被併購的機會,對方開得條件不錯,因為我們所有員工也都是公司股東,如果接受這個併購,所有人應該都能獲得不錯的報酬,等於提早出場,然後幫別人打工。我們有在會議上跟大家分析這當中利弊得失,能賺到一筆錢,但未來公司技術、產品與發展方向,未必能全部由自己控制。後來我請大家閉起眼睛投票,想或不想被併購的舉手,結果所有人都舉手不想被併購,沒有任何一個人舉手想要被併購,大家都想要繼續打拼下去,那個畫面真的很感動我。

Q: 要讓所有節點都產生共識,這真的是很難得的經驗。其實 Blocto 與 AppWorks 也很有緣,你們在 2019 年創業那一年就加入 AppWorks Acclerator 成為校友,畢業後又成為 AppWorks 的投資案。你們覺得加入 AppWorks 為創業者校友所打造的社群,對你們往後的創業有哪些幫助?

Edwin: 我覺得有兩個面向。第一個,就是 Networking,比如說,我們跟 Flow 團隊第一次正式的會議,就是 AppWorks 介紹的 (編按:AppWorks 是 FLOW token 在 IEO 時,全球第二大的機構投資人),隨後以此開展出深度的策略合作。AppWorks 有 Accelerator、VC,還有培養軟體人才的 School,這一整套體系很不錯,等於方方面面的人都會碰到,創業者不管要找創業與商業合作夥伴,甚至是找人才,在 AppWorks 的體系中都有機會遇到。

第二個,是在各自的創業旅程中,彼此一起交流與學習的創業者同儕。當然,我們一直很努力做出一些東西出來,但其實也會很害怕做錯方向,而自己並不知道,把資源和心力消耗在一些無法產出成果的地方。在 AppWorks,有非常多和其他創業者交流的機會,不論是私下或是 AppWorks 主辦的活動,因為區塊鏈還是非常新的產業,許多事物都正在發生,需要不斷去探索,我們不會期待別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但至少會有其他創業者跟我說「欸!你不要浪費時間在這裡了,你應該去做其他事情,我試過了,在這裡是不會成功的。」我覺得對我們來說,這非常受用。

Hsuan: 作為一位創業者,要經營一家新創事業,有非常多知識需要學習。AppWorks 的 Master Team,會提供一些課程與輔導,比如說人才招募、法務、財務上的知識架構,當然創業者本身要努力做功課,但 AppWorks 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入門,知道要先從哪邊著手,再從此延伸更深入的學習。另一個收穫,是我在 AppWorks 認識了不同國家在區塊鏈產業的創業者、或是其他領域的學長姐,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Connection。

Q: 很高興聽到加入 AppWorks 的創業者社群,真的對你們的創業有幫助。展望未來半年到一年,Blocto 有哪些新計畫?

Hsuan: 我們會繼續發展跨鏈的應用,希望能吸引更多現在還在幣圈、鏈圈以外的用戶加入。例如,我們現在發展最成熟的公鏈合作,就是 Flow,希望在這個基礎上,開啟更多的跨鏈應用的合作,把我們的優勢擴展到例如 Solana、Polygon、BSC 上,這已經慢慢在發生。

在應用上,會從純 NFT 和 Gaming 再往外擴一點,例如 GameFi,或是稍微結合一些 Finance、交易或是買賣加密貨幣等服務。如果大家對於 Metaverse 的想像更明確、更清楚,或是整個產業體系更加成熟,我們也會在此佈局。

Edwin: 除了產品與技術層面外,我們一開始就是想做幣圈、鏈圈外的市場。這其實滿好玩的,我們一直在進攻這個市場,比如說,未來一段時間內,區塊鏈的使用人數,從總人口的千分之一增加到百分之一,別人可能會覺得不過就是百分之一的小市場,但對我們來說,就是水漲船高、十倍成長紅利的可能,其實我們一直關心那些準備但尚未進入區塊鏈世界的潛在用戶,一直在思考,是否有做出真的滿足這群人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Blocto 經驗給創業者的 Takeaways:

1. 找到明確的北極星 (創業的長期目標):創業是一趟充滿各種未知變數和挑戰的旅程,找到明確的北極星,才能持續朝同一個目標打磨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

2. Co-Founders 間不可能總是會產生共識:感情、默契再好的朋友或同事一起創業,都有可能發生想法不同、溝通不順的時候,創業前,對於各種可能阻礙「凝聚共識」的情況,以及如何解決的討論越清楚越好。

3. 信任是點點滴滴累積而來:不論對創業夥伴、員工來說,建立信任或向心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透明與開放的溝通,則是逐步累積信任的重要過程。

