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Tsai, Partner (蔡欣翰 / 合夥人)
負責投資與基金管理。帶著超過 10 年創投經驗,於 2018 年加入 AppWorks,2019 年升任合夥人。先前主要服務於 CID 華威國際、最高擔任至投資副總裁,熱愛和團隊一起思考營運模式與競爭策略的解謎活動,更早之前短暫就職於中華開發負責產業研究。政治大學財管碩士,嗜好是旅遊和滑雪。
雖然在 AppWorks 的四年,咻一ㄟ丟貴去啊,但在整個 AppWorks 生態系的歷史長河裡,還是有好多團隊跟好朋友們沒機會好好認識,藉這個發文來介紹自己。我是 Andy,在 AppWorks 擔任合夥人,我已投身創投產業超過 15 年,如果有各式疑難雜症,歡迎隨時來找我一起集思廣益。
硬體到軟體 / Centralized 到 Decentralizing / 實體到虛擬 / 原物料到元宇宙
在加入 AppWorks 之前,其實比較常接觸的產業,是台灣的科技硬體公司。但即使在硬體產業找新創公司的投資機會,也明顯地感受到軟體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全世界最高市值的公司早已由傳統、電腦產業,明顯轉向 AMAAT*。軟體更是提升硬體效率的有效方式,還記得有段時間看到有趣的科技新創,多是 Software defined XXX,打破單純由硬體控制的設計方式,有效地大幅提升產品效能跟可能性,這也讓我對於軟體在台灣還有哪些可能性,充滿了好奇心。加入 AppWorks 之後,除了以 AI / IoT、Blockchain、GSEA 數位經濟新創公司為主修之外,還很幸運的在 Web3 應用落地的初期階段,就有機會在海景第一排,欣賞到新一波科技大浪潮的到來。
掃地僧:籌資、投資、再到投後
回顧一路走來的工作經驗,經常轉換頭上要戴的帽子,似乎是最大的特色。做過創投基金籌資,跟所有新創團隊一樣,在談判桌上坐在投資人對面,推測跟回答投資人所關注的問題,過程通常跟新創公司的籌資過程相似,包括面對投資人源源不斷的 Q&A,以及思考誰是關鍵的決策者,或是潛在 Deal Breaker 等問題;做過新創投資案,用最高成長曲線的期待,拷問過不少的創業者,不過覺得這部分最有趣的,是長期觀察新創團隊的成長,曾經見過的團隊,後來歷經籌資、打磨產品、創辦人變更,一件一件都映在心裡,雖然不會參與到所遇到的每一家新創的投資,但也是很開心可以在不同階段認識創業者,甚至看到晉升獨角獸的過程。
投資後管理,戴的又是另一種帽子。希望在團隊鎖定的產品市場上,從產業廣度上提供看法跟觀點,協助新創可以少繞點路,或是可以看到更有效的市場進入方法,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團隊在嘗試新產品、新市場的過程,降低失敗後的風險。曾經遇過最棘手的案例,是投資案的經營團隊,因為產品開發的方向,忽略了市場及客戶的評估,但由於佔公司一半人力的新產品線,始終找不到 PMF,在協助公司重新調整方向的過程中,由我去擔任交接期的董事長,上任第一天的重點工作,是必須砍掉一半的人力,始終還記得那些為著這個產品努力,卻必須面對資遣夥伴們的眼淚,回想起來,過程中有許多可以及早改變的做法,也默默在心中希望不要再讓類似的問題重演。積累這幾年的參與過程,應該有一些經驗談可以跟各位創業者交流分享,也希望能有效提供幫助,並歡迎一起研討以及探索各個產業的破關秘訣。
Long term thinking
隨著年歲漸長,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應該就是要有長期思維。面對生活、工作、人生的難題,好像常常很容易只關注到短期的緊急任務,然而,長期的策略思考,往往可以讓人突然有豁然開朗的想法。好比,想要猜測接下來一週的天氣跟溫度,大概率是很難猜對的,但春夏秋冬的氣候,考量過去的歷史,是相對很容易判斷的。如果,很幸運的一切都順風順水,也 Echo 我們大家長 Jamie (林之晨、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 經常呼籲的,以長期思維的角度,要培養健身的習慣,累積健康的本錢,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項關鍵指標。
PS. 因為年歲漸長,雖然人臉辨識的功能沒有衰退太多,但記名字功能的處理器速度緩慢,如果打招呼的時候,沒有直接喊出您的名字,還請多多包涵呀!
*AMAAT = Apple、Microsoft、Alphabet、Amazon 與 Tesla,是目前全球 5 家超過 1 兆美元市值的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