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yssa Chen, Associate (陳敬旻 / 投資經理)
負責 Accelerator,喜歡陪伴創業者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火箭。來自台中,加入前任職於華山文創園區,負責台灣新銳文創品牌的營運招商與媒體合作。除關注設計藝文議題,也喜愛網路新創產業的活力。曾於 AppWorks 實習一年。畢業於政大德文系、政大國際傳播所。喜歡旅遊與花草,最愛亞洲食物。
成功的創業者,必須善於掌握趨勢與機會,才能顛覆現況、創造改變。AI 與 Blockchain 是正在進行中的巨型典範轉移,現在,就是 AI / IoT 與 Blockchain / Crypto 創業最好的時機。
問題是,當面對這兩波大浪,有哪些契機,是創業者應該把握並乘浪而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繼今年初探討「AI / Blockchain 新創如何有效提高成功機率?」之後,我再度安排 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 Jamie 林之晨坐下來,好好為我們分享他的觀察。
多年來,Jamie 與 AppWorks 始終站在第一線,協助創業者,也因此對創業,有更全面的觀察。AppWorks Accelerator 從 2010 年成立至今,校友已累積共 328 支活躍新創團隊、925 位創辦人,是大東南亞 (東協 + 台灣) 規模最大的創業者社群。去年八月的 AW#17 開始,AppWorks Accelerator 限定招募 AI / IoT 與 Blockchain / Crypto 團隊。
今年三月進駐的 AW#18,共有 31 組新創團隊,其中 17 組以 AI / IoT 為主、16 組以 Blockchain / Crypto 為主 (有 2 組團隊同時涵蓋)。這群優秀的創業團隊中,有 21 組國際團隊,分別來自香港、馬來西亞、印度、越南、澳洲、新加坡、美國等地。有前 Google、Microsoft、Ripple、Uber、Amazon 高管所創辦的公司,也有來自 Y-Combinator 的校友,顯示 AI 與 Blockchain 所帶來的典範轉移,正在全球各地上演,吸引更多優秀創業者投入。AppWorks Accelerator 也將持續限定招募這兩個領域的新創團隊,直到下一個更巨大的典範轉移出現為止。
在這一年加速器期間,密切輔導這群 AI 與 Blockchain 創業者後,Jamie 分享他觀察到 AI 與 Blockchain 新創可以把握的三大創業機會,以下是他的第一人稱分享整理:
AI 機會 1:自動化高人力成本的工作
AI 最顯著的用途,就是優化高成本人力在做的事。例如律師,一小時的機會成本是上萬甚至好幾萬新台幣,若律師把他們寶貴的時間,花在找判例、判決書,閱讀判決書,進而從中找到有用的參考案例,這對他們來說,是浪費時間。如果有 AI 可幫助他們更快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就可以讓他們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個人單位時間成本越高,應用 AI 的需求越強,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也越高。
以 AW#13 團隊 Lawsnote 法學資料庫為例,他們利用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的技術,將大筆法律相關的資料、數據加以分類、分析,再根據不同的目的,提供給使用者,致力於節省法律人的時間。
Lawsnote 共同創辦人 Barry 郭榮彥創業的起心動念,即來自之前當律師時,用了傳統的法學資料搜尋系統後,有時還是必須回頭用 Google 查詢,因為不管是介面的便利性,還是搜尋結果,兩者都與實際需求有落差。而 Lawsnote 利用演算法,依照關聯度,將對使用者較有參考價值的資料依序排列,而這也正是律師們最喜歡的一個功能,通常看了前面三個搜尋結果,就可以找到需要的答案
