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危機」成為近日大家熱烈討論的重點。其實,在我的記憶裡,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於台灣的社會中,只是從未被真正被重視。所以有沒有「人才」反而不是我思考的重點,因為我覺得台灣當然有人才,只是人才往往不是在那個讓他發揮熱情的「位置」。
怎麼說呢?
先讓我帶著大家回到填寫大學志願卡的時間點,想想,當初家人對你選志願的建議是什麼?「錢」途,還是興趣?然後再後往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想想,那時長輩對你找工作的建議又是什麼?「錢」途,還是興趣?
我想大多數人的的答案都是前者,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別人幫我們選擇的社會中。填志願、出社會等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關鍵抉擇,我們卻只是乖乖遵循社會與父母的期望,極少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甚至連「為什麼」也懶得問了。結果我們變成了一台台機器人,經過一道道 SOP 標準流程製造的工作機器人,擁有同樣的教育訓練、同樣的思考邏輯、同樣的行為模式。其中或許有想要反抗的,但我們害怕被視為故障瑕疵品,害怕被載往廢棄場丟棄,所以只好繼續跟著其他機器人一樣動作。不知不覺,開始沒有人敢不一樣,我們忽略了自己,所有人都選擇了同一條不知道有沒有到羅馬的大道。
安於現狀沒有什麼不好,不過身為一個人,你必須要堅持「選擇」,忠於自己想要走的那一條路。問題是你有沒有勇氣當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瑕疵機器人?對我來說這個有瑕疵的機器人才是我心目中的人類,才能真正叫做「人才」。但勇氣還不夠,你想要想清楚,你變成什麼樣的「人」,然後努力的累積你這個人的知識與能力。
如果你還是學生,可以試著到不同類型的企業裡去實習,打開你的眼界,累積產業知識和社會經驗。要去 300 人以上的大企業還是 15 人以下的小公司,我想這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我個人建議你一定要試試小公司,在小公司你可以嘗試很多很多事情,也可以很快就學到公司裡的大大小小業務。
如果你已經進入社會,那比較難跳來跳去,但你還是可以想辦法了解不同的產業,試著從中間找到那個熱情與市場的小小交集。
最後,衷心希望每個人都有勇氣去當那個一點都不完美的瑕疵人類,然後找到在社會上屬於你自己的位置。
(Image via REL Waldman, CC License)
Phini 悄悄話:
這段文章是以我過去慘痛親身的經驗來跟大家分享。當初填寫志願卡時,我就是在家人的威脅利誘下選擇了比較有「錢途」的商學系,因而也捨棄了我真正有興趣的心理系。那四年時間最終是浪費,畢竟不才又沒有熱情的我無法真正融會商學,當然後來也無法致用。但畢業後我痛定思痛,決定人生以有興趣也適合自己的工作為目標。如果文章中有些觀念稍嫌偏頗,就請當作小女子抒發情緒。我只希望每個人都有選擇的勇氣,不要成天抱怨:我沒有選擇。跟大家分享 🙂