【歡迎所有NFT、Blockchain / DeFi、AI / IoT 以及目標 Southeast Asia 的創業者,加入專為你們服務的 AppWorks Accelerator

Pace Raises USD40 Million Series A Funding from Pan-Asian Group of Investors from Singapore, Japan, Korea, Taiwan and Indonesia

Editor’s note: AppWorks is proud to be participating in Pace’s Series A. Together with our founder community with more than 400 startups, we’d be helping team Pace paving their way to enter Taiwan market. The press release from Pace as below:

・Series A investors include Japan’s Marubeni Ventures, South Korea’s Atinum Partners, Taiwan’s AppWorks, Indonesia’s Alpha JWC, and Singapore’s UOB Venture Management, Vertex Ventures Southeast Asia, and Genesis Alternative Ventures

・Funding from local investors supports and strengthens Pace to forge ahead with its expansionary plans to Japan, Korea, and Taiwan

・Pace took only a year to grow into a Pan-Asian BNPL provider and is on track to hit Gross Merchandise Value run rate of USD1 billion in 2022

Pace, a Singapore-based fintech solution company that allows customers to ‘Buy Now Pay Later’ (BNPL), today announced that it has raised USD40 million in its Series A investment round. Investors that joined the round include UOB Venture Management (Singapore), Marubeni Ventures (Japan), Atinum Partners (SouthKorea), AppWorks (Taiwan), and a series of family offices from Japan and Indonesia. Previous investors, Vertex Ventures Southeast Asia, Alpha JWC, and Genesis Alternative Ventures also participated.

Turochas ‘T’ Fuad, Founder and CEO of Pace, said: “This investment from som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nd established investors signals confidence that Pace is a leading BNPL player in Asia. The region is expected to become the world’s fastest-growing BNPL market, and this funding supports Pace in achieving its mission of democratizing financial services for all, by helping us pave our expansion into Japan, Korea, and Taiwan.”

“We are impressed by Pace and the founder’s clear vision, rapid growth, and experience not only in BNPL payments but in its progress in creat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remain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y to revolutionize financial services. With this funding, we are excited to join them on their journey forward,” said Paul Ng, Executive Director at UOB Venture Management.

Joon Oh, Executive Director, Atinum Partners Co., Ltd, commented: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in Asia is shifting dynamically, but Pace has managed to establish primacy in markets by tapping into local consumer curves to establish itself as a dominant player with its clear vision. Through this funding, we hope for Pace to continue empowering more people across Asia with innovative fintech services.”

Following this investment round, Pace is now the fastest growing multi-territory BNPL player from Singapore. The new funding will go towards expanding technology, operations,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to hit a Gross Merchandise Value run rate of USD1 billion in 2022 and grow its user base by 25X over the next 12 months.

To date, Pace has more than 3,000 points-of-sale across the region, driven by Pace’s ability to increase overall sales up to 25% by leveraging local customer insights, while driving repeat purchases from Pace’s fast-growing base of users.

Chua Joo Hock, Managing Partner of Vertex Ventures SEA and India, added: “Since leading its seed round, we have seen Pace grow by leaps and bounds. It has demonstrated excellence in expanding its users and merchants significantly to become a leading regional BNPL player. BNPL will become more prevalent in Asia, and our continuing funding in Pace reaffirms our belief in the strong execution capability of T and his team, and the hyper- growth prospects of the Company.”

Launched in 2021 by Turochas ‘T’ Fuad, Pace has successfully grown its overseas operations by working closely with regulators and adapting ultra-local approaches, such as integrating frequently used in-market payment methods to build resonance with merchants and shoppers. It will continue to replicate a hyperlocal framework as it goes live in new countries.

Currently, Pace allows consumers to split their purchase bills into three equal interest-free payments over 60 days, through an omnichannel experience that helps consumers spend sustainably.

Pace aims to create financial inclusion for consumers in the region, by helping them take control and shop on their terms, while helping merchants meet the increasing consumer demand and scale sales efficiencies.

About Pace

Pace is a fast-growing multi-territory fintech solutions company from Singapore with a mission to democratize financial services across Asia. It aims to build a banking engine that can operate across countries easily to help merchants create sales efficiencies and provide consumers with an option to spend sustainably. Its “Buy Now Pay Later” (BNPL) solution for offline and online merchants matches customers with appropriate spend limits and allows them to split their purchases over three equal interest-free payments. Pace currently operates in Singapore, Malaysia, Hong Kong, and Thailand.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Pace and how it sets out to achieve its vision to become Asia’s future digital banking engine, visit https://pacenow.co/.

【If you are a founder working on a startup in SEA, or working with AI, Blockchain, and NFT, apply to AppWorks Accelerator to join the leading founder community in Greater Southeast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