Lawsnote 在 2016 年 7 月正式上線,第一年每個月有約兩萬名法律人使用,使用者留存率更高達 65%,是草創期的兩倍。2017 年 9 月產品開始收費後,MAU (Monthly Active Users,月活躍用戶數) 進一步成長到 3 萬人,創業剛滿兩年,Lawsnote 已達到損益兩平。
AI 機會 2:做人類本來做不到的事情
第二個運用 AI 的創業機會,是去解決人類本來做不到的事情。例如,原本人類做決策時,一次通常只能考慮三、五個因素,但 AI 可以一次考慮三萬、五萬個因素。舉例來說,當 Facebook 在判斷一位用戶,為何要停留在 FB 首頁多一點時間?他為何喜歡這篇,不喜歡那篇內容?這些問題可能就有上萬個因素得要考慮。若你要叫一個人坐在電腦前面,猜測用戶現在到網站後,下一秒要看什麼內容?看什麼廣告?在即時的情況下,人類根本沒辦法考慮到那麼多因素,並同步判斷該提供什麼內容跟廣告才好,但現在有了 AI 就可以。所以這就是為什麼 Facebook 現在首頁和廣告的優化做得那麼好,運用 AI,一秒鐘可以判斷極大量因素,這是人類做不到的事。
所以創業者可以思考,有什麼決策判斷是得考慮很多因素,以前做不到,現在有了 AI 可以做到?很多 AI 新創在為電商做推薦系統,不管是做內容、廣告,或是客服的優化推薦,其實都是同一個脈絡。如果雇用一位客服專員坐在 Call Center 裡跟消費者互動,可能沒辦法即時地做出最佳的推薦,因為當下能夠考慮的因素太少了。但若做一個聊天機器人,可以同時考慮很多因素,那推薦效果就會比人類好。
例如 AW#16 團隊 Rosetta.ai,即提供電商品牌一鍵建置推薦引擎,他們把商品資料標上 40 種以上參數,可搭配不同的消費者輪廓,即時分析偏好,做出因應推薦。Rosetta.ai 其中一個客戶,是 AW#15 團隊、來自韓國的服飾電商 Codibook,已有超過百萬消費者,業務範圍包含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北美、澳洲。他們使用了 Rosetta.ai 的推薦引擎,營業額成功提高了 40%,客單價也提升了 32%。像這樣的加速器校友合作案例,也是我們很樂見的情景。
同樣來自 AW#16 的香港團隊 Easychat,可即時掌握消費者在電商中的行為軌跡,讓企業能夠主動向消費者進行對話銷售,電商轉換率最高可增至 300%。目前 91APP、WACA、EasyStore 等電商開店平台,都是技術夥伴,可以串接 Easychat 的服務。
AI 機會 3:普及化工具
第三個明顯的機會是在 AI 普及化的過程中,怎麼樣讓更多人更容易地去使用,換句話說,就是 Auto ML、Auto Deep Learning、Auto CNN、Auto RNN 這類型的工具。當年,讓電腦從文字介面變成視窗介面後,就多了 100 倍人可用;把電腦從鍵盤介面變觸控介面,又多 100 倍人可用。今天的小孩,可能一歲半就學會用 iPhone,但我們當年也許要到七歲、十歲才開始使用 PC 和鍵盤。所以,創業者可以去思考,怎麼把 AI 的訓練和應用變得更簡單,就可以讓 10 倍、100 倍的人運用。
舉例來說,如果建立一個客服機器人,能讓客服主管,甚至每一位客服同仁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習慣訓練自己的 AI 客服,這個 AI 虛擬化身,就可以完全符合他的需求,讓他的工作做得更好。
現在人類還沒做到那步,那麼該如何幫助人類達到那一步?並不是讓每個人都去用 Google 訓練好的 Google Assistant,而是讓每個人可以訓練自己的 Assistant,未來社會一定會往那個角度去,在這過程中,也會為創業者帶來很大的機會。
而如果你是 Blockchain 創業者,目前看到的明顯機會則有以下三個:
Blockchain 機會 1:改善交易的速度跟方便性
Blockchain 還是要回到初衷,改善人跟人、組織與組織間交易的速度跟方便性。現在看起來不論是 Bitcoin 或以太坊,在解決這件事上,都有點疊床架屋,在本來的機制下想用一些彌補方式達到類似效果,而不是用一個原生的方式在解決問題。
人與人及組織與組織交易有不同形態。例如當人買東西時,小額消費會用零錢支付,數目大一點會用紙鈔,額度再大一點會刷卡或是 ATM 轉帳,更大的話要去匯款,可見從來沒有一種支付工具,可以一次解決所有交易需求。但現在的 Blockchain 世界裡,大家好像覺得設計出一種公鏈,就可以解決所有交易需求,我覺得這恐怕很難存在。在真實世界,會有不同解決方案,在 Blockchain 的世界,應該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我覺得創業者可以思考,要怎麼解決一種特定的交易需求?不同的交易需求,應該都有不同的公鏈或支鏈能搭配應用。我覺得現在 Blockchain 世界裡,大家已經意識到不是 “One chain to rule it all”,不可能光靠一種鏈解決所有問題。
Blockchain 機會 2:不同 DApp 適用不同場域,解決不同問題
第二個機會,就是現在有很多 DApp 想要運用公鏈開發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一開始,開發者也會期待有一種公鏈可以滿足所有 DApp,但現在看起來並不是這樣,這世界逐漸走向,開發不同的公鏈,設計給不同的 DApp 使用。現在有這麼多不同公鏈,每位 DApp 的開發者可以去思考,要解決什麼問題?應該可以運用什麼樣的公鏈?所以不同公鏈就會變成不同的小生態系,那每個不同的小生態系,都會有不同的創業機會進來。
我覺得 DApp 的開發者可以去思考,比如說今天 Cosmos 公鏈越來越成熟,那它有什麼特色?這些特色可以讓你打造一個 DApp,去解決一個本來無法解決的問題。
之前很多人都在期待以太坊可以變成一個全能的公鏈,現在大家理解到不是這樣,有不同的公鏈出現,所以 DApp 的開發者,就不該再一味地期待以太坊變全能、等待以太坊發展到某個程度,才能讓我去解決什麼問題;而應該是去找到某個公鏈、它可以提供怎樣的環境,讓我去開發 DApp,去解決某個我想解決的問題。
Blockchain 機會 3:隨著產業位移速度,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
現在 Blockchain 世界裡,DApp 的發展還在偏早期階段。若參考當初 Internet 早期發展的經歷,就是博弈、遊戲類,這些娛樂類型的服務,會有比較多早期使用者和付費用戶。Blockchain 的創業者,如果不是要做底層的公鏈或比較大的 DApp,可以考慮開發這種博奕、遊戲類產品,或是其它娛樂性質的東西給用戶。
以 Netflix 為例,Netflix 知道它的最終任務,是讓消費者更方便的享受數位內容。但當年網路的基礎建設還沒到位,所以它先從 DVD 郵寄的服務開始,透過幫大家簡化看影片的流程,先累積用戶基礎,建立用戶對品牌的信任。接下來等到網路基礎建設成熟,它便開始做串流、再等到用戶量夠大時,它就開始自製原創內容。
所以創業者要隨著產業位移速度,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若 Netflix 在二十年前創業時,就投入做原創內容,它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產業的成熟時間點還沒到,即便有這樣的創業理念,卻沒有相關的產業動能支持。創業者如能配合產業發展的生命週期,可以幫助你走得更長遠。
對於想要運用 AI、Blockchain 這兩道巨大板塊位移,但尚未決定題目的創業者,以上,就是 Jamie 的提醒,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期待 10 年之後,你就是那位 AI 世界的 Elon Musk、Blockchain 世界的 Mark Zuckerberg。
【歡迎所有 AI / Blockchain 創業者加入專為你們服務的 AppWorks Accelerator】



This map was produced by AppWorks in conjunction with local blockchain media Blockcast. Apart from conducting primary research, we used information from our own respective networks, communities, and investment partners, and pored through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news. The map will be updated every quarter to adequately capture the sheer pace at which the industry is evolv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